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年前,达尔文对于被子植物在白垩纪中期突然大量出现,却又找不到它们的祖先类群和早期演化的线索,而将被子植物的起源称为“讨厌的谜团”。13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鑫团队,在《科学报告》上发表研究成果认为,当年达尔文在化石记录中看到的并不是“被子植物起源”,而是真双子叶植物的大爆发。被子植物起源另有其时。
被子植物,即开花植物,堪称植物世界的王冠。它是当今世界植物界中最进化、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类群。现知全世界被子植物共有30多万种,占植物界总数的绝大多数。真双子叶植物是被子植物的最主要分支,包括大多数常见植物,其中很多与我们息息相关。譬如:棉花、大豆、花生、向日葵、苹果、烟草、薄荷和各种瓜类。
经过了上百年的研究,人们发现在早白垩世甚至侏罗纪就有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应当更早。既然被子植物起源不在白垩纪中期,那么当年困扰达尔文的到底是什么?
王鑫团队在9900万年前的缅甸琥珀中发现了一枚命名为静子花的化石。该化石保存精美、完整,具有被子植物完全花的花萼、花瓣、雄蕊、雌蕊,是十分典型的核心真双子叶植物的五瓣花。这个化石连同时代相近的其他真双子叶植物的花、果化石一起告诉人们,在大约1亿年前的时候真双子叶植物大量出现在地球上。
虽然真双子叶植物三沟型花粉的最早记录大约在1.25亿年前,但是它们当时在植被中并没有形成气候。经过了大约2000万年的演化,真双子叶植物才真正站稳脚跟,在大约1亿年前的早晚白垩世之交(俗称中白垩)繁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