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工 技 班级:建工试点姓名:王义军学号:
术 交 底 方 案
080102班 20082156
- 1 -
一、混凝土工程技术交底
1、技术规范及施工标准 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必须严格按照中国规范。密实振捣必须达到设计要求。不允许人工振捣,必须使用电动的震捣器。模板和配筋之间必须使用垫块。混凝土后期处理必须使用PE薄膜并浇水养护。混凝土施工必须符合下列规范: 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表面混凝土工程应符合下列标准
1)、混凝土表面(平面、背面及墙)类型1
有序的连接轮廓;必须将全部表面及边缘清除光滑,没有毛刺及凹陷处等;尽可能形成一个完整且没有毛孔的表面;表面保持直线水平。 模板的外形与构造应完全一致,边缘缺乏混凝土或模板中过量的混凝土都要必须进行修复。对于边缘或拐角处由于模板渗漏或不充分振动所造成的损坏必须进行正确的修复。
- 2 -
2)、混凝土表面(楼板和墙)类型2
必须将连接件及固定器整齐地放置于固定框格内的洁净并水平垂直的模型内。框格必须放置于表面区域并且对称。特别指出的是,模板中的连接件必须平直,在深度和宽度上没有偏差或毁损框格边线的现象。离开模板的连接件的端部、所有的斜角边及边角件、孔洞及标记等都必须清洁、光滑、饱满,从而使其边缘清晰统一。混凝土表面必须均匀、平直且具有非常均匀的毛孔结构。混凝土的配料应合理选择。正面的混凝土工程必须按已被确认的模板系统进行修建。在所有的混凝土工程中都需将三角形压条放置于模板中,以在其边缘形成斜角边;这些压条必须是合适的长度且在连接处没有偏差。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恶劣天气条件下造成的霜冻。压制出的裂缝可导致侵水腐蚀,因此一定要采取保温措施。所有混凝土地面的上表面都应磨平以保证其适合不同的地面并防止表层磨损。白天工作时连接处应减少至最小值。 3、施工方法 ⑪、准备工作:
1)、钢筋的隐检工作已经完成,并已核实预埋件、线管、孔洞的位置、数量及固定情况准确无误。
2)、模板的预检工作已经完成,模板标高、位置、尺寸准确符合设计要求,支架稳定,支撑和模板固定可靠,模板拼缝严密,符合规范要求。 3)、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确定配合比及外加剂用量。
4)、混凝土浇筑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方案的学习,由技术部门讲述施工方案,对重点部位单独交底,设专人负责,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5)、浇筑混凝土用架子、走道及工作平台,安全稳固,能够满足浇筑要求。 6)、混凝土浇筑前,仔细清理泵管内残留物,确保泵管畅通,仔细检查井字架加固情况。 7)、各流水段结合部位施工缝均采用多层板(根据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切口)分隔。 8)、提前签订商品混凝土供货合同,签订时由技术部门提供具体供应时间、标号、所需车辆数量及其间隔时间,特殊要求如抗渗、防冻剂、入模温度、坍落度、水泥及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所需提供的资料等。 ⑫、主要措施主要措施
1)、商品混凝土供应商编制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技术措施,必须确保20年内不发生混凝土碱集料反应损害;浇筑每部位混凝土前预先上报配合比及所选用各种材料的产地、碱活性等级、各项指标检测及混凝土碱含量的评估结果。混凝土要用低活性集料配制,其混凝土含碱量不得超过5kg/m3。
2)、为增强混凝土的可泵性,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粉煤灰和减水剂,掺量必须经过实验确定。为保证混凝土的缓凝时间到4~6 小时,能够满足混凝土出机运至现场具有可泵送料条件,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缓凝剂。严禁在混凝土中加水。混凝土入泵坍落度控制在16~18cm。
3)、施工缝处理措施: 所有施工缝均采用多层胶合根据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切口)分隔,在下一流水段混凝土浇筑前,进行施工缝处理,处理前先在混凝土边缘弹通线,用无齿锯切割以保证施工缝顺直,切割时严格控制切割深度,以防触动钢筋,施工缝浮浆层剔除后混凝土浇水湿润,施工缝处理必须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进行。 4)、施工缝留置
- 3 -
①、施工缝的留置原则: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并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施工缝的留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A、柱:宜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的下面。
B、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留置在板底部以下20~30mm处。 C、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短边的任何位置。 D、有主次梁的楼板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留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 E、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
F、底板按后浇带划分浇筑,不留施工缝。柱施工缝留在梁下皮以上1cm。墙施工缝留在板(梁)下皮以上1cm。楼梯施工缝留在楼梯所在楼层休息平台、上跑(去上一层)楼梯踏步及临侧墙宽度范围之内,另一方向为休息平台宽度的1/3处。
②、施工缝的处理措施 A、墙体竖向施工缝的处理:墙体竖向施工缝可用1.5×1.5目的双层钢丝网绑扎在墙钢筋上,外用50mm厚木板封挡混凝土。当墙模拆除后,在距施工缝50mm处的墙面上两侧均匀弹线,用切割机沿墨线切一道5mm 深的直缝,再用钎子将直缝以外的混凝土软弱层剔掉露石子,清理干净,保证混凝土接槎质量。 B、墙体顶部水平施工缝处理:墙体混凝土浇筑时,高于顶板底40mm。墙体模板拆除后,弹出顶板底线,在墨线上5mm用切割机切割一道5mm深的水平直缝,将直缝以上的混凝土软弱剔掉露石子,清理干净。
C、墙、柱底部施工缝的处理:剔除浮浆,并使剔除向下凹2cm,沿墙、柱外尺寸线向内5mm用砂轮切割机切齐,保证混凝土接缝处的质量。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D、顶板施工缝的处理:施工缝处底板下部垫15mm厚木条,保证下部钢筋保护层;上、下部之间用木板保证净距,与下部接触的木板侧面按下部钢筋间距锯成豁口,卡在上部筋上。
③、施工缝处混凝土的浇筑 A、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mm2。 B 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同标号减石子水泥砂浆,接浆厚度5~10cm。 C 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5)、混凝土浇筑
①、垫层混凝土采用汽车泵分区浇筑,采用平板振捣,表面抹平压实。
②、底板混凝土浇筑采用汽车泵连续浇筑。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清理干净;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予以堵严。
③、地下部分柱混凝土采用汽车泵浇筑,每四根柱为一循环单元,循环浇筑,每次浇筑高度根据现场使用振捣棒(50棒或30棒)而定,为其有效长度的1.25倍(50棒应为43.75cm,取40cm;30棒应为33.75cm,取30cm),下灰厚度采用尺杆配手把灯控制。地上部分框架柱采用塔吊及布料杆浇注。 ④、地下水池墙壁混凝土浇筑采用汽车泵。 ⑤、梁、板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方式。 ⑥、道路混凝土面层采用地泵输送。
⑪、施工顺序施工顺序 1)、清理:在混凝土浇筑前先用一台12立方米空压机将模板内杂物吹扫干净。 2)、混凝土工程的浇筑操作阶段:钢筋工程的隐蔽、模板工程的预检、预埋件工程的预检、安装工程等相关验收项目已完成并经监理方签认,混凝土浇筑前进行开盘鉴定,相关准备资料签认完毕。现场必须做到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措施交底施工,混凝土施工中,夜间值班人员负责砼浇筑质量及
- 4 -
现场机械设备运送混凝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3)、混凝土的浇筑:做到按操作规程、方案和技术交底规定的要求,砼采用连续浇筑。浇注厚度不得超过50cm。
①、本工程分区流水施工,每一流水段内混凝土连续浇筑,如必须间歇,间歇时间尽量缩短,并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②、浇筑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分层离析,混凝土由料斗、泵管内卸出时,砼的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超过2m高时采用串筒或斜槽下落,混凝土浇筑时不得直接冲击模板及预埋件等。
③、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底部先填以30-50mm厚的同配比减石子砂浆。 ④、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看模,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生变形移位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⑤、使用Φ30、Φ50插入式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插点呈梅花型布置,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Φ50棒应为52.5cm;取50cm,Φ30棒应为40.5cm取40cm)。振捣上一层时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cm 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能够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及不出现气泡、下沉为宜。 4)、柱混凝土浇筑前的接浆:柱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接浆处理。采用同配合比减石子砂浆,灌入柱底,厚度控制在5~10cm 厚。以防柱烂根。同时要在模板底部采用海绵条塞严以防漏浆。或支完模板并清理到位后采用水泥砂浆将模板底部抹严。
5)、混凝土坍落度的测试:混凝土坍落度必须做到每一个施工段必测。试验员或质检员负责对混凝土浇筑前坍落度检测,并做好记录。不符合要求时应停止使用。(坍落度指标应根据实验室配比但要求监测)。 6)、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和和易性:检查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及和易性是否能满足工程需要。如和易性不能满足要求,出现离析等现象,立即停止浇筑混凝土。 7)、混凝土浇筑和振捣一般要求
①、浇筑混凝土时的注意事项 A 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时,先浇筑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后浇筑强度等级低的混凝土(必须在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保证接茬质量)。 B 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应派专人看护模板,发现模板有变形、位移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C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第二次钢筋绑扎应将粘附在钢筋上的浮灰及时清理干净。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的竖向结构高度超过3m,应采用溜槽,以防止混凝土离析。
D 楼梯段混凝土宜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筑,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成。
E 两根泵管之间橡皮垫圈、在上卡具时必须垫好;拆泵管时管内混凝土清洗干净。接泵管时把泵管连接端管内混凝土清理干净,以防堵管。
②、混凝土的振捣:混凝土振捣应设专人振捣,应快插慢拔,避免撬振钢筋、模板,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一般为20~30 S,要避免过振产生离析。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捣实普通混凝土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 倍;捣实轻骨料混凝土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振捣器与模板的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并避免碰撞钢筋、模板、吊环、预埋件等;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应不小
- 5 -
于50mm。
③、模板检查修复:为保证检验混凝土质量,对每楼层模板拆除后,项目经理应组织各管理人员及木工班组负责人、共同对拆模后的楼层砼进行观感检查,如发现砼缺陷时,应分析其原因,是浇筑问题,还是模板问题。如是模板问题应对模板进行从新作修复处理。尽可能减少和预防质量问题的再次出现,达到持续改进的效果。对混凝土表面出现的缺陷不得随意修补,应按砼缺陷要求(一般或严重程序进行鉴定处理)处理前应报总公司技术质量部、甲方、监理,经鉴定后再作处理。
④垫层混凝土浇筑:基槽验收合格后,钉控制桩(8m×8m)用泵车进行混凝土浇注。混凝土震捣采用平板式震捣器震捣,混凝土振捣密实后,以钢筋棍上标高及水平标高小棉线为准检查平整度,高的铲掉,凹的补平,用水平的刮械利平,表面再用木抹子搓平,最后用铁抹子压光。混凝土养护采用蓄热法养护已浇筑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两层阻燃草帘被。
⑤水池底板混凝土浇筑:A 底板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罐车运输,汽车泵浇灌输送混凝土,为保证底板整体性,混凝土一次连续浇筑完毕,不留垂直施工缝。 B 底板商品混凝土标号C30,坍落度12-16cm,要求使用水化热较低的矿渣水泥,并掺入UEA 外加剂,以保证底板混凝土的各性能指标。 尽量降低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 D 水池底板砼采用一次性整体浇注,底板与墙体衔接处在墙体上留设水平施工缝并在施工缝中埋设橡胶止水带。
E 混凝土若为矿渣水泥拌制要求边振捣边排出泌水,并在初凝前1-2h 用木抹子抹平,以消除早期有可能产生的收缩裂缝。
⑥、柱、墙混凝土浇筑:柱、墙混凝土浇筑前要先填以3-5cm与混凝土同配比减石子砂浆。柱、墙混凝土分层浇筑,分层振捣,采用50棒应取40cm厚;30棒应取30cm厚。浇筑厚度采用尺杆配手把灯加以控制。墙洞口两侧混凝土高度保持一致,必须同时下灰,同时振捣,以防止洞口变形,大洞口下部模板开口补充振捣,后封闭洞口留设透气孔。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检查是否漏振。墙体浇筑时振捣棒每隔6m放一台,不得来回搬动。柱墙分两层浇筑时,在浇筑上一层混凝土前必须用无齿锯将施工边缘用无齿锯切割以保证施工缝顺直,切割时严格控制切割深度,不得触动钢筋。 ⑦、梁、板混凝土浇筑:梁板按框架格顺序浇筑,每框架格先将梁根据高度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即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捣,随着阶梯形的不断延展,则可连续向前推进,倾倒混凝土方向与浇筑方向相反。 梁柱及梁底部位要用Φ30和Φ50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振捣密时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要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并加密振捣点。浇筑板的混凝土虚铺厚度要略大于板厚,振捣完毕后用1.5-4m刮械刮平,用木抹子抹平,并拉线检查板面平标高,严格控制平整度,尤其墙柱根部。
⑧、楼梯混凝土浇筑:楼梯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跳位置后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筑,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 ⑨、混凝土浇筑完毕及浇筑过程中设专人清理落地灰及玷污成品上的混凝土颗粒(配水管接消防立管)。楼板混凝土的压光操作:浇筑混凝土后,用2-4米刮杠找平,墙体根部采用木抹子找平,待砼初凝后用铁抹子收第一遍光,当砼终凝前用铁抹子收第二遍光,以防止混凝土表面裂缝和便于墙、柱模板支设。
⑩混凝土养护: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在12h后加以覆盖和浇水。对采用硅
- 6 -
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小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对立面可以采取涂刷养护剂的办法进行养护,夏季高温时对楼板增加浇水次数并要保证表面湿润,用塑料布覆盖严密,并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严防混凝土裂纹的出现。 A 打完垫层、底板后立即铺设塑料薄膜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并且在其上面铺设两层阻燃草帘被,柱子拆模后立即用塑料薄膜将柱子包裹好进行养护。 B 养护时间不少于7 昼夜,其中有抗渗要求的(≥1.2mpa)的混凝土养护不少于14 昼夜。 ⑾块制作:常温时制作28d标养试块及同条件试件;28d标养试块及同条件试件取样每100M3 少于一组,连续浇注超过1000M3的每200M3不少于一组,地面砼每层或每1000M2不少于一组。抗渗试件同一配比、同一抗渗等级每500M3不少于一组,每组为六块;且每项工程不少于2组。 ⑿送混凝土要求 A 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泵的支腿完全伸出,并插好安全销。 B 混凝土泵启动后,先泵送适量水以湿润混凝土泵的料斗、网片及输送管的内壁管直接与混凝土接触部位。 C 混凝土的供应,必须保证输送混凝土的泵能连续工作。 D 输送管线直,转弯缓,接头严密。 E 泵送混凝土前,先泵送混凝土内除粗骨料外的其他成份相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 F 开始泵送时,混凝土泵处于慢速、匀速并随时可反泵的状态。泵送速度,先慢后快,逐步加速。同时,观察混凝土泵的压力和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待各系统运转顺利后,方可以正常速度进行泵送。 G 混凝土泵送必须连续进行,如必须中断时,其中断时间超过2 小时必须留置施工缝。 H 泵送混凝土时,活塞保持最大行程运转。混凝土泵送过程中,不得把拆下的输运管内的混凝土撒落在未浇筑的地方。 I 当输送管被堵塞时,采取下列方法排除 a 、重复进行反泵和正泵,逐步收出混凝土至料斗中,重新搅拌后泵送; b 、用木棍敲击等方法,查明堵塞部位,将混凝土击粉后,重复进行反浆正泵,排除堵塞;c、当上述两种方法无效时,在混凝土卸压后,拆除堵塞部位的输送管,排出混凝土堵塞物后方可接管。重新泵送前,先排除管内空气后,方可拧紧接头。
d 、向下泵送混凝土时,先把输送管上气阀打开,待输送管下段混凝土有了一定压力时,方可关闭气阀。
e 、混凝土泵送即将结束前,正确计算尚需用的混凝土数量,并及时告知混凝土搅拌处。
f 、泵送过程中,废弃的和泵送终止时多余的混凝土,按预先确定的处理方法和场所,及时进行妥善处理。
G、泵送完毕时,将混凝土泵和输送管清洗干净。
H、排除堵塞,重新泵送或清洗混凝土泵时,布料设备的出口朝安全方向,以防堵塞物或废浆高速飞出伤人。
i 、在泵送过程中,受料斗内具有足够的混凝土,以防止吸入空气产生阻塞。 二、质量要求:
(1)、商品混凝土要有出厂合格证,混凝土所有的水泥、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使用前检查出厂合格证及有关试验报告。
(2)、混凝土的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及本方案的要求。 (3)、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要符合规定。
(4)、混凝土振捣密实,不得有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缺陷。
(5)、在预留洞宽度大于1m的洞底,在洞底平模处开振捣口和观察口,避免出现
- 7 -
缺灰或漏振现象。
(6)、钢筋、模板工长跟班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设专人看钢筋、模板。 (7)、浇筑前由生产部门经常注意天气变化,如有大雨缓时开盘并及时通知搅拌站。如正在施工中天气突然变化,原则是小雨不停,大雨采取防护措施。其措施是: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面用塑料薄膜覆盖,正在浇筑的部位采用搭设防水棚。 (8)、浇筑时要设专门指挥人员指挥浇筑,切忌“天女散花”,分配好清理人员和抹面人员。楼板必须用1.5~4m刮杆刮平。 (9)、记好混凝土浇筑记录。 (10)、每次开盘前必须做好开盘鉴定,经理部技术人员与搅拌站技术人员同时签认后方开盘,并且随机抽查混凝土 配合比情况。 (11)、现浇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1 2 3 4 5 轴线位置 底模上表面标高 截面内部尺寸:基础 允许偏差mm 5 ±5 ±10 检测方法 钢尺检测 备注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 查 钢尺检查 钢尺检查 柱、墙、梁 +4,-5 层高垂直度:不大于5米 6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 查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 查 钢尺检查 6 7 8 大于5米 8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表面平整度 2 5 2米靠尺和塞尺检查 三、砼成品保护 (1)、已浇筑的楼板、楼梯踏步的上表面混凝土要加以保护,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 后方可上人,为防止现浇板受集中荷工过早而产生变形裂纹,柱筋、电焊机、架管卡口严禁提前放于现浇板上。
(2)、混凝土浇筑振捣及完毕,应检查钢筋的位置是否正确及对撞歪的钢筋扶正归位。
(3)、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对楼面洒落的混凝土要及时回收利用并将楼面清理干净,提倡材料节约、反对材料浪费。
(4)、楼梯踏板可采用废旧的竹胶板或木模板加工成梯段模型进行保梯角,防止破损;柱阳角采用废旧的竹胶板或塑料护角进行保护。 二、钢筋工程
- 8 -
一、施工准备:
1、根据施工图纸、图纸会审及规范要求,做出配筋单,由班组提前提出各种规格、级别的钢筋原材计划,由项目栋号钢筋主管工长审核确认后,交项目材料部门组织分批进场。
2、钢筋进场后及时按试验规定取样进行力学性能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加工使用。
3、施工机具准备:断钢机、弯钢机、对焊机、电焊机、电渣压力焊机具及直螺纹机械连接套丝机具等安装就位,检查机械设备是否完好。并在机械设备旁悬挂设备操作规程牌。 二、钢筋调直及加工:
1、本工程Ⅰ级钢筋调直机进行调直。
2、钢筋切断:切断机可切割直径小于40mm的钢筋,按照审核后的配筋单进行切断。切断时要保证刀片与冲击刀片刀口的距离,直径<20mm的钢筋宜重叠1-2mm,直径≥20mm的钢筋宜留3mm左右,以保证钢筋的下料长度。本工程Ⅰ级钢筋及机械连接钢筋采用砂轮切割机进行切割,其他钢筋采用切断机进行切断。
3、钢筋的弯曲成型:
将切割好的钢筋按照配筋单分楼号、分层、分部位、分规格进行弯曲成型。Ⅰ级钢筋采用人工操作摇手扳子进行钢筋成型,Ⅰ级钢筋末端做成180°弯钩时,其圆弧弯曲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且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的直径,平直长度≥3d;Ⅰ级箍筋的末端弯钩为1350,平直长度为10d;Ⅱ级钢筋采用钢筋弯曲成型机进行弯曲成型,Ⅱ级钢筋末端做成135°弯折时,其圆弧弯曲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平直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三、钢筋的连接:
框架柱、墙竖向钢筋≥φ14、≤φ40时采用电渣压力焊进行连接,其他采用绑扎搭接;框架梁≥φ22的HRB335、HRB400受力钢筋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其他采用现场绑扎连接,搭接长度及接头位置必须满足GB50204-2002及03G101图集要求。
(一)电渣压力焊连接: 1、工艺流程
(1)施工流程:检查设备、电源→钢筋端部检查→选择焊接参数→安装焊接夹具和钢筋→安放铁丝球→安放焊剂罐→施焊、做试件→确定焊接参数→施焊→回收焊剂→卸下夹具→质量检查→ (2)电渣压力焊的施焊过程
闭合电路→引焊→电弧过程→电渣过程→挤压断电 2、操作工艺
(1)检查设备、电源,确保始终处于正常状态,严禁超负荷工作。
(2)钢筋安装前,应将钢筋焊接部位和电极钳口接触(150mm区段内)位置的锈斑、油污、杂物等清除干净。钢筋端部若有弯折,扭曲,应与矫正或切除,但不得锤击矫正。
(3)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按较小直径钢筋选择焊接参数,焊接通电时间延长约10%
- 9 -
(4)安装焊接夹具和钢筋
1)夹具的下钳口应夹紧于下钢筋端部的适当位置,一般为1/2焊剂罐高度偏下5mm~10mm,以确保焊接处的焊剂有足够的掩埋深度。
2)上钢筋放入夹具钳口后,调准动夹头的起始点,使上下钢筋的焊接部位位于同轴状态,方可夹紧钢筋。注意钢筋应棱对棱,同时要考虑顶层钢筋拐尺的方向也要满足要求。
3)钢筋一经夹紧,严防晃动,以免上下钢筋错位和夹具变形。 4)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上下两钢筋轴线应在同一直线上。 (5)安放引弧用的铁丝网。安放焊剂罐,填装焊剂。 (6)试焊、做试件、确定焊接参数 在正式进行钢筋焊接前,必须按选择的焊接参数进行试焊并做试件送试,以便确定合理的焊接参数。合格后方可正式焊接。 (7)施焊操作要点
1)闭合电路、引弧:通过操作杆或操作盒上的开关,先后连通焊机的焊接电流回路盒和电源的输入回路,在钢筋端面之间引燃电弧,开始焊接。引弧过程力求可靠,引弧后应控制焊接电压值为40~50V。
2)电弧过程:引燃电弧后,应控制电压值。借助操纵杆使上下钢筋端面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进行电弧过程的延时,使其达到全部焊接时间的3/4,其间焊剂不断融化而形成必要深度的渣池。
3)电焊过程:随着逐渐下送钢筋,使上钢筋端部插入渣池,电弧熄灭,进入电渣过程的延时,使其为全部过程的1/4,使钢筋全断面加速融化。
4)挤压断电:电渣过程结束,迅速送上钢筋,使其断面与下钢筋断面相互接触,趁热排出熔渣和焊化金属,同时切断电源。
5)接头焊毕应停歇20~30秒后(冬季寒冷天气停歇时间应适当延长),才可回收焊剂和卸下焊接夹具。以免接头歪斜或接合不良。 (8)质量检查
在钢筋电渣压力焊焊接生产中,焊工应认真自检,若发现偏心、弯折、烧伤、焊包不饱满等焊接缺陷,应切除接头重焊,切除接头时,应切除热影响区的钢筋,即离焊缝约为1.1倍钢筋直径的长度范围内部分应切除。 (二)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 1、工艺流程
钢筋下料→钢筋套丝→接头工艺检查→钢筋连接→质量检查 2、操作工艺
(1)钢筋下料:钢筋应先调直后下料,应用切割机下料,要求钢筋端面与钢筋轴线垂直,断头不得弯曲,不得出现马蹄形。 (2)钢筋套丝
1)套丝机必须用水溶性切削冷却润滑液,不得用机油润滑。
2)钢筋丝头的牙形、螺距必须与连接套的牙形、螺距吻合,有效丝扣内的秃牙部分累计长度小于一扣周长的1/2。
3)检查合格的丝头,应立即将其一端拧上塑料保护帽,另一端拧上连接套,并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待用。
4)经自检合格的钢筋丝头,应对每种规格加工批量随机抽检10%,且不少于10个,如有一个丝头不合格,即应对该加工批全数检查,不合格丝头应重新加工,经再次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 10 -
(3)接头工艺试验
钢筋连接工程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钢筋接头进行工艺检验,工艺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每种规格钢筋的接头试件不应少于3根。 2)对接头试件的钢筋母材应进行抗拉试验。
3)三根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均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的规定。 (4)钢筋连接
1)连接套规格必须与钢筋规格一致。
2)连接之前应检查钢筋螺纹是否完好无损,螺纹丝头如发现杂物或锈蚀应用钢丝刷清除。
3)活连接型接头连接:先对两端钢筋向连接套方向加力,使连接套与两端丝头挂上扣,然后用力矩扳手旋转连接套,并拧紧到位;对于标准型和异径型接头连接:首先用力矩扳手将连接套与一端的钢筋拧到位,然后再将另一端的钢筋拧到位。在水平钢筋连接时一定要将钢筋托平对正后,再用力矩扳手拧紧。
4)被连接的两钢筋端面应处于连接套的中间位置,偏差不应大于一个螺距,并用力矩扳手拧紧,使钢筋端面顶紧。
5)每连接完一个接头必须立即用油漆作上标记,防止漏拧。 (5)质量检查
外观质量检查:在钢筋连接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对所有接头逐个检查,然后由质检员随机抽取同规格接头数量的10%进行外观检查。应满足钢筋与连接套规格一致,外露丝扣不得超过1个完整扣。如发现外露丝扣超过一个完整扣时,应重拧或查找原因及时消除,并用力矩扳手抽检接头拧紧程度,若有不合格应全数进行检查。
四、钢筋绑扎:
1、柱(暗柱)钢筋绑扎: 1)作业条件
a.轴线、柱边线已弹好并经过预检验收。
b.混凝土施工缝已凿去表面浮浆并清理干净。 2)绑扎顺序
钢筋竖焊→划箍筋间距→套箍筋→绑柱子箍筋
(1)根据图纸要求,计算好每根柱子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上层伸出的搭接钢筋上,然后立柱子主筋。
(2)框架柱各层柱底的纵向钢筋接头用电渣压力焊连接。钢筋接头的位置按50%错开。
(3)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用粉笔尺量标识箍筋间距,注意箍筋加密范围。 (4)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采用“十字扣”绑扎。
(5)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箍筋应错开弯钩与主筋鸳鸯绑扎牢固。
(6)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箍筋的间距均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7)柱筋保护层塑料卡子应卡在柱筋外皮上,间距一般为800mm左右,“L”、 “ T”形柱应保证柱阴角200mm范围有保护层塑料卡,防止阴角钢筋贴模,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尺寸正确。
- 11 -
(8)当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柱钢筋弯折时的位置、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柱模上加设上、下柱筋定位器,保证柱筋位置。
(9)柱筋在浇筑混凝土前应拉通线校正找直,固定其与模板的相对位置。 2、墙体钢筋绑扎(作业条件同柱筋)。
(1)根据已弹好的墙内外边线,对保护层偏大或偏小的钢筋按1:6打弯对钢筋进行校正;校正甩槎竖向筋时,第一根竖向筋要求距两侧暗柱边距离为50mm,中间钢
筋间距按图纸设计要求从中间向两边排列,排至第二根竖向筋时,如钢筋间距不符合图纸要求,允许对其进行调整。
(2)墙体钢筋绑扎时先立2~4 根竖筋,与底板插筋搭接绑扎,画好水平筋的分档标志,在下部及齐胸处绑扎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分档标志,接着绑其余竖筋,最后再绑扎其余横筋。
(3)竖筋搭接部位及搭接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4)墙体钢筋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拉钩筋,拉钩筋间距按设计间距呈梅花型布置,拉钩钢筋必须与墙体纵横向钢筋交叉点勾挂绑扎,钢筋外皮套上保护层塑料卡@ 800mm。
(5)墙体与框架柱连接处墙体水平横筋应锚固到框架柱内,其锚固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6)墙体第一道水平钢筋应距已浇注砼面上50 mm,往上水平钢筋按设计间距划点绑扎,水平钢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连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及洞口周围加固筋等均应符合设计抗震要求。
(7)合模后,对伸出结构板的竖向钢筋应进行拉线调整,并在板面以上加设三道钢筋绑扎定位,在搭接处绑两道横筋定位,浇筑混凝土时专人看管,浇筑后再次调整以保证钢筋位置准确。 3、梁钢筋绑扎:
绑扎顺序:(支梁底模)→绑梁筋→(支梁侧模、支板底模)→板下铁→(水电预留线管)→板上铁
(1)在模板侧帮上画箍筋间距后摆放箍筋。
(2)穿梁的上、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先绑上部纵筋,再绑下部纵筋。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的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
(3)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加保护层塑料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4)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满足不小于钢筋直径及砼石子最大粒径20要求。
(5)梁端箍筋加密区范围应按设计及03G101图集要求。
(6)根据设计要求,次梁上下主筋应置于主梁上下主筋之上;纵向框架梁的上部主筋应置于横向框架梁上部主筋之上;当两者梁高相同时纵向框架梁的下部主筋应置于横向框架梁下部主筋之上;当梁与柱或墙侧平时,梁该侧主筋应置于柱或墙竖向纵筋之内。
(7) 框架梁箍筋开口朝上、悬挑梁箍筋开口向下且沿受力钢筋方向相互错开,第一道起步箍筋距柱边50mm。
(8) 框架梁的下部钢筋应尽量不留设接头,如确需连接时应在距支座1/3跨度范围内,上部钢筋连接在跨中1/3跨度范围内,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位置50%错开
- 12 -
35倍钢筋直径且不小于500mm,在一跨内,同一根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
(9)根据设计及03G101图集要求,梁腹高(即梁底至板底高度)大于450mm时设置梁侧腰筋及拉钩钢筋,拉钩应勾挂绑扎在腰筋与箍筋交叉点。
(10) 梁筋绑扎完成后,在梁底主筋位置处垫大理石垫块,垫块沿梁宽度方向为两个,纵向间距为600mm,梁侧应采用保护层塑料卡支垫保护层。 4、楼板钢筋绑扎
(1)板受力钢筋采用搭接,搭接长度按标准图集要求进行施工,在搭接区段内接头允许百分率受拉区<25%,受压区<50%,接头位置上部钢筋在跨中1/3 跨度范围内,下部钢筋在支座。
(2) 板底模验收合格后,开始进行板筋绑扎。在模板上弹出板下层筋分格线,先铺主筋再铺分布筋并垫塑料垫块,垫块垫在纵横底筋,垫块间距800mm梅花形垫放,待水电预留线管安装验收完毕后,最后绑扎上层筋或支座负筋及分布筋、抗裂筋。
(3) 绑扎板筋时,用八字扣,板边两行钢筋相交点均需满扎,当板筋为双层双向钢筋时为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在两层钢筋间加设Φ12钢筋马镫@600mm,钢筋马镫应垫在上下层钢筋交叉点之间并用扎丝绑牢,不得直接垫在板底模板之上。
(4)板中受力钢筋:从距墙或梁边5cm开始配置;板筋进入梁中间或梁边支座锚固时,均伸至梁边-25mm, 板钢筋上层弯钩朝下,下层弯钩朝上,板筋平直部分长度为板厚扣除保护层厚度。
(5)板的下部钢筋在距支座1/3跨度范围内接长,上部钢筋在跨中1/3跨度范围内接长。在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位置50%错开35倍钢筋直径且不小于500mm;当采用绑扎搭接时,在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位置50%错开1.3倍的搭接长度。 (6)在后浇施工缝处,梁筋、板筋用钢管架支撑,以保持梁板钢筋成水平,不耷拉或不往上翘起。
(7)顶板钢筋绑扎全部完成后安装固定好保护层垫块,上下层钢筋之间的铁马凳和施工缝封挡完毕,经自检合格后,并将现场多余钢筋、其他材料和模板内的垃圾清理干净后方可报监理隐检。 五、钢筋的定位控制措施
钢筋原始位置的正确才能保证钢筋在施工中的正确位置,要保证钢筋原始位置的正确应做到以下两点:
(1)钢筋绑扎前的准备工作 从放线开始检查,对梁、柱、板交叉部位放样,对于交叉部位先保证柱主筋位置,然后再安排梁筋位置,相应的箍筋做一定的调整,才能保证钢筋原始位置的准确。 (2)在每层楼板混凝土浇筑完的工作
在每层楼板混凝土浇筑完后,根据弹出的柱或墙的轴线、外边线、模板线,根据弹线位置检查钢筋的位置,对所有不到位的钢筋按1:6调整到正确位置,才允许下一步的钢筋绑扎。 六、成品保护 1、堆放要求
1)原材、成型钢筋应按地下(或地上)施工阶段平面布置图按指定地点摆放,堆放场地用C20混凝土硬化并用垫木(高度200mm)垫高并按一头码放整齐,防止钢筋变形、锈蚀、油污。为了方便对成型钢筋检查及方便清料,原材及成品
- 13 -
钢筋堆放场地须设有明显标识牌,钢筋原材标识牌上应注明钢筋进场时间、钢筋规格、长度、产地、受检状态、检验人等;成品钢筋标识牌上应注明钢筋规格、钢筋简图、使用部位、受检状态、加工制作人及检验人等。
2)往楼层吊运钢筋存放时,应清理好存放点,以免变形,且楼层上钢筋不能集中堆放,以免荷载过大造成楼板结构开裂。 2、绑扎时钢筋保护
1)绑扎墙柱筋时应事先在侧面搭临时架子,上铺脚手板。钢筋绑扎人员不准蹬踩钢筋。
2)底板、楼板上层钢筋绑扎时,应铺设跳板进行绑扎。楼板的弯起钢筋、负弯距钢筋绑扎好后不准在上面踩踏行走。砼浇筑时另铺凳子及跳板。 3、水电盒安装时钢筋保护
严禁随意割断、点焊及移动钢筋。当预埋套管及洞口模必须切断钢筋时,对于直径≥300mm的洞口按图纸设计要求设置加强钢筋。 4、楼板混凝土浇筑时钢筋保护
浇筑楼板混凝土时, 要求设置足够护筋人员,对于钢筋偏位应及时较正,特别是对楼板负弯矩钢筋(即楼板上层钢筋)及空调悬挑板上部钢筋位置及时复位,不得沉于板底,对甩茬钢筋沾染泥浆应及时清理干净。 七、钢筋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办法:
1、钢筋间距不均匀:进行钢筋绑扎时必须分尺划线,柱、墙、梁筋绑扎至少应在两角主筋上根据设计及图集要求间距进行划点,绑扎时柱墙箍筋水平方向应与竖向主筋、梁箍应与梁纵向主筋保持垂直对点绑扎。板筋须从四边梁墙支座边量尺5cm划线后,根据两线中间距离结合设计间距要求均匀分尺,在底模板上划点后绑扎。
2、梁柱箍筋与主筋不上角绑扎:首先应保证箍筋加工尺寸准确,注意在进行箍筋弯起时应根据钢筋直径选择不同弯钢机桩芯轴承,以及控制箍筋135°角度。在进行箍筋绑扎时应两人用力蹬拉对扎。
3、梁柱节点部位钢筋贴模:在梁柱节点部位钢筋保护卡加密,并可采用短节钢筋段硬垫箍筋。
4、楼板负弯矩钢筋及悬挑板上部钢筋位置下沉:支垫钢筋马凳,特别是支座处。砼浇筑时,护筋钢筋工对踩踏钢筋必须及时向上提起至正确位置。
5、钢筋马凳直接安放在模板之上,且不绑扎固定:控制上下层钢筋网片间距的钢筋马凳不得直接垫在模板之上,应支垫在底层钢筋网片之上(注意控制马凳加工高度),并用扎丝将马凳与上层网片钢筋绑扎固定。
6、结构梁上部二排或三排钢筋位置不准确,或位置下沉、或与一排钢筋紧贴:在保证上排主筋登角绑扎到位的前提下,二排(或三排)钢筋与上排钢筋之间的净距应控制在2.5cm~3cm范围内,可在两排钢筋之间绑扎一根Ф25的短钢筋棍进行控制。
7、梁中部钢筋下沉,板上部负弯距筋在梁边支座处不绑扎固定:对梁底钢筋可采用大理石垫块进行保护层支垫,且间距不得过大(一般600mm左右),保证梁筋绑扎后不出现中间下挠现象;对所有楼板上层负弯矩钢筋在中间或边支座处均须用扎丝绑扎固定,防止钢筋翘头或位置歪斜。
三、模板工程
交底内容:
- 14 -
1.进入施工现场的操作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带。操作人员严禁穿硬底鞋及有跟鞋作业。
2.高处和临边洞口作业应设护栏,张安全网,如无可靠防护措施,必须佩带安全带,扣好带扣。高空、复杂结构模板的安装与拆除,事先应有切实的安全措施。
3.工作前应先检查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扳手等工具必须用绳链系挂在身上,钉子必须放在工具袋内,以免掉落伤人。工作时要思想集中,防止钉子扎脚和空中滑落。
4.安装模板时操作人员应有可靠的落脚点,并应站在安全地点进行操作,避免上下在同一垂直面工作。操作人员要主动避让吊物,增强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的安全意识。
5.支模应按规定的作业程序进行,模板未固定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严禁在连接件和支撑件上攀登上下。
6.支模时,操作人员不得站在支撑上,而应设立人板,以便操作人员站立。立人板应用木质中板为宜,并适当绑扎固定。不得用钢模板或5cm×10cm的木板。
7.支模过程中,如需中途停歇,应将支撑、搭头、柱头板等钉牢。拆模间歇时,应将已活动的模板、牵杠、支撑等运走或妥善堆放,防止因踏空、扶空而坠落。模板上有预留洞者,应在安装后将洞口盖好,混凝土板上的预留洞,应在模板拆除后即将洞口盖好。
8.竖向模板和支架的支承部分,当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且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对湿陷性黄土,尚须有防水措施;对冻胀性土,必须有防冻融措施。
9.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 10.现浇多层房屋和构筑物,应采取分段支模的方法:
1)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支撑; 2)上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下层支架的立柱,并铺设垫板;
3)当采用悬吊模板、桁架支模方法时,其支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必须符合要求。
11.当层间高度大于5m时,宜选用桁架支模或多层支架支模。当采用多层支架支模时,支架的横垫板应平整,支柱应垂直,上下层支柱应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
12.支设高度在3m以上的柱模板,四周应设斜撑,并应设立操作平台,低于3m的可用马凳操作。
13.支撑、牵杠等不得搭在门窗框和脚手架上。通路中间的斜撑、拉杆等应设在1.8m高度以上。
14.二人抬运模板时要互相配合,协同工作。传递模板、工具应用索具系牢,采用垂直升降机械运输,不得乱抛,组合钢模板装拆时,上下有人接应。钢模板及配件应随装拆随运送,严禁从高处掷下。高空拆模时,应有专人指挥。地面应标出警戒区,用绳子和红白旗加以围拦,暂停人员过往。
15.模板上施工时,堆物(钢模板等)不宜过多,且不宜集中一处。
16.大模板施工时,存放大模板必须要有防倾措施。封柱子模板时,不准从顶部往下套。
- 15 -
17.地下室顶模板,支撑还另需考虑机械行走、材料运输、堆物等额外载荷的要求,顶撑及模板的排列必须考虑施工荷载的要求。
18.高空作业要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台,上、下要使用梯子、不许站立在墙上工作;不准站在大梁底模上行走。
19.遇六级以上的大风时,应暂停室外的高空作业,雪雷雨后应先清扫施工现场,待地面略干不滑时再恢复工作。
四、砌体施工技术交底
砖砌体施工技术交底 一、交底依据
1、设计图纸、图纸会审纪要及相关文件。 2、有关现行规范。 二、工程放样图
详见门诊楼各相关建筑图。 三、技术数据
1、标高-0.05m以下部分采用MU10机砖M5水泥砂浆砌筑,无基础梁时,在标高-0.05m处做20厚1:2水泥砂浆(内掺水泥重量5%防水剂)防潮层一道。
2、框架填充墙: (1)、除图中注明者外,外墙采用240厚MU5粘土空心砖,用M5水泥石灰混合砂浆砌筑,内墙采用180厚MU5粘土空心砖,用M 5水泥 石灰混合砂浆砌筑。 (2)、除图中注明者外,女儿墙采用240厚MU7.5粘土砖,M5水泥砂浆砌筑。 (3)、除图中注明者外,120厚砖墙采用MU7.5粘土砖,M5水泥砂浆砌筑。 (4) 、除图中注明者外,电梯井道四周墙体改为240厚普通烧结粘土砖。 3、构造柱: (1)、当墙厚不小于180而长度大于5米时,或当墙厚小于180而长度大于4米时,均需在墙中部及墙端交接处设构造柱。 (2)、屋面女儿墙每隔3~4米设构造柱;悬墙端部设构造柱。 (3)、构造柱采用C20砼现浇。 (4)、砼墙,柱及构造柱均设拉结筋与墙体连接。 四、工艺流程
抄平、放线 、 摆砖、立皮数杆 、砌砖、 清理 五、普通砖砌体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1)、砖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技 术 交 底 内容:
(2)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查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用百格网检查砖底面与砂浆的粘结痕迹面积。每处检测3块砖,取其平均值。
(3)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
- 16 -
施工。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2/3。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20%接槎,且不应少于5处 。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临时间断处,当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留直槎处应加设拉结钢筋,拉结钢筋的数量为每120mm墙厚放置1 Φ6拉结钢筋(120mm厚墙放置2Φ6拉结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应超过500mm;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m,对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的地区。不应小于1000mm;末端应有90°弯钩。(本工程按7度抗震设防烈度计算)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20%接槎,且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合格标准:留槎正确,拉结钢筋设置数量、直径正确,竖向间距偏差不超过100mm,留置长度基本符合规定。
(5)砖砌体的位置及垂直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如下: 砖砌体的位置及垂直度允许偏差 技 术 交 底 内容:
抽检数量:轴线查全部承重墙柱;外墙垂直度全高查阳角,不应少于4处,每层每20mm查一处;内墙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10%,但不应少于3间,每间不应少于2处,柱不少于5根。 1、一般项目
(1)砖砌体组砌方法应正确,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抽检数量:外墙每20m抽查一处,每处3~5m,且不应少于3处;内墙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10%,且不应少于3间。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合格标准:除符合本条要求外,清水墙、窗间墙无通缝;混水墙中长度大于或等于300mm的通缝每间不超过3处,且不得位于同一面墙体上。
(2)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水平灰缝厚度宜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
抽检数量:每步脚手架施工的砌体,每20m抽查1处。 检验方法:用尺量10皮砖砌体高度折算。
(3)砖砌体的一般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如下规定。 砖砌体的一般尺寸允许偏差 技 术 交 底 内容:
六、填充墙砌体质量标准
1、填充墙砌体一般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 2、填充墙砌体的砂浆饱满度及检验方法
3、填充墙砌体的灰缝厚度和宽度应正确。空心砖砌块的砌体灰缝应为8~12mm。 4、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7d后,再将其补砌挤紧。 七、施工要点及质量措施: 1、材料
- 17 -
(1)砖: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规格一致;用于清水墙、柱表面的砖,尚应边角整齐、色泽均匀;应有出厂合格证明及试验单;中小型砌块尚应说明制造日期和强度等级。
(2)水泥:品种于标号应根据砌体部位及所处环境选择,应有出厂合格证明和试验报告方可使用。 技 术 交 底 内容:
(3)砂:宜采用中砂,不得含有草根等杂物。配制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的强度等级等于或大于M5时,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5%。强度等级小于M5时,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10%。
(4)水: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5)其他材料:拉结钢筋、预埋件、木砖、防水粉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2、砌筑前,应将砌筑部位清理干净,放出墙身中心线及边线。
3、在砖墙的转角处及交接处立起皮数杆,在皮数杆之间拉准线,依准线逐皮砌筑,其中第一皮砖按墙身边线砌筑。
4、宽度小于1米的窗间墙,应选用整砖砌筑,半砖和破损的砖应分散使用在受力较小的砖墙,小于1/4砖块体积的碎砖不能使用。
5、砌空心砖宜采用刮浆法。竖缝应先批砂浆后再砌筑。当孔洞呈垂直方向时,水平铺砂浆,应用套板盖住孔洞,以免砂浆掉入孔洞内。
6、空心砖应同时砌起,不得留斜搓。每天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8m。
7、空心砖墙底部至少砌3皮普通砖,在门窗洞口两侧一砖范围内,也应用普通砖实砌。
8、在下列部位不得留脚手眼: (1)、半砖墙; (2)、过梁上按过梁净跨的1/2高度范围内的墙体,以及与过梁成60度角的三角行范围内墙体; (3)、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 (4)、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500mm范围的墙体; (5)、门窗洞口两侧200mm和墙转角处450mm范围内的墙体。
9、砖墙中留置临时施工洞口时,其侧边离交接处的墙面不应小于500mm。洞口顶部应设置过梁,也可在洞口上部采取逐层挑砖办法封口,并预埋水平拉结筋,洞口净宽不应超过1m 。临时施工洞补砌时,洞口周围砖块表面应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再用与原墙相同材料补砌严密。
10、砖柱面上下皮竖缝应相互错开1/2砖长以上。柱心无通天缝。严禁采用包心砌法,即先砌四周后填心的砌法。
12、钢筋砼构造柱应按下列顺序施工:绑扎钢筋、砌砖墙、支模板、浇捣砼。 13、在构造柱处,砌砖墙时,从每层构造柱柱脚开始,砌马牙搓应先退后进,以保证构造柱脚为大断面。
- 1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