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关系重大,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本质和评价标准,是判断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满足了教育对象的个体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准则。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通过多层面、多形式、多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学生生活和教学工作,做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性 提升途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判断理论根据
1.有效性的界定, 有效性即关于活动结果的物对人类所具有的效用意识。人们积极地活动来取得一定的外界物,从而满足自己的需要。对外界物效用的关注以及对导致作为对象性活动产物的外界物效用的诸原因条件的关注。
2. 有效性的本质,特定价值关系中的价值属性问题。价值关系即客体在满足主体需要的过程中, 所构成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凡是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客体,就是有价值的客体。反之就是无价值的客体。
3.有效性的评价标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转化进程,由教育者确立的教育目的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道德素质实际状况之间的矛盾向教育对象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自我期望与其思想政治素质实际状况之间矛盾转化的任务。因而,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意识活动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内容内化的过程。
能否实现这一过程,变成评判教育对象实践活动过程,是否具有有效性的重要标志。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对教育目的和内容有知到信、由信到行转化的必由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界定和评价标准可以判断大学生是否具有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结果。
二、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内外因素 (一)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外部原因 1.社会因素。
(1)网络的使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如今,互联网的使用广泛,网络传播信息内容量大、覆盖面广。在这些信息流中,绝大部分是真实、有价值的信息,但也有一些虚假、低级、庸俗、色情、暴力、封建迷信的信息在网上流传,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2)社会转型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转型期,大学生对社会上出现的政治意识相对弱化、贪污腐败、拜金主义、收入两级分化、贫富差距扩大、豆腐渣工程、失业下岗、竞争失序、急功近利、是非观念淡薄、诚信滑坡、价值体系混乱、缺乏公德意识、缺乏奉献精神、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缺乏社会正义感等等不和谐的社会现象缺乏正确的判断力,以致于迷失了生活的方向。价值观上具有浓厚的功利性。大学生在功利性思想的影响下,特别关注就业去向,把主要精力用在有利就业的专业课学习和外语水平的提高上,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 2.学校因素。
(1)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有些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认为学生不愿意听,不如应付了事;学生认为听不听课都无所谓,考试应付一下就行。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是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效果。
(2)教学内容对思想政治有效性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忽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忽视大学生的物质生活、学习生活、精神生活的实际困难。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收费标准的提高,就业压力加剧,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和心理困难学生不断增多,围绕如何帮助困难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势必成为学校思想教育内容重要组成部分。空讲大道理,很难有理想的教学效果。相反,会让学生觉得思想政治教育空洞无物,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避而远之。
(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在因素
教育对象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素质层面的问题明显表现出来。一方面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当代大学生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敢于竞争、努力向上、积极进取,强烈的求知欲。另
一方面自幼在家庭、老师百般呵护下的大学生,依赖性大、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心理承载能力较差,甚至引发恶性事件。他们肩负着社会和家庭的多重期望,承担着多重责任,同时承担着学业、感情、就业、等各种压力,使得他
们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三)德育评价流于形式
党和国家颁布的教育法规法律,都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实际上,用人单位对考查学生学业、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强的硬指标,而对“德”的要求虽然喊得很响,但是操作起来最模糊、伸缩最大。学校德育评价一般只有班主任评价,任课教师、后勤人员和学生家长基本上不参与评价。评价内容片面、模糊。评价语言公式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集体,文明礼貌,学习努力,成绩优秀,积极参加活动,积极锻炼身体”,等等。评价流于形式和德育评价难于量化,评价标准难于把握有关。 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举措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有效性,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运行操作。它不只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们的责任,家庭、社会、学校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因素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生活于其中的个体的思想和行为。 (一)家庭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父母对学校及学校教育、学校管理、学校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影响到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以及学生对学校的态度和行为。父母对他们的教育管理,会对学校教育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邻里的言行、周围生活环境的优劣、亲朋好友的言行、电影电视作品,都时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教育是一个系统大工程。这些来自不同渠道的教
育影响力,只有同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的方向一致,才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
(二) 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在整个思想政治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表现为其所具有的组织功能、教育功能、调控功能。马克思指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推动和鼓舞别人前进的人”即在感化和鼓舞推动他人前进的实践活动方面在主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人格素质、理论素质、能力素质四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鲜明政治特性的教育活动。人格教育,身正不令而行。当促进者是个真实的人,坦诚无遗同学生建立关系时,没有一种装腔作势或者一种假面具,这个时候,他总是能发挥主导作用并且思想政治教育富有成效。教育者的实践活动以一种驱动力量、吸引力量、激动力量、印证力量、催化力量影响着教育对象。
(三)教育对象拥有接受意愿和接受需要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有实效性。教育对象只有积极接纳教育者及其实践活动,提供积极的带有催化作用的良好氛围,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过只有当行为给学生带来真实感,在他心灵留下愉快、兴奋、精神充沛的情感时,知识才能变成信念。
(四)搞好网络思想教育,争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措施和方法很多,关键是抓住要点。首先,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把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摆在
突出位置,建设好、使用好、维护好校园网络这块阵地。其次,要遵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认真研究互联网互动交流的特点,加强正面引导教育,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与现实相契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是我们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要坚持讲道理与办实事的统一,要深入实际,真实地了解大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要把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业问题和贫困生的经济问题相结合。 (六) 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会主动适应社会环境而勇往直前,从中得到锻炼;反之则是消极的恐惧、逃避,从而不断遭受挫折。因此,保持健康的情绪,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大学生而言至关重要。
增强心理健康的自我保健,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对自己不完美的地方过于看重,甚至把人人都会出现的、人人都会遇到的问题看成是不完美的表现,就会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和自信心。保持健康的情绪,加强自我调节。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使自我意识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闵永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王静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沦课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
社科纵横(新理沦版)
[3]郭谊.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若干思考[j].毛泽东思想研究
[4]滑云龙.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沦课的实效[j].政工研究动态
[5]李建强.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j]. 战线
高校理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