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在指导一个9岁孩子练习演讲的时候发现,他喜欢滔滔不绝地讲一个故事,但是,只是细节的描述,却没有意义的抽象。因此,我建议他,你要像伊索寓言那样,结尾的时候说,这个故事告诉一个什么道理。故事情节是具体的,而道理就是抽象的结果。不重视抽象,不善于抽象,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许多成年人在演讲或写作中,也往往会犯忽视抽象的错误。
为什么我们在讲话与写作的时候要重视抽象呢?我觉得美国语言学家S.I.早川提出的抽象之梯这一概念非常好。用梯子的形象来解释抽象这个抽象的概念就很有意思。早川认为,所有的语言都存在于阶梯之上。抽象的语言和概念在阶梯的顶端,而最具体、明确的语言在阶梯的底部。我们在讲故事时,我们在阶梯底部做描述,而在顶端创造意义。
举例来说。有一篇文章讲ETC的,开篇就罗列了一堆数据,包括ETC的车道数、用户数、日均交易量,等等。这就是抽象之梯的底部,讲的是具体的内容,但是仅有这些数据是不够的。文章接着写道:短短几年内,我国ETC联网系统已成为全球里程最长、站点最多、客户规模和交易增长最迅速的高速公路智能化收费系统,拿出了一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的答卷。有这个定性的结论,就站到了抽象之梯的顶端,前面的数据才变得有意义。就象你说某某学生期末成绩580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但是,你再说他在全年级排名第一,是全校最优秀的学生,这一抽象,大家就明白了。
总之,我们不论讲话还是写作,绝不能流于具体细节与数据的陈述,还得时刻不忘抽象之梯。虽然有些抽象的道理不言自明,但大多数时候需要我们主动点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