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师范大学并不是我的本意,我的初衷并不是当教师,我当年只是想做机械自动化方面的技术工作。可是经过这几年的学习,渐渐地认识到教育的价值,渐渐的喜欢上教育行业,教育也成了我的人生发展方向。而经过这次的实习,更加坚定了我的教育价值观和使命感,更加激发了我的活力和心态的转化,为以后正式投入教育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内在基础。
我所在的实习学校是一所中等学校,学生成绩不是很好。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投入学校工作,视觉完全不一样,总的来说,所有工作都贯穿于怎样上好课和如何进行德育教育两方面工作。现就具体工作分成四大板块鉴定如下:
板块一、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所以要教出优秀的学生,得要有一名优秀的教师。从上课、批改作业以及平时交谈中,发现很多学生不明白为何而学为谁而学,即没有对学习构成一种目的性。个人认为要解决这种情景,就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优秀教师至少要做到懂得用以下三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第一种,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增强学习任务的趣味性是激发内部动机的有效策略之一。
增强趣味性能够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经过教师的努力使任务本身发生变化。同样的学习任务,采取不一样的呈现方式,所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不一样的。经过变化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这一方面体此刻教师的备课上,教师要备好课就必须有丰富的课外阅历和学科前沿知识,在备课中把相关的资料进行灵活变化融合到课堂中去。
(二)注意选择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材料。学习任务越趣味越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在资料安排上,应包含学生容易识别的特征,例如在性别、年龄、宗教、种族和职业方面与读者相似的特征,从学生的认知需求出发,安排他们认为重要的生活事件,以及一些令人感兴趣的轶事和例子。
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请四位同学上台演示不一样空气阻力对下落快慢的影响,这一举动不仅仅能够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资料,更加重要的是狠狠的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从而使课堂在简便活跃的氛围中度过,师生双双为赢。
第二种,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
众多研究和生活经验均证明,奖励和惩罚对于学生动机的激发具有不一样的作用。一般而言,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进而增加学生出现某种行为的可能性;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
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恰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所以有效的赞扬应具备下列关键特征:
1、表扬应针对学生的良性行为;
2、教师应明确学生的何种行为值得表扬,应强调导致表扬的那种行为;
3、表扬应真诚,体现教师对学生成就的关心;
4、表扬应具有这样的意义,即如果学生投入适当的努力,则将来还有可能成功;
5、表扬应传递这样的信心,即学生努力并受到表扬,是因为他们喜欢这项任务,并想构成有关的本领。
例如,我们班学生打扫的公共卫生区域是校门前面那块空地,这是一块关乎学校门面的空地,干净整洁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在上下班经过的时候往往会跟他们套近乎,表扬他们能够这么下功夫的为学校的门面付出自我的劳动。这样一来,他们就表现得很高兴,团体荣誉感也不声不息的得到了加强,还有也会喜欢上我这个教师,进而喜欢上我的课,到达一连串的连锁成效。
第三种,进行归因训练
教育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告诉我们,不一样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到主体今后的行为。既然如此,教育也就能够经过主体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这对于学校教育是有实际意义的。在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的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即进行正确归因;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
进取归因训练对于差生转变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差生往往把失败归因为本领不足,导致产生习得无助感,造成学习进取性降低。所以,有必要经过必须的归因训练,使他们学会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从失望的状况中解脱出来。在对差生进行归因训练时,往往是使学生多次体验学习的成败,同时引导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与否。努力这一内部因素是可控的,是能够有意增加和减少的。所以只要相信努力会带来成功,那么人们就会在今后的学习中坚持不懈的努力,并极有可能导致最终的成功。
这一方面的例子有很多,只要在学校,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后,教师随时都要准备着给学生正确的归因引导,在教师的耐心教导中强化学生的归因思维,进而实现人的内外兼修。
板块二、学习的迁移
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把从学习中积累起来的方法和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来,把从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各种不一样的实际情境中,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从而构成解决问题的本领。能否准确、有效的提取有关经验来理解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迁移的问题。在学校情境中,大部分的问题解决是经过迁移来实现的,迁移是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一种具体体现。要将校内所学的知识技能用于解决校外的现实问题,这同样也依靠于迁移。要培养和提高解决问题的本领,就必须从迁移本领的培养入手,否则问题解决也就成为空谈。
经与学生交流发现,很多学生不好学是因为他们觉得书本上的东西对以后走上社会工作没什么用,与其那么辛苦的学一些用不着的东西还不如轻简便松的过日子。从这点能够看出,学生其实是爱学习的,成绩不好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学,而是他们没有发现学习的好处,不懂得迁移。所以教师必须时刻谨记要把书本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齐,培养学生的迁移意识和迁移本领,使学生在课堂、生活和自我思想三者中构成“自我同一性”,从而成为自主学习、热爱学习的一个人。
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在讲到汽车刹车问题时,首先是要把汽车刹车当成匀减速直线运动来处理,进而把匀变速规律迁移过来解决问题,再进一步迁移,说明平时交警在交通事故中测量路面上的车痕以检查是否超速应用的就是这个道理;另外,汽车作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也能够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反向思维解决问题,进而把这样一种思维意识引用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中去。学生往往对这样的讲授比较感兴趣,因为他们觉得有用。其实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因素,但由于它有特殊的功能,故单独成一版块。
板块三、关注学生的人本需要
实习中很喜欢与学生泡在一齐,跟他们分享学习经验讨论生活讨论大学,这些带着真诚带着信任的交流是双赢的,但最终是学生收益最值。做教师就是要做到学生愿意跟你谈,这样才能够名副其实的了解学生,进而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
人首先是大自然的动物,其次才是人类社会成员。所以人首先关注的应当是自身基本需要的满足与否,仅有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了,才会想要得到更高层次的满足。中国有句古话——仓廪实而知礼节,就明确的.反映了这个现象。国外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经过研究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个层次,按低级到高级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按照这个理论,教师在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动机的时候,首先要观察学生生活的基本需要,应当从了解他们的基本需要和愿望出发,如家庭条件、住宿情景、人际关系以及教师尽快叫出每一位同学的名字等等。对于学生的努力程度来说,学生内心对教师和教学环境的理解度是一个很重要又经常被忽略的指标,要想提升他们的理解度,就必须让他们觉得教师们是真的在关注他们,让他们觉得很温暖,不愿意辜负教师们的期望。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接近成年,但生理上的成熟并不等于心理上的成熟,很多事情仍依靠于得到别人的充分肯定,社会关系的依恋性是很强的,只要让他们依恋教师,教育就能够顺利展开。
板块四、班会课和测验
这次实习我们开展了“放飞青春主题班会”,班干部进取张罗,全班同学热情参与,不论是激发学生的活力上还是师生感情纽带的构造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很喜欢这种氛围,有朝一日我真的成为班主任了,我必须会乐此不疲的。
可是,实习中发现实习学校很不重视班会课,也打听到其他学校也一样。班会课基本上用于纪律强调或者用于练英语听力或者乱成一锅粥。笔者认为,班会课更多的应当用于开展主题班会,在不一样的没有成绩差别的氛围中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优点,在班主任的指点升华中获得内心的强大。主题班会的资料丰富多彩,能够是关于生涯的,也能够是关于团体精神的,也能够是关于付出态度的关于人际交往的等等,每一周都能够享受简便一刻,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对于高一的学生,我十分不赞成那么多的考试,因为这种方式只对成绩较好的同学有效,而对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基本上每一次都是打击,根本起不了激励作用。为了让学生熟悉高考模式,笔者认为高一每一学期能够进行四次考试,期中期末以及中间再插进两次阶段考。相比每周五六次的早练晚练,这样的做法将使教师平时更有时间更详细的讲解练习,也使得成绩原本一般的学生有较长的时间努力补上来。每一过程都有目标,但每一过程都不会压力太大。
鉴定到那里,基本上宣告实习落幕。经历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但刚刚起步,经验尚缺,还有待继续努力继续探索。最终,我要感激我的指导教师们和各位实习伙伴以及高一四班的全体同学,多谢楚秦教师、立宣教师的耐心指导和支持,多谢实习伙伴们的指正和支持,多谢104班68位弟妹的鼓励和支持,我相信这一段日子的相处必会是我们共同的完美回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