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操作系统发展简史(Unix/Linux 篇 + DOS/Windows 篇)| Mac 与 Microsoft 之风云争霸

2024-10-31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操作系统发展简史(Unix/Linux 篇)

说到操作系统,大家都不会陌生。我们天天都在接触操作系统 —— 用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使用的是 windows 和 macOS 系统;用手机、平板电脑,则是 android(安卓)和 iOS 系统。

如果是从事信息通信行业,还经常会和 ubuntu、CentOS、Fedora 这样的 Linux 系统打交道。

其实,操作系统的种类极多,远远不止我们知道的这些。

从使用场景来看,操作系统大致可以分为桌面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物联网操作系统、云操作系统等类别。

如下表所示:

那么,操作系统究竟是什么?

从本质来看,操作系统其实就是一套软件。

它属于底层软件,可以说是一个大管家,专门负责把所有的硬件和上层软件(中间件、数据库、应用程序等)管理和连通起来,并进行资源调配,完成用户下达的任务。

操作系统包揽了很多底层的复杂工作,大大简化了应用软件的开发难度。

比如说,我开发一个视频播放器,就不需要写那些底层硬件代码。

操作系统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方便用户使用。

用户有了操作系统,就能更好地管理计算机,进行人机交互(下达命令,查询结果和状态)。

新手学习操作系统,最麻烦的是认名字和认类别。接下来,小枣君就从时间线的角度,对所有的操作系统关系进行一下梳理。

█ 操作系统的诞生

操作系统这个东西,并不是计算机诞生时就有的。

1946 年 2 月,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的名称叫 ENIAC(埃尼阿克)。

ENIAC 是由大量的电子管(真空管)组成,体积极为庞大,占地 170 平方米,重达 30 吨,耗电 174 千瓦。在算力上,它可以实现每秒 5000 次的加法运算。

这种早期的计算机,既没有显示器,也没有键盘,更没有鼠标,全部都是 人工操作

在使用时,专职操作员将运算信息记录在穿孔卡带上。系统启动后,读取卡带信息,然后进行运算,最后输出结果。

穿孔卡带

计算机的速度快,人的速度慢。所以,计算机经常处于等待状态,等待操作员的输入。

这严重耽误了计算效率,浪费时间,也浪费钱(电费)。于是,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出现了 批处理系统(batch processing)。

批处理系统中,操作员把用户提交的作业进行分类,把一批作业编成一个 “作业执行序列”。每一批作业,都由专门编制的监督程序(monitor)自动依次处理。

这个 “监督程序”,就是操作系统的雏形。它标志着操作系统的诞生(1955 年)。

最早使用批处理系统的,是第二代通用计算机,代表产品是 IBM 的 1401 和 7094 等。

批处理虽然提升了效率,但仍存在缺陷。

例如,当作业进行 I/O(输入 / 输出)操作时,主机会等待操作完成,造成自身空闲。再例如,计算机只能同时运行一个批处理任务,效率还是太低。

到了 60 年代,集成电路技术高速发展,我们有了更快的处理器、更大的内存、更丰富的 I/O 设备。同时,通道和中断技术出现,开始允许系统执行 “挂起” 操作。

于是,就有了 “多道程序系统”

简单来说,计算机系统从串行变成了并行,可以同时运行多个任务(多个程序放入内存,交替在 CPU 中运行,共享硬软件资源)。

多道程序系统大幅提升了计算机的工作效率。再后来,系统又支持了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于是,就变成了 “多用户 + 多任务” 的系统,称为 “分时系统”

“分时” 和通信领域的 “时分复用” 有点像,就是把处理机的运行时间分成很短的时间片,按时间片轮流分配给各个作业使用。

再后来,技术又继续演进。终于,我们有了时效性更强的 “实时操作系统”。这种系统,就非常接近于 现代操作系统 的概念了。

█ UNIX 的诞生

1964 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通用电器公司(GE)及麻省理工学院(MIT)合作,提出了一个超级分时操作系统的开发计划。

这个计划,被命名为 Multics OS。Multics 是 “MULTiplexed Information and Coputing System(多路信息与计算系统)” 的意思。

当时,他们打算借助这个系统,打造一台能够连接 1000 台终端、满足 300 人同时在线的计算机。

这个计划持续了五年,并没有达到既定目标。于是,1969 年,隶属 AT&T 公司的贝尔实验室(Bell Labs)宣布退出。

贝尔实验室退出之后,相关的项目组成员就闲了下来。其中就有一个人,名字叫做 肯・汤普森(Ken Thompson)。

肯・汤普森此前在 Multics 上开发了一款名叫 “星际旅行(Space Travel)” 的游戏。退出 Multics 项目后,肯・汤普森就没办法继续玩这个游戏了。

于是,他突发奇想,打算在一台空闲的 PDP-7(DEC 公司生产的一种小型计算机,性能很低)上,开发一个简单操作系统,运行这个游戏。

1969 年 8 月,肯・汤普森趁着妻子回家探亲,用了 1 个月的时间,使用汇编语言,写出了一个简版的 Multics 系统(包括一组内核程序,一些内核工具程序,以及一个小的文件系统)。

实验室的同事们,将这个系统戏称为 Unics。Uni 作为前缀,是 “单一、一个” 的意思。Unics,对应 Multics,是 “单路信息与计算系统” 的意思。

后来,大家又取其谐音,直接称其为 “Unix”

一边工作一边下棋的肯・汤普森

基于汇编语言编写的 Unics,硬件通用性差,没法移植到其它机器上运行。因此,肯・汤普森尝试使用 BCPL、PASCAL 语言进行重写。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这时,他的同事 丹尼斯。里奇(Dennis Ritchie)站了出来。

丹尼斯。里奇在 BCPL 语言(也就是 B 语言)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新的语言,也就是后来如日中天的 C 语言(按字母表顺序,B 之后就是 C)。

不久后,丹尼斯。里奇用 C 语言重写 Unics 成功。就这样,Unix 操作系统正式诞生了。

正在操作 DEC PDP-11 计算机的肯・汤普森(坐者)和丹尼斯・里奇(站者)

1973 年,丹尼斯・里奇和肯・汤普森正式发表论文,宣布了 Unix 的存在。消息引起很大反响,很多人都期望学习和研究 Unix。

贝尔实验室(AT&T)推出了 Unix 之后,因为受美国政府反垄断制裁的原因,并不能对它进行销售。所以,他们只能将 Unix 无偿提供给所有人学习。

又过了一段时间,AT&T 发布了 Unix 系统第 5 版,并授权给教育机构使用。1975 年,他们第一次以 2 万美元的价格,授权企业使用 Unix 第 6 版。

这期间,很多企业和机构开始打 Unix 的主意。

1977 年,伯克利大学的研究生比尔・乔伊(Bill Joy),将 Unix 程序整理到磁带上,推出了 BSD 版本。BSD,就是 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伯克利软件发行版)。

1978 年,SCO(一家服务器系统软件供应商)包装发行了商用版的 Unix。

目前公认的最完美版本,是 1979 年发行的 System V7。这个版本也被 Unix 玩家们称为 “最后一个真正的 UNIX”。

1980 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准备制定 TCP/IP 协议,选择了与 BSD 合作。这大大刺激了 Unix 的发展和普及。

后来,丹尼斯・里奇和肯・汤普森被誉为 Unix 之父和 C 语言之父。1983 年,他们二人都获得了图灵奖。

在 System V7 推出之后,AT&T 发布新的使用条款,将 Unix 源代码私有化。Unix 开始走向了商业闭源之路。

很多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 Unix 系统分支。比较有名的,是 Sun 公司的 Solaris、IBM 公司的 AIX、惠普公司的 HP-UX,以及由 BSD 版本发展起来的 FreeBSD。

Solaris 这个系统,小枣君非常熟悉。当年我就是通过 Solaris 学会的 Unix。它的稳定性极高,主要用在 SUN 公司的服务器(V240/V440 等)上,CPU 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叫做 SPARC。

FreeBSD 的应用范围就广多了。它在 BSD 许可协议下发布,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开发和维护,允许任何人随意使用和发行(在保留版权和许可协议信息的前提下)。

苹果公司的 OS X,就是基于 FreeBSD 的。

详细 Unix 闭源分支可以参考:

█ Linux 的诞生

Unix 开始收费和商业闭源之后,引起了一个大叔的不满。这个大叔,名叫 理查德・马修・斯托曼(Richard Matthew Stallman)。

理查德・马修・斯托曼

1984 年,他发起了自由软件体系 GNU(GNU is not unix),模仿 Unix 的界面和使用方式,重新开发一个开源的版本。他还组织成立了 FSF(Free Software Foundation,自由软件基金会),起草了 GPL(General Public License,通用公共许可证)。

GNU 著名的牛头 logo

斯托曼的做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开创了开源软件的黄金时代。

所有 GPL 协议下的自由软件,都必须遵循 “Copyleft(非版权)" 原则 ——

即:自由软件,允许用户自由拷贝、修改和销售。但是,对其源代码的任何修改,都必须向所有用户公开。

到上世纪 90 年代初,GNU 项目已经开发出许多高质量的免费软件,其中包括有名的 emacs 编辑系统、bash shell 程序、gcc 系列编译程序、gdb 调试程序等等。

这些都为后来 Linux 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Unix 源代码私有化之后,在大学中不再允许使用 Unix 源代码。

1987 年,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计算机系的 安德鲁・塔能鲍姆 教授(Andrew S. Tanenbaum,也译为谭宁邦),为了能在课堂上教授操作系统课程,决定在不使用任何 AT&T 源代码的前提下,自行开发与 Unix 兼容的操作系统。

安德鲁·S·塔能鲍姆

他将这个系统称为 MINIX,也就是 mini-UNIX(小型 UNIX)的意思。

MINIX 的主要工作平台,是 IBM PC 及其兼容机。这款 PC 搭载了英特尔公司的 16 位处理器 ——Intel 8080。

开发出 MINIX 之后,塔能鲍姆教授并没有对它进行大规模推广。而且,他认为这个系统只是用于教育目的,所以也没有进行深入开发。

他甚至还不允许别人加入代码(估计是怕侵权 Unix),这就更加限制了 MINIX 的发展和普及。

1991 年,正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求学的 林纳斯・托瓦兹(Linus Torvalds),对 Unix 产生浓厚兴趣,尝试借助 MINIX 完成一些日常工作。

MINIX 的功能太弱,无法满足林纳斯的需求。于是,他利用 GNU 的 bash 当做开发环境,gcc 当做编译工具,成功编写出了拥有 10000 行代码的 Linux 内核(Linux kernel)

此时的林纳斯,只有 21 岁!

林纳斯・托瓦兹

林纳斯的 Linux 内核基于 POSIX(Portable Operating System Interface for Computing Systems,可移植操作系统接口)标准,能够与绝大多数 Unix 操作系统兼容。

他在发布时,选择了遵循 GPL 协议和 GNU 宗旨,所以,正式发布时,命名为 “GNU/linux”。

Linux 的吉祥物是企鹅(英文名: Tux)

因为林纳斯小时候被企鹅咬过,印象非常深刻。

█ Linux 和 Unix 的关系

这里,我要特别说明一下,Linux 和 Unix 的关系。

很多人觉得,Linux 就是 Unix,这显然是不对的。由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Linux 是开源自由软件,而 Unix 是对源代码实行知识产权保护的传统商业软件。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那么,Linux 是不是类 Unix(Unix-like)系统呢?

严格来说,也不行。

Linux 只是风格上和 Unix 很像,但它并不含有 Unix 的代码。UNIX 的源代码,为 SCO 公司所有。UNIX 的商标权和标准认定权,属于 OPENGROUP 所有。
真正意义上的类 Unix 系统,必须要通过官方认证(例如苹果的 MacOS)。而 Linux 并没有。

█ Linux 的发行版

大家注意,林纳斯 1991 年开发的,并不是一个操作系统,而是一个内核。

后来,全球开发者(开源社区、企业、个人等)对内核代码进行大量的修改和补充,加入 GUI(图形界面)、应用等部分,才形成了相应的 **Linux 操作系统发行版 **,也就是真正的操作系统。

这些发行版分为社区版和商业版。社区版数量较多,开发和维护的主体是开源社区。商业版数量较少,是在社区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而来。

值得一提的是,发行版之间也有复杂的衍生关系。也就是说,发行版可以构建在另一个发行版之上。

一些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发行版,包括:Ubuntu、Debian、Centos、Fedora、 Redhat Linux、Slackware、Turbolinux、Mandrake、SUSE、红旗、麒麟等。

Slackware 和 Debian 是最早期的两个发行版,创建于 1993 年。

Debian 的后代分支比较庞大。除了 Debian 本身之外,这个分支的主要代表还有 Ubuntu(构建在 Debian 之上)、LinuxMint(构建在 Ubuntu 之上)、Kali Linux。

Redhat,也就是大家很熟悉的红帽系列。它的主要发行版是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RHEL),针对企业客户。

CentOS 是 RHEL 源代码再编译的产物,修正了不少 Bug,稳定性更强。

除了 RHEL 之外,Redhat 还向社区提供另一个免费发行版,即 Fedora。

这些发行版的具体关系和发布时间,如下图所示:

上面这些操作系统,小枣君基本都用过。2005 年我刚工作的时候,用的是 Debian、RHEL、Solaris。后来,开始用 Fedora。再后来,是 CentOS。刚开始的使用,很难受,不适应。但是一旦用习惯了,就觉得很爽。

2020 年底,红帽公司宣布陆续停止维护 CentOS,后续将无法获得官方升级和补丁。虽然比较可惜,但也给国产操作系统带来了机会。


操作系统发展简史(DOS/Windows 篇)

█ DOS 操作系统

上期提到,20 世纪 70 年代,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操作系统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现代操作系统的概念,也在那一时期逐渐形成。

1975 年初,MITS 电脑公司推出了基于 Intel 8080 芯片的 Altair 8800 微型计算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 PC(个人电脑),具有重要意义。


Altair 8800

1976 年,美国的 Digital Research 公司(以下简称 DR 公司),成功研制出一套名为 CP/M(Control Program/Monitor,控制程序 / 监控)的操作系统,专门用于搭载了 8080 芯片的微型计算机(包括 Altair 8800)。

后来,到了 1980 年,IBM 公司也秘密搞起了自己的 PC 项目。

这个被命名为 “国际象棋” 的项目,由 唐・埃斯特里奇(Don Estridge)负责领导,旨在开发一款价格足够低廉的微型计算机产品,面向小企业和家庭用户市场。

为了给这款新 PC 搭配合适的操作系统,他们找到了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 (Bill Gates)。

之所以找比尔・盖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微软公司此前开发了一款让 CP/M 在 Apple II 上运行的 Z-80 SoftCard 产品,所以,IBM 以为微软拥有 CP/M。

二,比尔・盖茨的妈妈 —— 玛丽・麦克斯韦尔・盖茨 (Mary Maxwell Gates),在担任全美联合劝募协会执行理事会主席期间,与 IBM 的首席执行官约翰・埃克斯(John Fellows Akers)共事,所以做了牵线搭桥。

比尔・盖茨和 IBM 团队进行洽谈后,表示自己并不拥有 CP/M,建议他们直接去找 DR 公司。

因为签订了严格的保密协议,比尔・盖茨在和 DR 公司负责人 加里・基尔代(Gary Kildall)说明此事时,并没有直接点明是 IBM 要找他们,而是说:“有人来看你了。好好对待他们,他们是重要的人。”


加里・基尔代尔,传奇程序员,他还发明了 BIOS

但是,基于种种原因,DR 公司和 IBM 公司没有谈拢,双方不欢而散。(一种说法是:IBM 一见面就让加里签严格的保密协议,让加里很不爽。也有一种说法是,DR 公司想打包卖,而 IBM 想按单台授权买。)

看到这个情况,比尔・盖茨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一定不能错过。

经过一番调查,比尔・盖茨得知,SCP(西雅图计算机产品)公司有一个名叫 蒂姆・帕特森(Tim Paterson)的 24 岁程序员,花了四个月的时间,写了一个 QDOS 系统(Quick and Dirty Operating System,快速和肮脏的操作系统,后来觉得名字不太好听,改成 86-DOS)。这个系统是 CP/M 系统的变种,貌似能够满足 IBM 的需求。


蒂姆・帕特森,DOS 之父

一开始,比尔・盖茨只是花了 2.5W 美元,买了 86-DOS 的授权。后来,考虑到 IBM 这个项目的巨大商业潜力,比尔・盖茨直接掏了 5-7W 美元,一口气买断了版权。

为了更好地对 86-DOS 进行改造,比尔・盖茨还把蒂姆・帕特森直接挖了过来,让他加入了微软。

1981 年 7 月 27 日,微软正式推出了 MS-DOS 系统(MS 是 MicroSoft 的意思,DOS 是 Disk Operating System,磁盘操作系统)。


MS-DOS 的第一个版本

几天后,1981 年 8 月 12 日,IBM 也正式发布了个人电脑产品 ——IBM PC,采用 MS-DOS 1.14 版(在 IBM PC 上被命名为 PC-DOS)。


IBM PC

当时,IBM 和微软采用的是单台授权的方式。用户每买一台 IBM PC,就要支付 40 美元的 MS-DOS 使用费。

DR 公司得知此事后,提出了强烈的抗议。IBM 为了平息抗议,表示允许 IBM PC 用户在 DR 公司 CP/M-86 系统和微软公司 PC-DOS 系统之间进行自由选择。

CP/M-86 系统售价高达 240 美元,PC-DOS 只需要 40 美元。很快,CP/M-86 系统就败下阵来。

DR 公司也曾试图挽回局面。他们发行了 DOS Plus,后来,又发行了 DR-DOS(两者可以与 MS-DOS 和 CP/M-86 的软件兼容),但都没有获得成功。再后来,DR 公司被 Novell 买下,DR-DOS 变成了 Novell DOS 7(1993 年)。


Novell DOS 7

回到 MS-DOS。

IBM 公司推出 IBM PC 之后,继续对产品进行升级迭代。微软这边,也不断推出新版本的 DOS。

1983 年 3 月 8 日,IBM 推出增强版 IBM PC/XT,第一次在 PC 上配备了硬盘,使用的操作系统是 MS-DOS 2.0 版。

1984 年,IBM 推出 IBM PC/AT,搭配 MS-DOS 3.0 版。

1988 年,微软又推出了 MS-DOS 4.0 版本。

到了 90 年代,因为 Windows 系统的大获成功,微软逐渐开始抛弃 MS-DOS。

大家需要注意,早期版本的 Windows,只是在 DOS 之上执行的应用程序。90 年代初,Windows 仍非常依赖 DOS。一直到 Windows for Workgroups 3.11 出现后,DOS 才逐渐退居二线,只负责引导及加载 Windows 核心。

1994 年 4 月,MS-DOS 6.22 版 发布。这是一个经典的版本,80 后读者应该都对这个版本非常熟悉。(小枣君当年刚接触计算机,学校机房上机就是从 DOS 6.22 开始学起。)


这个界面,很多人应该还记得

2000 年 9 月 14 日,MS-DOS 最后一个版本 8.0 版发布。从那时开始,微软正式终止了对 MS-DOS 的开发。

微软抛弃 DOS,并不意味着 DOS 的完全消失。

90 年代中期,开源软件大行其道,很多程序员趁机开发了 DOS 的衍生版本,例如 FreeDOS、PTS-DOS、ROM-DOS 等。这些 DOS 的功能十分强大,甚至超过了 MS-DOS。

在 DOS 命令行界面的基础上,一些程序员还开发了仿 Windows 的界面增强程序,例如 Seal、Qube、WinDOS 等等。还有人开发出了内核为 32 位的 DOS 操作系统,如 FreeDOS 32 等。

这些 “杂牌” DOS,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延续了 DOS 的生命。

█ Windows 的发展史

好了,我们再回过头,看看 Windows 的故事。

1979 年,苹果公司创始人 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来到施乐公司(Xerox)著名的 PARC 研究所,参观他们的 PC 原型机 ——Alto


施乐公司的 Alto

Alto 的技术非常超前,尤其是它的 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接口)界面和鼠标,都是前所未有的设计。

乔布斯对这些设计爱不释手,于是,以很低的价格(施乐公司高层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些设计的价值),将这些设计买下,并准备应用于自己的 PC 产品。

1983 年,全球首款采用 GUI 界面的商业计算机产品推出,也就是 Apple Lisa


乔布斯和 Apple Lisa

Apple Lisa 的诞生,震撼了所有人,其中就包括微软的比尔・盖茨。

那时候的比尔・盖茨,刚刚在 MS-DOS 上获得成功。看到 Apple Lisa 后,他很清楚,GUI 界面才是 PC 操作系统的未来。

因此,他立刻找到乔布斯,说要和苹果公司合作,帮助开发苹果另一款新机型(Macintosh)的应用软件。

乔布斯轻信了比尔・盖茨,答应与之进行合作。结果,在合作的过程中,微软一直都在对苹果的 GUI 图形操作系统进行研究和 “仿制”。

Windows 1.0/2.0/2.1

1984 年,苹果公司发布 Macintosh(麦金托什,麦金塔),再次震撼世界。一年后,1985 年 11 月,微软正式发布 Windows 1.0


Windows 1.0 界面

得知受骗,乔布斯怒不可遏,但为时已晚。因为这件事,乔布斯后来和比尔・盖茨一直都不太对付,经常隔空对骂。

前面说过,早期的 windows,其实就是套在 DOS 外面的一个 “壳”,只是起到操作界面的作用。最开始,微软把它称之为 “界面管理器”。你也可以把它看成 DOS 下面的一个应用程序。

后来,在 1.0 的基础上,微软又在 1987 年和 1988 年先后发布了 Windows 2.0 及 Windows 2.1。这两个版本同样不太成功,经常蓝屏,被用户疯狂吐槽。

Windows 2.0

痛定思痛,比尔・盖茨觉得,继续在 DOS 上套壳,肯定不是办法,还是应该重新开发一个全新的内核。

于是,他到处招兵买马,找来了施乐公司最早做图形界面的一些人,还有 VMS 系统(当时很牛的一个操作系统)的开发者 ** 大卫・卡特勒 **(David Neil Cutler),以及操作系统顶级高手 吉姆・阿尔钦(Jim Allchin)等,一同进行新系统的开发。


吉姆・阿尔钦

吉姆・阿尔钦对比尔・盖茨的邀请很是不屑。他告诉比尔・盖茨,你们微软的系统是世界上最烂的。比尔・盖茨倒是非常大度,回答说,正因为它们很烂,所以才请你来把它们做好嘛。

最后,盖茨的诚意和微软的股票期权打动了吉姆・阿尔钦。他选择了加入。

Windows 3.x

1990 年 5 月 22 日,微软终于迎来了第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 Windows 3.0。后来,1992 年 4 月,更成熟的 Windows 3.1 也诞生了。


Windows 3.0

Windows 3.0 是第一个获得全面成功的 Windows 版本,在两年内卖出 1000 万份。

它引入了 16 色图标,拥有更先进的内存管理和界面管理,兼容性和稳定性更强。此外,它还引入了纸牌游戏,增加了娱乐性。

而 Windows 3.1 更是添加了多媒体功能、CD 播放器,以及对桌面排版很重要的 True Type 字体,大大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世纪 80 年代,除了 Windows 之外,微软还和 IBM 合作开发了 OS/2 系统

但是,Windows 3.0 的成功,让微软坚定了开发 Windows、抛弃 OS/2 的信心。

1991 年 5 月,比尔・盖茨正式宣布,结束与 IBM 的 OS/2 合作伙伴关系,将所有资源都投入到 Windows 上。

那一时期,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迅猛崛起。

为了应对这一趋势,1993 年 11 月,微软正式发布了 Windows for Workgroups 3.11,重点加强了对网络的支持 —— 包括支持以太网和热门的 Novell netware,并利用对等网络的概念构建 Windows 工作组网络。

所有这些努力,帮助 Windows 逐渐在 90 年代激烈的操作系统竞争中赢得优势,并逐渐构建了强大的 “ Wintel(Windows+Intel)” 体系。

Windows NT

1993 年 7 月 27 日,Windows NT 正式发布。NT 就是 New Technology,新技术的意思。

Windows NT 是支持多任务处理的 32 位操作系统,实际上有两个版本:Windows NT Server,设计用作网络中的服务器;Windows NT Workstation,用于独立或客户端工作站。

Windows 95/98

1995 年 8 月 24 日,这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我们很多读者非常熟悉的 Windows 95,正式发布了。

Windows 95 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这套系统在发布后的 5 周内,售出了 700 多万份。它的界面有了很大的改进,稳定性和流畅性也远胜于此前的 Windows。


抢购 Win95 的用户

在 Windows 95 里,开始菜单首次出现,IE 浏览器也随该系统出现。它的整体外观,在后来的 20 多年里,没有太大的变化,在很多用户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和 Windows 95 同样经典的,还有 1998 年 6 月 25 日发布的 Windows 98,也就是俗称的 “瘟酒吧”。

Windows 98 桌面界面

Windows 98 就是升级版的 Windows 95,在界面和工具上有所改进。大家也很熟悉,我就不多介绍了。

Windows 95 和 Windows 98,基本上奠定了微软在 PC 操作系统上的霸主地位,也形成了事实上的市场垄断。

Windows 2000

跨入 21 世纪后,Windows 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00 年 2 月 17 日,微软公司推出了 32 位计算机操作系统 ——Windows 2000(内核版本号 Windows NT 5.0)。

Windows 2000 共有四个主要版本:Professional(专业版)、Server(服务器版)、Advanced Server(高级服务器版)和 Datacenter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中心版)。

很多的 IDC 数据中心服务器,包括 web 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ftp 服务器等,都采用了 Windows 2000 Server,这也迎合了当时互联网的发展需求。

Windows Me

不久后,2000 年 9 月 14 日,微软发布了 Windows Me(Windows Millennium Edition)。

这个 Me,除了 “我” 的意思之外,也表示 Millennium(千禧年),以及 Multimedia(多媒体)。

Windows Me 是 16 位 / 32 位混合的系统,也是最后一款基于 MS-DOS 的 Windows 9X 内核系列的 Windows 操作系统。它的稳定性不如 Win2000,又比较 “吃” 配置,所以市场表现并不成功,不被用户认可。

Windows XP

很快,微软亡羊补牢,推出了崭新的 Windows XP(2001 年 10 月 25 日)。“XP” 的意思,是英文中的 “体验”(Experience),尽管我们有时候也叫它 ——“擦屁”。

Windows XP 也是一代经典,甚至很多老电脑现在还在使用它(2008 年停止销售,2014 年停止技术支持)。

它使用了 Luna(月神)图形用户界面和双列开始菜单,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工作性能,提供了 WiFi 支持,简化了软件的安装和运行,并增加了远程桌面功能。

Windows Vista/7

90 年代末,乔布斯经过一番波折,重新入主苹果公司。在他的带领下,苹果推出了一系列酷炫的产品,包括非常惊艳且流畅的 MacOS。

在界面体验上,Windows XP 根本不是 MacOS 的对手。于是,微软又从 IBM 手中买回了 OS/2,并在此基础上发布了 Windows Vista(2006 年 11 月 30 日)。

Windows Vista 的界面确实蛮酷,多媒体和通信能力也明显增强,但是,华丽界面大幅拉低了系统性能,被用户疯狂吐槽。

无奈之下,微软在短时间内重新研发,推出了 Windows 7(2009 年 10 月 22 日,内核版本号 Windows NT 6.1)。

Windows 8/10/11

再往后,就是 Windows 8(不太成功)、Windows 10(非常成功)、Windows 11(刚起步)。大家都在用,应该都很熟悉。

Windows 10 在易用性和安全性方面有了极大的提升,稳定性也不错,现在是全球市场占比最高的 Windows 操作系统。

Windows 11 的话,2021 年 6 月 24 日发布,目前还处于起步上量的阶段。


除了桌面操作系统之外,面向服务器平台的 Windows Server 也在不断升级,陆续诞生了 Windows Server 2003/2008/2012/2016 等众多版本(如下表)。

下面这张图,看得更清晰一些:

█ 结语

好了,以上就是 Windows 的完整发展历史。

作为大家最熟悉的操作系统,Windows 伴随着我们很多人的成长历程。我们抱怨它,吐槽它,但也离不开它。

未来,Windows 还会陪伴我们多久?它还会不会有颠覆性的创新?就让时间来告诉我们答案吧。


via:

  • 操作系统的最强入门科普(Unix/Linux 篇) 原创 小枣君 鲜枣课堂 2023 年 05 月 11 日 20:01 江苏

    https://mp.weixin.qq.com/s/44D2BcVajxA6IDoAoVD1UQ

  • 操作系统的发展史(DOS/Windows 篇)原创 小枣君 鲜枣课堂 2023 年 05 月 17 日 17:03 江苏

    https://mp.weixin.qq.com/s/fxvzcYrILrrSLIKCraH9xQ


篇外 1:Linux 的奠基人 —— Linux 之父林纳斯・托瓦兹 (Linus Torvalds)


他 11 岁学习编程,21 岁开发出 Linux 操作系统,拒绝乔布斯的 offer,活出了程序员该成为的样子。


Linux 操作系统对做开发的人来说,已经再熟悉不过了。它具备免费、可靠、安全、稳定、多平台等优势,早在 1991 年公布以来,就得到迅猛的发展。以至于现在我们用到的几乎所有的智能设备都有它的应用。比如手机、电脑、路由器、电视等等。而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一个人的突出贡献,那就是它的创造者 —— 被称为 Linux 之父的林纳斯・托瓦兹 (Linus Torvalds)。

林纳斯早在 11 岁时,就开始接触编程。这得益于他的外公,一位统计学教授。不知道这位老人是纯粹的偷懒,还是刻意培养外孙。他经常口述程序命令,让年幼的林纳斯在计算机上实现。聪明的林纳斯很快就发现这个神奇 “盒子” 的魔法,并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花了大把时间 “玩” 编程的林纳斯,在进入大学之前就有了丰富的编程经验,这为他之后开发出 Linux 系统,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知道自己兴趣的人,大学生涯就幸运得多。**林纳斯进入大学后便经常泡在学校的实验室,倒腾计算机。当时 AT&T 公司开发的 Unix 是学校的教学系统。林纳斯很快就喜欢上了它,花了一整个夏天的时间钻研它。并顺便学会了用来开发 Unix 系统的 C 语言。Unix 虽好,但它毕竟是商业公司的产品,而且面相个人用户收费价格昂贵,要数千美元,对于当时只是个大二学生的林纳斯来说,简直等同于敲诈勒索。但所幸,当时林纳斯已经参阅过 Unix 系统的核心代码,并掌握了开发 Unix 系统的 C 语言。对于天赋异禀的林纳斯,实现一个类 Unix 的操作系统,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在没有更多选择的情况下,林纳斯便开始着手开发一个属于自己的 “Unix” 系统。

当时,还有另外一款红极一时的操作系统 ——Minix。这个操作系统是生活在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一位计算机教授,安德鲁・塔能鲍姆,为了辅助教学研发的,他仿照了 Unix 操作系统,并开放了源码,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操作系统教材。Minix 操作系统不如 Unix 操作系统成熟(但相比林纳斯的版本还是好用很多),一些黑客发现了 Minix 中所欠缺的一些功能,便给教授贡献代码,并希望作为正式版发布出来,但安德鲁教授觉得,我这个只是教学用的,并不打算做出点什么东西供大家使用。因此拒绝对代码提交合并,Minix 发展便陷入了停滞状态。

安德鲁・塔能鲍姆教授

1991 年 8 月,林纳斯在 Minix 新闻组里面发表了一封后面看来著名的帖子:

这看起来像是在和 Minxi 叫板,但却得到了新闻组内绝大多数黑客的支持。社区的力量是强大的,发帖不久后,就有 Minix 用户向林纳斯反馈自己想要的功能。更有用户为林纳斯建立 FTP 服务器,方便上传 Linux 代码。随后林纳斯与社区人员一起,不断迭代完善它,并最终于 1994 年 3 月 14 日正式发布了 1.0 版本。之后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由于 Linux 的开源理念,Linux 一路高歌猛进,并最终成为当下影响力最大的操作系统,没有之一。

我们事后看来,林纳斯是极其幸运的。因为 Linux 的发展壮大纯属意外。假设当时 Unix 对个人用户降价,或者 Minix 当时将社区维护交由热心者继续开发,又或者当时 GNU 项目早一点研发出类 Unix 的内核,也就没有现在的 Linux 了。不过历史没有假如,从这一点上来看,时机对一个人来说相当重要。这一点也可以从 BAT 创始人的身上得到印证。早一批开发出 MSN 软件的马化腾,率先建立电商帝国的马云和开创近乎垄断国内搜索引擎业务的李彦宏,他们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毋庸置疑地抓住了时代的先机。

当然,我们并不能因为林纳斯幸运,就忽略了他极大地贡献。而且,如果我们细心,就会发现,林纳斯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普通人学习的特质。

首先,林纳斯极其专注,和很多功成名就的黑客大师不同,现年 49 岁的林纳斯从不做跨界的事。甚至有传言说,林纳斯因为极度聚焦于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以至于不会自己搭建 web 服务。可以讲,林纳斯的整个青春都奉献到 Linux 事业当中,要知道,从 Linux 开发至今 28 个年头,没有超出常人的意志力和耐心是没有办法坚持下来的。不过这一点林纳斯有他自己的解读,他表示他非常想告诉大家 “坚持就是胜利”,但是很遗憾的是事实并非如此。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

除此之外,林纳斯淡泊名利,在当年 Windows 帝国的统治下,Linux 开源系统成为各大商业公司几乎唯一的选择。《福布斯》杂志将林纳斯的照片刊登在当年的杂志封面上,并觉得这个来自芬兰的穷小子是绝对有望打败微软帝国的黑马。但尽管林纳斯坐拥 Linux 这个商标,却并没有拿它盈利。在我看来,他甚至过的有点寒掺。在 1997 年,林纳斯带着妻女迁居美国的时候,账户里只有几千美元的余额,在美国的第一个晚上,林纳斯不得不和妻子挤在充气床垫上熬过漫漫长夜。如果他愿意,他完全可以选择更好的生活,乔布斯曾经亲自邀请林纳斯加盟苹果公司,Red Hat 及 VA Linux 这样提供 Linux 服务和支持的公司也同时成立起来,如果他愿意,他完全可以大展宏图,名利双收,但林纳斯仅接受了这些公司表达的感谢而赠予的期权。他不愿意加盟任意一家公司,以避免他自己因为商业利益而无法保持中立。

讲到这里,我们补充一点林纳斯身上的趣事,你会发现这个人非常爱憎分明。

平时他行事非常低调,以至于你很少在网络上看到他的报道。但在网络邮件上,他却以脾气火爆著称。例如,在一次与人争论他发明的 Git 为何不使用 C++ 开发时,与对方用 “bullshit” 互骂。更曾以 “一群自慰的猴子”(原文为 “OpenBSD crowd is a bunch of masturbating monkeys”)的称呼来讽刺 OpenBSD 团队。而在 2012 年 6 月 14 日,在出席芬兰的阿尔托大学所主办的一次活动时,称 Nvidia 是他所接触过的 “最烂的公司”(the worst company)和 “最麻烦的公司”(the worst trouble spot),因为 Nvidia 从未针对 Linux 平台发布任何官方的 Optimus 支持。随后便做了 NSFW (Not Safe/Suitable For Work 表示不适合在工作场合出现的内容) 的手饰和言论:“Nvidia,操你的!”(So, Nvidia, fuck you!)

另外,我们的 Linux 之父一直都保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姿态。因此,留下了很多非常犀利有趣的言论 ???

关于穿着

我从小不太讲究穿衣,长大后,又突然要由别人来决定我的穿衣,这些人主要是某些高技术公司的销售人员,我就穿他们在会议上免费发送的T恤和夹克。

关于成长

妈妈对她的一些朋友们说,我是个非常好养的孩子。她只要把我放在一个黑咕隆咚的储藏柜里,再配上一台电脑,偶尔朝里扔一些意大利面条,我就会感到格外高兴了。她的话不无道理。

关于入伍

在那里手拿武器,上了一个月的操练课后,我便觉得有生之年完全有资格从此一动不动,享受平静的生活了。惟一可做的事情就是在键盘上打代码,或者手里端着一瓶啤酒。

关于打工

我一贯喜欢室外运动,曾经一度当过邮差,但送的不是报纸而是垃圾邮件。

关于Unix

你在 UNIX 上完成的大部分任务都是通过六个基本操作完成的,它们被称作"系统调用"(systemcall)。第一个基本操作是"创建子进程"(fork),一个程序把自身完全复制出来,这样你就有了两个相同的拷贝。第二个基本操作是复制出来的程序,再用一个新项目替换自己。其他四个基本系统呼叫–打开、关闭、读和写–都是为了访问文件的。这六个系统呼叫便组成了UNIX的简单操作。然后,你只需在程序之间创造出交流管道(pipes),就能解决复杂的问题。

关于编程

对于任何编程的人来说,编程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事,比下棋有乐趣得多,因为你可以自己制订游戏规则。而你制定什么样的规则,也就会导出与此规则相符合的结果。

关于操作系统

创造操作系统,就是去创造一个所有应用程序赖以运行的基础环境。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在制定规则:什么可以接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事实上,所有的程序都是在制定规则,只不过操作系统是在制定最根本的规则。

关于 Linux 的发明

这花费了我大量的精力:编程――睡觉――编程――睡觉――编程――吃饭(饼干)――编程――睡觉――编程――洗澡(冲冲了事)――编程。

关于操作系统

创造操作系统,就是去创造一个所有应用程序赖以运行的基础环境。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在制定规则:什么可以接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事实上,所有的程序都是在制定规则,只不过操作系统是在制定最根本的规则。

关于妹纸

在那个时候,只要一想到姑娘,Linux系统就变得不再重要了。在某种程度上,今天也还是这样。

关于网络口水仗

它们的全部存在意义就是不遗余力地宣传什么东西,也就意味着还要贬损其他的相关物。你在那里经常看到的通常只是些"我的系统比你的系统更好"之类的废话。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是某种形式的在线手淫。

关于攻击者

有人声称,作为 Linux 领头人所产生的压力,已经使我从一个电脑迷变成了一个混蛋。他错了,实际上我一直是一个混蛋。

关于成名

当人们开始过分认真地对待你时,就为你设下了一个温柔的陷阱。

关于律师

那些将人类的创造结果称之为是"财产"的人,不用说,便是律师了。

关于电子邮件

我喜欢电子邮件的众多理由之一是,它如此方便又如此容易被忽略。你可以轻松地对某些邮件不加理睬。

关于生活哲学

寻找乐趣,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增加财富和提高名声。

关于技术未来

当你谈及技术的未来时,真正有意义的是人们想要什么?一旦能够描绘出这一点,剩下的事情就是如何大规模地生产它,并使它足够便宜,以便人们能够在不牺牲另外也想要的东西的同时获得它。除此而外,没有任何事情真正有意义。

林纳斯无疑活成了大多数程序员该活成的样子,极度专注,淡泊名利,能够在自己喜欢的事业上耕耘成长。鸡仔也希望大家能够有幸,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希望林纳斯的故事对你有所启发。


篇外 2:Mac 与 Microsoft 之风云争霸 —— 乔布斯与比尔盖茨的 30 年爱恨情仇


史蒂夫 - 乔布斯,左,和比尔 - 盖茨。

比尔 - 盖茨和史蒂夫 - 乔布斯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他们从来不能相处融洽。但在 30 多年的时间里,两人从谨慎的盟友到激烈的对手,再到几乎接近于朋友的东西 – 有时,他们亦敌亦友。

如果没有微软,苹果就不可能有今天,如果没有苹果,微软也不可能有今天。

以下是史蒂夫 - 乔布斯和比尔 - 盖茨之间的爱恨情仇的历史。

比尔 - 盖茨和史蒂夫 - 乔布斯并不总是敌人 – 微软很早就为大受欢迎的苹果 II 个人电脑制作了软件,盖茨经常飞到库比蒂诺,看看苹果在做什么。

Apple II 电脑。来源 Flickr/Robert Scoble 资料来源:Walter Isaacson 著《史蒂夫 - 乔布斯》。

80 年代初,乔布斯飞往华盛顿,向盖茨推销为苹果 Macintosh 电脑制作微软软件的可能性,该电脑具有革命性的图形用户界面。盖茨对他认为有限的平台和乔布斯的态度没有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苹果电脑公司董事长史蒂夫 - 乔布斯在股东会议后,倚靠在新的 Macintosh 个人电脑上。美联社照片 / Paul Sakuma 资料来源:Walter Isaacson 著《史蒂夫 - 乔布斯》。

FFF7CC;“>” 这是一种奇怪的诱惑访问,史蒂夫说我们并不真的需要你,我们正在做这件伟大的事情,而且是在掩饰之下。盖茨后来说:" 他处于他的史蒂夫 - 乔布斯的销售模式,但那种销售模式也说,’ 我不需要你,但我可能让你参与进来 '。

2008 年,比尔 - 盖茨在新德里。路透社资料来源:《财富》杂志。

不过,盖茨还是和乔布斯一起出现在 1983 年的一个视频中 – 一个 “约会游戏” 的翻版 – 在 Macintosh 发布前为苹果员工放映。在那段视频中,盖茨称赞了 Mac,说它 “真正抓住了人们的想象力”。

视频 - All Things D 资料来源:《商业内幕》。

微软和苹果在 Macintosh 的最初几年里携手合作。有一次,盖茨打趣说他在 Mac 上工作的人比乔布斯还多。

保罗 - 萨库马 / 美联社资料来源:雅虎

他们之间的关系本来就有点坎坷,当微软在 1985 年宣布第一个版本的 Windows 时,他们的关系就破裂了。愤怒的乔布斯指责盖茨和微软剽窃了 Macintosh 的产品。但盖茨并不在意 – 他知道图形界面将大行其道,而且不认为苹果有这个想法的独家权利。

比尔 - 盖茨。路透社 / Jeff Christensen 资料来源:Walter Isaacson 著《史蒂夫 - 乔布斯》。

此外,盖茨清楚地知道,苹果公司的图形界面创意来自施乐 PARC 实验室,这是一个他们都很欣赏的研究机构。

路透社 / 摄于 Chip East 资料来源:Walter Isaacson 著《史蒂夫 - 乔布斯》。

当乔布斯指责盖茨窃取了这个想法时,他的回答很有名。“好吧,史蒂夫,我认为有不止一种方式来看待它。我认为这更像是我们都有一个叫施乐的有钱邻居,我闯进他家偷电视机,发现你已经偷了。”

1992 年,在华盛顿州西雅图举行的华盛顿软件协会年会上,微软创始人比尔 - 盖茨。Jim Davidson / 美联社 资料来源:Walter Isaacson 著《史蒂夫 - 乔布斯》。

从那时起,两位创始人之间的友谊就结束了。乔布斯曾说:“他们完全是在欺骗我们,因为盖茨毫无羞耻之心”。对此,盖茨回答说。“如果他相信这一点,他真的进入了他自己的一个现实扭曲领域。”

Kristy MacDonald / 美联社资料来源:Walter Isaacson 著《史蒂夫 - 乔布斯》。

乔布斯认为,盖茨是个泥腿子,太专注于商业。" 如果他在年轻的时候滴过一次酸,或者去了一个修行院,他将是一个更广泛的人。

贾斯汀 - 沙利文 / 盖蒂图片资料来源:Walter Isaacson 著《史蒂夫 - 乔布斯》。

盖茨说,乔布斯 “从根本上说是个怪人”,“作为一个人有奇怪的缺陷”。

Kimberly White / 路透社资料来源:Walter Isaacson 著《史蒂夫 - 乔布斯》。

但盖茨尊重乔布斯的设计诀窍。“他对技术真的不了解,但他对什么是有效的东西有着惊人的直觉”。

Alessia Pierdomenico / 路透社资料来源:Walter Isaacson 著《史蒂夫 - 乔布斯》。

1985 年,史蒂夫 - 乔布斯在权力转移后从苹果公司辞职,创办了自己的电脑公司 NeXT。但即使乔布斯不再为微软的最大竞争对手工作,也没有改善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 1991 年 4 月 4 日的档案照片中,NeXT 计算机公司的史蒂夫 - 乔布斯与 NeXT 电脑一起为媒体拍照。美联社图片资料来源:Walter Isaacson 著《史蒂夫 - 乔布斯》。

乔布斯认为,如果 NeXT 输了,微软的 Windows 赢了,“我们将进入一个计算机的黑暗时代,大约 20 年,” 他在 1985 年告诉《花花公子》。

Vittorio Cassoni 在 1990 年亚利桑那州图森的年度 PC 论坛上与史蒂夫 - 乔布斯交谈。Ann E. Yow-Dyson / 盖蒂图片社资料来源:英国《每日电讯报》

但是,Windows 仍在获胜。到 80 年代末,很明显,微软在个人电脑上几乎是不可阻挡的。


美联社照片

快进到 1996 年,乔布斯出现在 PBS 的一部名为 “书呆子的胜利” 的纪录片中,抨击盖茨和微软,说他们制造 “三流产品”。

Lou Dematteis / 路透社资源来源:PBS

乔布斯在同一部纪录片中继续说。" 微软的唯一问题是他们没有品味。他们完全没有品味。我指的不是小的方面,我指的是大的方面,在这个意义上,他们没有想到原创的想法,他们没有把很多文化带入他们的产品。

Thierry Chesnot / 盖蒂图片社资源来源:PBS

到 90 年代末,苹果公司面临着破产的严重危险。当当时的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吉尔 - 阿梅里奥在 1996 年提出收购 NeXT 并将乔布斯带回苹果时,盖茨试图说服他不要这样做。

美联社资料来源:Walter Isaacson 著《史蒂夫 - 乔布斯》。

盖茨对阿梅里奥这样说:“我知道他的技术,这只不过是一个热过的 UNIX,你永远无法让它在你的机器上工作。你难道不明白,史蒂夫对技术一无所知吗?他只是一个超级推销员。我不相信你会做出这样一个愚蠢的决定。”

比尔 - 盖茨 古斯 - 鲁埃拉斯 / 路透社资料来源:Walter Isaacson 著《史蒂夫 - 乔布斯》。

但到了 1997 年,乔布斯成了苹果的 CEO。在他的第一个 Macworld 主题演讲上,他宣布他已经接受了微软的投资,以维持苹果的发展。比尔 - 盖茨通过卫星连接出现在一个巨大的屏幕上。观众发出了嘘声。

美联社资料来源:Walter Isaacson 著《史蒂夫 - 乔布斯》。

盖茨显然很欣赏乔布斯,即使他们并不总是意见一致。当苹果公司推出 iTunes 时,盖茨给微软发了一封内部邮件,说:“史蒂夫 - 乔布斯的能力是专注于几件重要的事情,让人得到正确的用户界面,并把事情作为革命性的东西来推销,这是令人惊讶的事情。”

慕斯 - 慕斯 / 路透社资料来源:Walter Isaacson 著《史蒂夫 - 乔布斯》。

当苹果在 2001 年推出 iPod 时,盖茨又发了一封邮件。“我认为我们需要一些计划来证明,尽管乔布斯又让我们有点平步青云,但我们可以快速行动,既能配合又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贾斯汀 - 沙利文 / 盖蒂资料来源:Walter Isaacson 著《史蒂夫 - 乔布斯》。

但乔布斯仍然对微软相当看衰,尤其是在 2000 年史蒂夫 - 鲍尔默接替比尔 - 盖茨担任首席执行官之后。“他们显然已经从他们的统治地位下降了。他们基本上已经变得无关紧要,” 乔布斯曾说。“我认为只要鲍尔默在经营微软,它就不会有任何改变。”

美联社资料来源:Walter Isaacson 著《史蒂夫 - 乔布斯》。

相反,盖茨认为苹果在 iPhone 之后的成功大部分来自于乔布斯本人,而不是苹果的 “封闭” 哲学。“当史蒂夫掌舵的时候,整合的方法很有效。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将在未来赢得许多回合,” 盖茨说。

2008 年,比尔 - 盖茨在新德里。盖蒂图片社 / Tim Matsui 资料来源:Walter Isaacson 著《史蒂夫 - 乔布斯》。

FFF7CC;“> 而盖茨对 iPad 并没有想太多。” 我不像坐在那里,感觉和我对 iPhone 的感觉一样,我说,’ 哦,我的上帝,微软的目标不够高 '。"

盖蒂图片社新闻资源。CBS MoneyWatch

但乔布斯对 Windows 生态系统也不以为然。“当然,他的碎片化模式起了作用,但它并没有制造出真正伟大的产品。它生产的是蹩脚的产品”。

贾斯汀 - 沙利文 / 盖蒂图片社资料来源:Walter Isaacson 著《史蒂夫 - 乔布斯》。

当盖茨在 2006 年决定退出微软,更专注于他的基金会时,乔布斯甚至没有任何怜悯之心。“比尔基本上没有想象力,而且从来没有发明过任何东西,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他现在在慈善事业上比在技术上更舒服,” 乔布斯说。

比尔和梅琳达 - 盖茨。贾斯汀 - 沙利文 / 盖蒂图片社资料来源:Walter Isaacson 著《史蒂夫 - 乔布斯》。“史蒂夫 - 乔布斯”,沃尔特 - 艾萨克森著

不过,以一种奇怪的方式,这两个人显然相互尊重。在 2007 年的 AllThingsD 会议上,盖茨一起出现在舞台上,他说:“我愿意付出很多来拥有史蒂夫的品味。”

华尔街日报资料来源:《华尔街日报》。

而乔布斯曾说:“我很佩服他,因为他建立的公司 – 令人印象深刻 – 我很喜欢和他一起工作。他很聪明,实际上也很有幽默感”。

来源:塞斯 - 韦尼格 / 路透社资料来源:Walter Isaacson 著《史蒂夫 - 乔布斯》。

乔布斯去世后,盖茨说:“我尊重史蒂夫,我们有机会一起工作。我们互相鞭策,甚至作为竞争对手。他说的那些话完全没有困扰我”。

奇普 - 索莫德维拉 / 盖蒂资料来源:雅虎。

最终,这两个人都拥有相当多的遗产。乔布斯将苹果公司打造成现在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而盖茨则是地球上第三富有的人。

Mario Tama / 盖蒂图片社来源:CNBC, 彭博社


篇外 3: PC 之父爱德华・罗伯茨 —— 乔布斯和盖茨,都是站在这位牛人的肩膀上

智能电子产品的不断迭代,让人们更加期待下一个改变世界的黑科技。

很难想象现代人没有智能手机、计算机、智能家电的生活。

不想回到上个世纪的 DOCO 君,在此默默感谢下程序猿天才们。

是他们,启动了一个改变我们生活、工作和沟通的革命

走进程序员的世界

为什么以前很多人把程序员称为 “书呆子” 呢?

因为他们很专注,写起代码来如入无人之境。

在他们心里,吃饭、洗澡、找对象、积极社交,这些都不重要。

因为这只会耽误他们与代码相处的时间。

代码,才是程序员的灵魂伴侣、生活动力

任何能打扰他们写代码的事情都是在浪费时间。

生命不息,加班不止,是程序员的座右铭。

为系统而生,为框架而死,为 debug 奋斗一辈子,是程序员的生活宗旨。

他们真的很累,办公桌上没有一本《颈椎病康复指南》是无法继续工作的。

曾听一个程序员朋友说,他们公司的程序员小哥哥上班都是穿着拖鞋的。

直到看了这部纪录片,才知道程序猿的工作,原来是这样!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这么说:

我们没有遵守过 24 小时,到办公室后直接连续几天编程。 需要吃东西的时候去吃,然后回到办公室继续。 这就是我们,那些日子是非常有趣的。

▲ 比尔盖茨

程序员马克・冯・哈伦这么说:

我用这个帽子盖住眼睛,睡到第二天早上大家都进办公室。

▲ 冯・哈伦的床

▲ 冯・哈伦的睡觉 “眼罩”?

程序员马特・霍斯泰特这么说:

重金属音乐、咖啡因和编程能使我兴奋。

程序员的办公室,沙发就是床,冰箱里放满了可乐和冷披萨,地板上是草稿纸和食物碎屑的组合。

放松精神对程序员来说,不存在的。

不放弃和代码死磕的每一分钟机会,直到它们能运行为止。

世界上最早的程序员

纪录片**《书呆子的胜利》中,就记录了程序员先驱们和计算机的传奇故事**。

如比尔・盖茨、保罗・艾伦、史蒂夫・乔布斯、沃兹尼亚克等,均在片中出镜。

DOCO 君今天要介绍的,并不是耳熟能详的他们。

而是一位很多人都不太了解的传奇人物 ——爱德华・罗伯茨

▲ 爱德华・罗伯茨

计算机业内称他为**“PC 之父”**。

为什么呢?让我们从头说起。

所谓 “无心插柳柳成荫”,PC 业最初是由一群业余计算机爱好者搞起来的。

对于新事物的好奇,让他们聚在一起,并成立了一个计算机俱乐部来交流想法。

俱乐部名为家酿计算机俱乐部,据点在硅谷的斯坦福大学一个租来的大厅里。

每个星期三晚上,这里都会人才济济。

他们很多都身处电子行业,也有一些物理学家、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以及喜欢发掘新技术的人

虽然在新科技面前,每个人都知之甚少,但是大家都认为自己是**“被隐藏的疯狂天才”**。

这些爱好者里,有一个身高一米八,体重 270 斤的壮汉。

或许当时的他很不起眼,但是后来他成为了**“PC 之父”**,点燃了当今计算机业四位风云人物比尔・盖茨、保罗・艾伦、史蒂夫・乔布斯和史蒂夫・沃兹尼亚克的灵感。

他就是爱德华・罗伯茨,创办了 MITS 公司(微型仪器和遥感系统公司)。

罗伯茨精神充沛,他对计算机知识的渴求就像他的食欲一样,从未有过满足。

1969 年,他将公司搬进了一家倒闭的饭店里,开始生产编程计算器,生意红火。

1974 年,罗伯茨利用英特尔刚刚问世的 8080 微处理器,为爱好者生产了第一代个人计算机 ——Altair 8800

▲ Altair 8800 展览

Altair 8800 没有屏幕,没有键盘,没有软件

用户只能用复杂的计算机语言自己编制程序,通过拨动面板上的开关来输入数据和指令。

如果你需要一百个字节的问题,那就需要重复拨动一百次来把它们载入内存。

▲ Altair 8800 控制面板

这时候记性差的人就要吃亏了,因为你如果拨到一半忘了进度,那就只能哭了。

就是这么个繁琐的、令人沮丧的机器,驱使计算机爱好者们不断进行实验,从这个机器中发掘编程改进的机制。

这其中就有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这样埋头计算机的书呆子。

▲ 盖茨和艾伦

看到 Altair 的出炉,盖茨和艾伦激动不已,他们打电话给罗伯茨,想要为 Altair 研制Basic 语言

(Basic 是指 “初学者通用符号指令代码”,简单说就是一种设计给初学者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

奋战 8 周后他们完成了第一版,由艾伦出马,前往 MITS 公司为罗伯茨演示。

不用多说,这是一个计算机历史上的奇迹,一台有用的计算机终于诞生了。

至此,年轻而狂热的黑客们看到了 Altair 8800 的巨大潜力,于是,他们开始为它编写软件和设计硬件。

可以说,这时,PC 才开始作为一个产业浮现,而PC 革命正是由爱德华・罗伯茨和 Altair 带动起来的

正是爱德华,亲手引燃了个人计算机产业。

正是 MITS 公司,使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羽翼渐丰,充当了微软起飞的垫脚石。

不过他们三人合作的时间不长,短短两年之后,因 Basic 的出售权闹僵,三人对簿公堂。

罗伯茨败诉后,意兴阑珊,卖掉了 MITS,回到乔治亚州的农村,干起了他最喜欢的职业 ——医生

他的隐退,不是计算机行业的没落。

相反,盖茨、乔布斯等一代人的崛起,向我们证明着计算机的科技之光。

2010 年,爱德华・罗伯茨与世长辞,享年 68 岁

《书呆子的胜利》是 1996 年的纪录片。

当时的程序员在现在的我们看来,仍然是不解风情、只知道埋头编程的书呆子形象。

可他们对代码和编程的喜爱,对新科技的探索精神,是极其专注的。

今天,我们更喜欢称他们为“程序猿”。

人类无法和手机、计算机断绝关系,而这一切的背后,是程序员在帮助我们建立与世界的联系。

这是程序员的胜利,这是计算机科技的胜利。

不然一旦所有的 APP 都崩溃了,手机系统出错了,网络瘫痪了……

那时候你还能淡定吗?

别逗了。


via:

  • 他 11 岁学习编程,21 岁开发出 Linux 操作系统,拒绝乔布斯的 offer,活出了程序员该成为的样子 原创 张小吉 鸡仔说 2019 年 05 月 16 日 07:00

    https://mp.weixin.qq.com/s/XSe-3D8t8IzjpwUYk8hgEQ

  • 一文揭秘:乔布斯与比尔盖茨的 30 年爱恨情仇 甦利缪隐私保护 2021-12-24 11:34:29

    https://www.douban.com/note/822451939/

  • 乔布斯和盖茨,都是站在这位牛人的肩膀上 影评 DOCO 热纪录 评论 书呆子的胜利:意外帝国的崛起 2018-03-28 10:43:16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25422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