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儿童疫苗接种知识大全

2023-07-18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一、6种常见疫苗的接种方法

1、乙型肝炎疫苗:

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h内接种。新生儿的接种部位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儿童和成人为上臂三角肌中部肌肉内注射。

2、百白破疫苗:

12月龄以下儿童注射部位为大腿前外侧,其他人群为三角肌。

3、麻疹疫苗:

冻干麻疹活疫苗:按瓿签所示用量加灭菌注射用水待完全溶解后使用。注射部位及剂量: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肤用75%乙醇消毒,待干后皮下注射0.5ml。儿童和成人剂量相同。

4、流脑疫苗:

启开疫苗瓶后,每支加入所附5ml稀释液溶解,摇匀后立即使用;安瓿破裂、瓶内有异物者不得使用;接种后在接种单位停留30分钟,观察孩子的反应情况,无异常后离开;接种后适当休息,多饮开水,注意保暖,避免进行剧烈的活动。

5、乙脑疫苗: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剂量:0.5ml。

6、甲肝疫苗:

活疫苗:加1.0mL灭菌注射水,待完全溶解摇匀后使用。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肤消毒待干后,皮下注射1次。灭活疫苗:(1)1-18岁每剂0.5ml,不少于720ELISA单位;19岁及以上每剂1.0ml,不少于1440ELISA单位。(2)基础免疫为1年剂量,在基础免疫之后6-12个月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以确保长时间维持抗体滴度。(3)成人和儿童均于三角肌肌内注射,绝不可静脉注射。

二、9种疫苗接种的作用

1、卡介苗:卡介苗的接种,可以增强人体对结核病的抵抗力,预防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

2、乙肝疫苗:乙型肝炎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还是造成肝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3、甲肝疫苗:甲肝疫苗是用于预防甲型肝炎的疫苗,目前在中国已经成为儿童接种的主要疫苗之一。

4、脊灰疫苗:预防和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有效控制手段。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人体脊髓灰质前角的灰、白质部分,对灰质造成永久损害,使这些神经支配的肌肉无力,出现肢体弛缓性麻痹。好发于婴幼儿,故又称小儿麻痹症。本病可防难治,一旦引起肢体麻痹易成为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5、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本疫苗后,可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用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的预防。

6、麻风二联疫苗:麻疹疫苗:开展强化免疫,一方面是为既往未接种过疫苗的儿童、或因个体差异等其他原因免疫不成功的儿童提供一次补种的机会,使这些儿童产生有效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在短期内对特定人群开展强化免疫可以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形成一个免疫屏障,有效阻断麻疹病毒传播。

7、麻风腮疫苗:麻腮风三联疫苗该疫苗用于预防麻疹(Measles)、流行性腮腺炎(Mumps)、风疹(Rubella)等三种儿童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给幼儿接种以预防麻疹、腮腺炎、风疹的疫苗。

8、乙脑减毒疫苗:接种本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乙型脑炎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9、流脑疫苗:流脑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多见于冬春季,儿童发病率高。注射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有效手段。

三、7种疫苗的接种禁忌症及不良反应

1、卡介苗:

禁忌症:凡患有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湿疹、免疫缺陷症或其他皮肤病者均不予接种。

副反应: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可用1%龙胆紫涂抹,以防感染。一般8-12周结痂,为正常反应。

2、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糖丸):

禁忌症:(1)有免疫缺陷症禁服;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禁服。(2)对牛乳及牛乳制品过敏者禁服糖丸剂型疫苗,可服液体疫苗。(3)凡发热、腹泻(一日大便>4次)及患急性传染病期间、妊娠期间忌服。

副反应:只有极少数婴幼儿服用脊灰疫苗后发生一过性腹泻,可不治自愈。

3、百白破疫苗:

禁忌症:(1)有癫痫、神经系统疾患及抽风史禁用。(2)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者暂缓注射。(3)儿童免疫制剂,成人禁用。

副反应:(1)局部可出现红肿、疼痛、发痒、或有低热、疲倦、头痛等。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即自行消退。偶见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2)无菌性化脓。多系注射过浅或疫苗未摇匀,硬结不能吸收而形成注射部位化脓。(3)若全身反应较重,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4)吸附无细胞百白破无论全身反应或局部反应均极低。但也有的接种后在接种部位有轻度红晕、痒感或有低热,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即行消退,如有严重反应及时诊治。

4、麻疹疫苗:

禁忌症:患严重疾病、发热或过敏史(特别是鸡蛋过敏史者)不能接种。

副反应:注射后局部一般无反应。在6---10天时少数人可能发热,一般不超过2天,偶有散在皮疹。

5、乙肝疫苗:

禁忌症:患有肝炎、发热、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有过敏史者禁用。

副反应:接种疫苗后反应轻微。少数人在疫苗注射部位出现红晕和硬结,稍有压痛,2---3日后即退去。一般无全身反应,极少数出现畏寒或低热,也有个别报告出现荨麻疹者。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很少有不良反应。个别人亦有中、低度发热,或注射局部微痛。24小时内即消失。

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禁忌症:(1)神经系统疾患和精神病对患有癫痫、癔症、脑炎后遗症、抽搐等病症或有上述疾病既往史及有过敏史者。(2)有严重疾病,如肾脏病、心脏病、活动性结核等。(3)急性传染病及发热者。副反应:一般反应轻微,少数人有短暂低热,多发生于接种后6-8小时,局部红晕及压痛感,多在接种后24小时后逐步消失。

7、流行性乙型脑炎:

禁忌症:(1)发热及急性疾病。(2)严重慢性病。(3)脑及神经系统疾病。(4)过敏性疾病,既往对抗生素、疫苗有过敏史者。

副反应:大多数人接种无反应,仅个别儿童注射后,局部出现红肿、疼痛,1-2天内消退,少有发热,一般均在38℃以下。少数有头晕、头痛、不适等自觉症状。偶有皮疹,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发生率随接种次数增多而增加。一般发生在注射后10-30分钟,很少有超过24小时者。此类接种反应多见于反复加强注射的对象,尤以7岁以上儿童加强注射较为多见。

四、儿童疫苗接种小常识

1、哪些宝宝不能接种疫苗?

为减少或减轻接种反应,在接种前掌握宝宝体质情况,如发现宝宝有过敏史,有癫痫(羊角疯)等脑病史,或有免疫缺陷症(疫苗接种后体内不能产生免疫力)等“禁忌症”,就不能接种。如宝宝患有湿疹,疥疮等皮肤病,正在发高烧,患有其它疾病尚未痊愈,营养不良,体弱等,暂时也不能接种,恢复健康以后再接种。

2、宝宝在接种前、后要注意什么?

宝宝在打防疫针前,家长要给宝宝洗一次澡换件干净衣裳(因为接种后一天内最好不要给宝宝洗澡),向医生说清宝宝健康状况,经医生检查认为没有接种“禁忌症”方可接种。宝宝打过防疫针以后要避免剧烈活动,对宝宝要细心照料,注意观察,如宝宝有轻微发热反应,一般在一两天就会好的,如果反应加重,应立即回医院检查。

3、预防接种证有何用途?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二条中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预防接种证是儿童免疫接种的记录凭证,每个儿童都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证并接受预防接种。儿童家长或者监护人应当及时向医疗保健机构申请办理预防接种证,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应当及时安排补种。

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要妥善保管好接种证并按规定的免疫程序、时间到指定的接种点接受疫苗接种。如儿童未完成规定的免疫接种,因故迁移、外出、寄居外地,可凭接种证在迁移后的新居或寄居所在地计划免疫接种门诊(点)继续完成规定的疫苗接种。当儿童的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全部完成后,家长应保管好接种证,以备宝宝入托、入学、入伍或将来出入境的检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