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解释:胡人的兵队在沙漠边塞集合,汉使往玉门关折回。诗词名称:《秋思·燕支黄叶落》。本名:李白。别称:李十二、李翰林、李供奉、李拾遗、诗仙。字号: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时间:长安元年(701年)。去世时间:宝应元年(762年)。去世地:江南西道宣州(今安徽宣州)。墓葬地:当涂青山西麓。主要作品:《望天门山》《秋登宣城谢眺北楼》《赠汪伦》《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等。主要成就: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信仰:道教。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海上碧云断”的详细介绍:
一、《秋思·燕支黄叶落》的全文 点此查看《秋思·燕支黄叶落》的详细内容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二、背景
此诗是作者在太原之时所作,本来是想寻得贵人闻达朝野,可惜天不佑之,始终难以施展抱负,“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无奈,心情一落千丈。咬牙切齿的愤恨,难以掩盖的痛,有谁能倾听李白的诉说?有,那就是天各一方的家人。太原的初秋,地处北方,虽有些许寒冷,但景色爽朗。这既是一首写秋的诗,也是一首边塞诗,其中可见秋色宜人,边塞诗情豪放,更为重要的是那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三、注解
燕支:草名,可做红色染料。
妾:女子。望:远望。
碧云:青云,碧空中的云。
单于:外族首领。
沙塞:沙漠边塞。
玉关:即玉门关。
征客:做客他乡的人。
蕙草:一种香草。
四、赏析
这首诗主要采用“兴”的手法,侧重表情的含蓄蕴藉,而此诗则主要使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通过白描累积整个情感;如果说,前诗的气氛虽低沉却还闪动着希望之光的话,那么此诗的气氛便沉重到了极点,仅有的一丝希望也已彻底断绝。 前四句从春到秋,从草如碧丝到黄叶飘落,盼望中的亲人仍然没有归来。不难想知,在骋目远望之际,在海云相连、塞外秋来的茫茫景色刺激下,这位思妇的心情该是何等的沉重、悲伤!更有甚者,秋高马肥之季,正是胡兵南下掳掠的大好时机,后四句“沙塞合”说明胡兵已群集,而汉使的返回,则说明议和无望。看来,一场大战已迫在眉睫。“征客无归日”,从一方面看,战士绝无在战前返家之理,而战事的结束又不知在何年何月;从另一方面看,在即将爆发的战争中,丈夫是死是活尚难料定,如果他阵亡了,那确实就永久地“无归日”了。面对这黯淡的前景,这位思妇能不感到绝望吗?“蕙草摧”指身上所佩蕙草经春历秋已经枯萎,与首句“黄叶落”相照应,同时,这枯萎的蕙草不也象征着女主人公悲痛欲绝的心境吗? 全诗突出了一个“望”字:景为望中所见,事是望中所想,情乃望中所发,而从所望之景,到所想之事,再到所发之情,每一场面之变化,都真切地反映了人物的心理变化,都与人物最后的绝望心境步步接近。这样,当人们读到最后两句时,便会自然生发“思妇之心,当如何其悲也”的感叹。
五、李白其他诗词
《望天门山》、《蜀道难》、《静夜思》、《渡荆门送别》、《早发白帝城》。六、译文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燕支的叶子枯黄而落下,女子独自登台远望。
看到天空中青云纷散,单于带着秋色到来。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人的兵队在沙漠边塞集合,汉使往玉门关折回。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在他乡的客人还没有归期,徒然为蕙草的摧折感到悲伤。
相同朝代的诗歌
《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