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期以来,__学校充分发扬绿色教育的理念,坚持让每一片叶子都闪亮的办学宗旨,乘师德师风建设东风,抓教育发展改革机遇,凝心聚力、埋头苦干,喜讯不断、捷报频传。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学校美誉度
学校经过校本培训、师德师风排查、榜样教师先进事迹宣讲等途径,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并践行依法治教,敬业爱岗,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组织教师学习《关于治理学校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实施意见》《师德师风建设专题片》等资料,开展师德师风警示教育,举行师德师风向社会公开活动,结合区人大评议教育年开展学生评教师、家长评学校、教师评领导的三评活动,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使所有教师把好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个总开关,建树良好师表形象,提高学校美誉度。
2、明确德育工作目标,完善德育管理制度
学校确定德育工作目标,制定学校德育工作规划和实施计划。分解目标任务,提出目标要求,明确分工、职责;制订德育工作规章制度;协调全校性教育活动;加强对学校各部门德育工作检查与考评;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实行奖惩。搞好学校文化环境建设,抓好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保证学生在良好的学校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确定德育研究课题,建立学校班主任工作研究室,支持开展德育专题研究,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3、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健全德育管理网络
学校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在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建立了由政教处、大队部、年级组、团委、学生会、班主任、家长委员会组成的德育工作网络,覆盖了学校的各个层面。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学生会、家长学校、社区辅导组站等育人结构。加强班主任管理和师德教育,制定有关制度和计划,明确并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岗位职责,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与班主任奖惩、评聘、使用等挂钩。
4、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强化养成教育
本学期,学校先后组织了走进泰州、放歌溱湖、田园牧歌等综合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进扬动、苏中制药厂等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参观曲江楼、北大街文化社区、博物馆等进行红色之旅,进行了黑板报、手抄报、征文、演讲等成果展示。中学部经过循环红旗活动激发了广大师生的热情,促进学校校貌良性发展。使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部经过创编八礼四仪自律儿歌、拍摄学校微视频、举办中队主题活动观摩等方法大力开展八礼四仪专题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收效明显。
二、推进课改,成绩突出
1、开全上足课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认真贯彻执行《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和《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按照江苏省各学科周课时计划,开齐上足国家规定的课程。各年级都能严格遵守江苏省五严规定,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控制学生作业总量,确保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保证学生每一天阳光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本学期我校在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开齐、上足所有课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举办了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丰富了班级图书角,实施图书漂流,布置了班级书香特色文化,开办了音乐、美术、太极拳、乒乓球等多个社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2、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引领广大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落实课堂教学常规,强化教学六认真,深入推进一线三阶课堂教学改革,继续实施常态下点课和巡课制度,坚持每周随机点1—2节课,每一天早中晚不定期随机巡课,有力地规范了教学行为,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继续强化教育装备使用过程性管理,完善了各功能室、实验室、档案室、图书室、阅览室的制度、计划,并不定期地进行了多次全面检查,让教育装备真正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师生,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创新本事;走进阅览室,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我校成功理解了泰州市教育装备技术督导验收及图书馆的验收。
3、建构多元评价,调动广大师生进取性
本学期学校一方面细化了教师层面命题研究、考务管理、质量分析等工作流程,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层面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本事、合作与交流、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的综合素质评价,建构了科学、多元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协助分年级召开教师会、学生会、家长会,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教学的热情和学生学习的进取性。
4、进取参加活动,擦亮学校品牌
学校进取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活动和竞赛并获得了多个大奖,如泰州市综合实践说课比赛,泰州市数学团队教研比赛,中华经典诵读,中学生与社会演讲比赛,恒源祥杯作文大赛,江苏省初中数学文化节初赛和复赛,汉听大赛,成语大赛,书香伴成长演讲比赛,师生共读英语知识竞赛,译林杯欢乐英语学科竞赛等,一方面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擦亮了学校的品牌。
5、走进社区,关怀留守儿童
本学期,学校继续推进教育服务进社区活动20次,就学科答疑、法律法规、心理咨询、综合实践等方面,限度地满足了留守儿童星期六、节假日学习的需求,深得社区广大群众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