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校和谐管理的核心
作者:杨志坚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7年第05期
【摘要】学校和谐管理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以人为“起点”,同时也是以人为“归宿”的。教师,是学校和谐管理的核心。要营造尊重教师的氛围,关注教师对人格尊重、公平竞争、人际沟通、参政议政的需求。要建设正确的评价和激励机制,采用发展性评价机制和多种激励方式。要构建教师师德发展、学习、合作、科研、展现自我的平台。以教师素质的提升为核心来提升学校的软实力,从而实现和谐管理。 【关 键 词】教师;学校;和谐管理;核心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7)05-0027-03
2006年11月20日,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全国加强中小学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要“加强学校管理,共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学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属性及内在要求,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学校主要是指以和谐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模式,是以学校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以学生、教师、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和谐的学校要依靠和谐的管理,学校和谐管理正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和谐管理”是中国化的管理理论,它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源头。孔子在《论语》中充满了“和谐管理”的思想,体现为以人为本,有教无类,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等等。孟子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天地人三者中,他重“人和”。
和谐管理试图解决的是不同的人的不确定性和物要素的优化,同时成为需要处置的变量的管理现实。和谐管理是围绕如何构造人力主导型的创新思维模式,其目标是达到中国文化中的“无为而治”的管理效果。它是以人为“起点”,同时也是以人为“归宿”的。所以,我们在管理过程中做到尊重、理解、赏识、激励广大教师,使他们在融恰的情感氛围中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超越,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教师,是学校和谐管理的核心。 一、营造尊重教师的氛围
尊重教师是学校和谐管理的最基本要求,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保证。尊重教师的基础是相信教师,相信教师的潜能。营造尊重教师的氛围,就是要落实自主权,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让教师有自主的时空。
1. 关注教师对人格尊重的需求,给教师的心理以平等感。教师的素养较高,人格尊重不会因为条件的变化而被削弱。要尽量满足教师对人格尊重的需求,给教师工作环境和心理空间上一定的“自由度”。 在工作部署上要讲出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让教师去理解,使其内心产生认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感,变“让我做”为“我要做”,不能用冷僻生硬的语气去命令教师,否则,在教师心中会产生抵触情绪,使工作氛围变得压抑。在工作落实检查中,也要注意方法,要从关心的角度去了解教师,不能讽刺、挖苦、训斥教师。在总结工作成绩上,要多看教师优点,大力表扬宣传;对于缺点和不足要给予理解,帮助找出问题的原因,耐心给予指导。学校管理者要把教师当作服务的对象,将自己置于教师完全平等的位置上,才能拉近与教师的距离,才能赢得教师的尊重。 2. 关注教师对平等竞争的需求,给教师的心理以公平感。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比较心理,所以教师之间很可能因比较而产生嫉妒心理,从而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比较产生竞争,其中良性竞争有利于个体不断发展,也利于组织不断进步。学校管理者必须鼓励良性竞争,为学校发展和教师进步服务。同时学校管理者必须避免恶性竞争,特别是竞争所产生敌对结果,使得组织资源内耗,不利于组织和个体的发展。在实践过程中,应坚持以工作实绩为主的奖教奖学透明化管理,工作面前人人平等。职位不同,地位平等;能力不同,权利平等;用人、评优、奖惩等,体现“人人平等,公平竞争”的原则。对学校的工作管理既要看结果,又要看过程。在学校内部形成心平气顺,有序竞争,各得其所的局面。
3. 关注教师对人际沟通的需求,给教师的心理以舒适感。由于教师都有社交的需要,而通过人际沟通达到情感的交流,是影响教师工作情绪和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经常遇到“情”与“理”的矛盾,要力求事事处处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为前提,力求晓之以理要透彻,动之以情要真诚,真正达到情理交融。对教师多一点认可、赞誉、勉励,多一个点头、微笑、问候,让他们感到安慰、满足、成功,增强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另外,教师之间的沟通也很重要,让教师相互了解,有利于消除教师因工作性质不同而产生的误解和隔膜。所以,学校管理者要努力营造一个学校关心教师、教师支持领导、教师之间互相欣赏的融洽环境。
4. 关注教师对“参政议政”的需求,给教师以一种主人翁责任感。和谐管理的核心是发扬民主,让师生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从而激发其对工作、学习、学校的热情,使其更好地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如果一味地依靠强制约束,只能使教师消极地接受管理,对于提高管理效能很难奏效。所以,学校管理者要坚持让教师参与管理,给教师对学校共同愿景的认同机会。通过教代会、E-MAIL、短信、沙龙、座谈等形式,认真倾听每一位教师的建议和意见,积极主动地改进工作,并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以达成共识,互相理解。每位教师都可以对学校工作提出自己的看法,每位教师都有权利参政议政。学校管理者应始终把教职工视为学校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北京实验二小李烈校长说:“对老教师,要将爱转化为尊重之心、承认之意,不让他们带着失意、无奈、冷清离开自己奋斗一生的岗位;对中年教师伸援助之手,关怀之情,卸掉或分担他们的压力;对青年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用倾听的爱心和等待的耐心,让时间和事实帮助他们蜕去浮躁,不断成长。”对教师的尊重和关怀,莫过于此。 二、建立正确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的社会行为是通过评价的反馈不断调整的,像社会的其他活动一样,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需要由制度来保障。教育评价就是这样的一种重要制度,评价是推动或者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措施,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指挥棒。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校发展的兴奋剂,建立激励教师的和谐的评价机制,激励他们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学校和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虽然兼顾德、能、勤、绩几个方面,但最注重的往往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将其作为重要的评价分值给教师排队,分出若干等级,进而与升职、晋级、加薪、奖金、评优等挂钩。于是,“优胜劣汰,奖优罚劣”、“能者上,劣者下”、“末位淘汰”等考评导向也随之应运而生。这样的评价,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产生了很多负面效应:教师之间在知识、技能上相互保留,心态上勾心斗角;对学校评价产生恐惧感,害怕因评价不高而评不了优,晋不了级,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教师排斥学校评价,形成与评价者对立的情绪;部分教师因评价结果不理想而情绪低落,失去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末位淘汰”等企业化管理方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缺乏可操作性和相应的法律依据。
教师的专业发展显现出阶段性,不同阶段教师成长水平不同,因此专业发展的内容与目标也就不同,为此就必须建立不同的评价准则和评价标准。教师评价,从目的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奖惩性教师评价,二是发展性教师评价。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教师评价,必须是发展性教师评价。
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它是一种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它不以奖惩为目的,而是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主要特征包括:①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②强调教师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③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价值;④实施同事之间的教师评价;⑤由评价者和教师配对,促进教师的未来发展;⑥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⑦提高全体教师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⑧扩大交流渠道;⑨制定评价者和教师认可的评价计划,由评价双方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⑩注重长期的目标。学校在选择激励方式时不可以只制定一种激励方式,为了使个体效用达到最大化,可以采取自助式的激励方式,即根据个体贡献的大小,且激励方式共可达到N种,个体可根据学校事先制订好贡献标准度自由选择激励方式,甚至可以自己设计激励方式,从而最大限度调动教师工作的能动性,最终实现学校的最优化发展。 三、构建教师发展的平台
在学校管理中,盛行着这么一句话:待遇留人,感情留心,事业留魂。这三种情境完全可以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解释,见下图:
图: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学校管理“三留说”对应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可见,教师的自我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实施新课程、提高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传统上教师职业被赋予了过多的道德内涵,但这种道德并不是指向教师个人发展的,更多强调教师的责任,强调教师职业的付出和贡献。但人们对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却较少给予关注,使得教师职业带有了些许的悲怆。其实,教师职业可以是谋生的一种手段,因为它对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样的贡献应当得到相应的回报。但教师作为一种“专业化”的职业,绝不能仅仅是谋生的手段,不能仅仅是为社会做出奉献,他更应该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因此,学校要把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摆在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地位,努力构建自主的、弹性的、人性化的教师素质提高培训机制,为教师自我发展提供“五个”平台。
1. 师德发展平台。开展“师德师风自我发展”活动,学年初制定“师德师风自我发展”目标,学年结束进行反思。组织一年一度的暑假师德专题培训;利用教师周前会议的政治业务学习时间,进行师德师风转变、时事政治、教育法律常识学习教育;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优、评先、评职、晋级的重要考核内容,强化了教师职业道德。
2. 学习平台。至少包括:学历函授、岗前培训、专业理论和教育理论培训、计算机培训以及外出考察学习,以便接受更多新的教育教学信息。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把外出考察学习当成教师的一种奖励(教师也越来越乐于接受这种奖励)。学校也可以经常性地邀请专家或本校教师开设讲座,或者分小组分类别搞沙龙式学习,以点带面,从而推动整体的提升。 3. 合作平台。学校各教研组建立合作备课、上课、交互式评课的教研活动模式(也可以尝试跨校合作,笔者所在校就是与同区的一所省一级达标学校结为合作校)。即上课的教师和合作的教师共同研究本堂课,收集有关的理论资料;交互式评课是指上课的教师和合作的教师共同评课,并回答其他教研组成员提出的问题。合作备课、上课、交互式评课活动模式,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教师们提供了深入探讨课堂教学的平台。
4. 科研平台。为构建科研平台,让广大教师有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渠道,学校成立教科室,制定相应的《学校教育科研奖励办法》,鼓励教师参加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理论与实践的结晶,研究课题能有效地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 5. 展示自我平台。为了让教师获得成功,展示自身价值。学校可创设舞台让教师来展现自我,例如:在网站上校报校刊上宣传优秀教师,提倡建立个人网站和博客、开展优质课评比、教坛新秀评选、请名师经常性地开设讲座、创设“教师论坛”等等。让教师展示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
这“五个”平台,始终以教师自我发展为根本目的的。从教师的角度看,可以让教师采用以下七种方法:
1. 自估专业素质。在实施专业发展行动研究之前,首先对自己的专业素质基础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有教师文化素养、知识与技能、情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趋向)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自定行动目标。在素质评估基础上,制定自己的行动目标,目标应当有阶段性,即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应当考虑目标的动态性与相关性,预见目标的发展。
3. 自报行动项目。现在可供选择的项目类型有教师校本培训项目、教育科研项目、教学改革项目等。教师专业化发展完全可以通过这些项目来实现。
4. 自设行动方案。自设行动方案大到教师五年自主专业发展规划,小到教师日常班务工作,教师专业发展行动方案不同于教师的教学计划,它侧重于行动研究,遵循行动研究的特点和规律。
5. 自寻行动指导。一般是就近到附近的高校或者教师培训机构去寻找自己合适的专家,去进行不脱产和不定期的访问研修,或者请专家跟进自己的行动过程,给予诊断和指导。 6. 自省行动过程。遵循的规律是“反思——学习——调整——反思”,教师的行动反思既在行动中,也在行动后,有时也在行动前,是不拘形式的思维活动。
7. 自赏行动成果。教师的情智成果是第一位的,这是其他职业不能达到的理想境界。许多可以量化的成果可以给教师带来愉悦,如研究与经验论文的发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个人所得的奖励等。
总之,和谐的校园,给教师以宽松的工作空间,给师生以极大的对话空间,给师生以亲密的交流空间,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构建和谐校园体现了学校发展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学校的软实力,即学校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追求个人、知识、社会的和谐发展,将成为21世纪教育理念的价值取向。一所学校的发展应该是软实力与硬实力共同提升,尤其是软实力,而教师的素质,是软实力能否得以提升的关键,也是学校和谐管理的核心。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陈孝彬.学校管理专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陈安福.学校管理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高玉祥.个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 陈玉琨,代蕊华.课程与课堂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