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我利用课余时间,在企业参加实践工作已经有一年半时间了。回顾这一年多,感觉自己的收获就像波浪形。有高潮也有低谷,既有起跑时的爆发力,也有前进中的迷茫,更有反思中的奋进。 初到企业,没多久就觉得学了很多东西,那时候我在企业跟着师傅学如何编制合同、招标文件,而当时我正在教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课程。我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能马上转换成教学的案例,与学生分享;了解到的专业发展的最新信息,能用来及时更新、充实教学内容;而教学时,对理论的深入研究,也反过来促进了我更好地做好企业工作。那段日子,教学与实践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不过,半年后,要将教学与实践工作结合,就不再那么容易了。一方面,企业在不断加大对我的要求――独立编制一个投资23.5亿工程的竣工报告、建立企业自身的管理信息系统……这些对我现有的知识储备、能力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企业来说也是前无古人、后有来者的事情,师傅不能再具体指导我了,只能给我一些方向性的意见,一切都得靠自己在业余时间钻研;另一方面,教学上我还是一个新手,需要时间研究教案。但这时教学任务与工作内容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如何分配业余时间和精力,成为两份工作最尖锐的矛盾。那时候,我深刻地体会到脚踏两只船的痛苦,分身无术的无奈。 经历这一过程时,我也曾经想过退缩,但最终在徘徊中学会了坚强。作一名专业课老师,需要教很多门课,这就要求老师能掌握这个专业整个面的知识,而实践工作只需用到某个点的知识。有时候,我们很幸运,实践工作用到的那个点也是我们正在教给学生的那点知识,这时候实践也是教学,教学也在实践;但有时候,两个点相距很远,不过再远,实践工作用到的知识也属于我们要掌握的那个面中的一部分,今天也许教学用不上,但未来教学一定用得上。 实践工作虽然用到的知识面窄,但却要求精通,通过大量反复的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但对教学来说,精通需要、熟练不需要。所以到企业参加实践,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能让企业不断改变交给你的工作内容,为你提供研究教学的实验平台。我认为: 1、要有正确的工作态度。每次我进入公司的大门,就把自己当成是公司的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亮,尽力完成好领导交给我的任务。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有实践的机会。 2、要做一个有心人。留在企业是为了学习,但不是留下来就能学到东西,还要做一个有心人发现机会。 我工作的地方,是一个容纳了二十多人的大办公室,尽管我的工作内容与他们不一样,但当他们在一起讨论问题时,我可以听得到。通过他们的谈论,让我了解到他们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他们工作中的问题,是企业的问题,也是行业发展的问题,也是我们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当我们去研究这些问题时,一方面促进了教学,一方面也有益于企业的发展。 3、要主动。要研究这些行业发展的最新问题,必须要有实验的平台。实验,意味着失败的风险,意味着成本。对于一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来说,要让企业给你提供实验平台,必须要让它确信你做这个实验失败的概率,是在它的承受范围以内的。而我们年轻人,很多时候没有资历让别人能从一开始就相信你能做,只能自己主动在没有实验平台的情况下先做起来,让自己解决问题的框架思路不断清晰、合理,最终让对方信服,给你提供实验平台。 4、要会放弃。留在企业,是为了能接触到学习的机会;做一个有心人,是为了能发现机会;而主动,是为了抓住机会。当机会抓在手,要利用好机会,学到东西,还需会放弃。 五年的教学工作,让我明白了,要教好一门课,需要包装,但更需要内涵。包装可以取悦学生,但真正吸引学生的是内涵,是老师是否具有化难为易、融会贯通、高屋建瓴的能力。要到达这种境界,就需要教师能沉下心来做学问、搞研究。 尽管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我身兼两职,学校、企业交给我的工作都完成了,但这种状态不适合搞研究。我希望自己能利用好实践的机会,利用企业为我搭建的实验平台,专心研究一些教学问题,所以我选择了暂时离开讲台一段时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