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
作者:高文华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上旬》2011年第02期
摘要:知识、能力、创新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一方面,能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知识掌握的程度;另一方面,能力与创新必须建立在以知识为载体的基础之上。
关键词:历史教学;网络环境;知能整合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深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在我国教育界逐渐盛行,促使教学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成为可能。历史学科其特性在于内容丰富,涉猎领域广泛,而网络资源的丰富快捷和多样性的特点非常适合学生的学习的思维方式,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历史教学,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我尝试着针对《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的一堂教学课,对现代教学作了一些探究。本节课改变了以往的计算机演示教学内容的方法,设法让学生主动接受信息,具体表现在: 一、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气氛,使干巴巴的历史概念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其强烈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本课开始,我没有去讲太多的知识,而是用当时热播的电视剧《郑和下西洋》的视频作为开场,学生看完之后不仅对本课知识有了大致了解,而且通过看教材对郑和下西洋这一问题的要点及答案都能整理出来。学生不仅会思考问题,还能根据所看内容发现问题并且主动解决问题。
二、运用信息技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历史的含义本身非常丰富,而传统历史教学却淡化了历史的多重意义,使历史课变成一种简单的价值判断或说教。网络教学极大地克服了历史教学上的这一缺陷,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在学生看书思考阶段,我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海上航行会遇到哪些问题?我们应该事先做哪些准备呢?这一问题一提出,立刻把学生的思绪放飞到了茫茫的大海上,学生各显神通,给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答案。我又不失时机地点拨,学生顿时领悟到郑和的伟大、我国航海技术的进步,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情感渗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使学生在情感震撼中,感受人类历史文化中的精神力量。新课程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方面,特别强调,教师需要进一步挖掘蕴藏在历史知识中的巨大精神财富,采取一切有效手段,使其变成有效的教育资源。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亲自体验与感受的权利,使学生独立地感受人类历史文化中的精神力量。在讲对外冲突时,讲到了澳门问题,我在课件中插入动画歌曲《七子之歌》,大屏幕一显示,稚嫩的童声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音乐结束,老师紧接着提问:澳门为什么被称作“妈港”?等学生弄明白之后,再问,我国的统一大业实现了没有?层层提问不仅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认识难度,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使本节课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四、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更好地突破难点
历史学习以掌握历史概念、探求历史发展动因和规律为目的,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直接理解抽象的概念。尤其是学生没有任何直接经验的历史概念,仅凭死记硬背不仅无法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且还不能够理解历史知识生成的过程。运用多媒体会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以往在讲郑和航行路线时,学生由于对地理知识一知半解,所以讲半天也弄不明白,这次在制作课件时,我运用FLASH设计制作了一幅地图,然后画了一艘小船,让小船沿着郑和下西洋的路线航行,并且标出了所到地点。这样,学生在了解郑和下西洋路线的同时,自己也几乎成为一名航海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就发现了进行学习的新方法。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学生独立性充分施展的过程中,便会不知不觉地显露出来。 五、知能整合
知识、能力、创新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一方面,能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知识掌握的程度;另一方面,能力与创新必须建立在以知识为载体的基础上。新课程要求,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在关注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就是要把能力和创新体现出来。在学生学完本课内容后引导学生归纳:①明朝前期是世界最发达国家之一,郑和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②明朝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于是就有了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明代对外交往的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然后运用示意图的形式对本课进行小结,让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系统,从而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整体发展历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