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体育与健康课的课程组织形式及其发展趋势

2020-01-13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第31卷 第3期 2010年5月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ofJishou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

Vol.31 No.3

May2010

文章编号:1007-2985(2010)03-0123-03

体育与健康课的课程组织形式及其发展趋势

陆 晨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吉首 416000)

*

摘 要:从分析体育与健康课的课程性质入手发现,在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限于体育课程本身的特点,学科课程仍然是体育与健康课的课程组织形式.未来的发展趋势说明,只有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组织形式有机结合,才能更好进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组织;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中图分类号:G807.02

文献标志码:B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也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但是,现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人类逐渐摆脱了体力劳动的束缚,脑力劳动成为承载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体力活动的减少伴随着心理压力的增大,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于是,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要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体育肩负着增进国民健康的重任,因此体育课程的改革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所重视.我国也正是在全球健康理念推动下,从关注青少年健康入手,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0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共中央的精神,单一体育课向体育与健康课的转变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并逐步的被各级学校体育主管部门贯彻实施.但是从体育的本原文化来看,体育课程的设置有着更为深层的含义.当前课程改革仅仅作为手段关注个体的生命健康,体育与健康课的课程组织仍然没有走出学科中心论的桎梏,这样的课程改革仅仅是相关课程的简单重组,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1 课程组织的双维结构及其基本取向

所谓的课程组织,就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将所选出的课程要素妥善地组织成课程结构,使各种课程要素在动态运行的课程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课程要素即课程的构成.它是课程组织的基本线索或脉络,也叫做组织要素.包括学习者、教师、教材和环境4方面内容.因此在分析课程组织形式的时候不但要理清4大要素,还要了解课程组织的双维结构,即/垂直组织0和/水平组织0.

1.1垂直组织和水平组织

所谓垂直组织,是指将各种课程要素按照纵向的发展序列组织起来.它强调各种课程要素的连续性和顺序性,以及不同学习阶段的重复性.这种组织形式注重人的身心发展阶段序列和学科知识的逻辑演进序列,并且关注处理内容的心理过程的顺序性,将学习内容由浅入深、由简至繁地组织起来.

所谓水平组织,是指将各种课程要素按横向(水平)关系组织起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原本是一个整体,但由于社会分工、学术传统、教育传统等方面的原因,不得不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将学科知识以分门别类的形态展现在学生面前.虽然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有时还会演化为尖锐的对立面,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于是,在注重这种差异性的同时,有效地整合他们的共性,尽量消除学科

*

收稿日期:2010-01-05作者简介:陆 晨(1966-),女,湖南吉首人,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训练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124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1卷

之间孤立甚至壁垒森严的对立局面,使学科知识得到良性发展,使学习者的学习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累积效应,这就是课程的水平组织.1.2课程组织的4种基本取向

(1)学科取向.这种课程组织是以学科逻辑为主要依据,紧紧围绕学科中心组织起来的,因此,也可以称其为/有组织的知识累积传统0.组成学科的/永恒的科目0是人类社会中的文化精华)))学术研究领域构成,这些领域包括本国语、语法、文学、写作、数学、科学和历史.通过这种课程可以达到智力的卓越性.(2)学生兴趣和发展取向.这种课程组织是根据学生的心理逻辑、围绕学生的兴趣和发展组织起来的,因此,也可以称为/学习者的经验0.它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旨在培养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学生的兴趣、动机、经验是课程的基本内容.

(3)社会问题取向.这种课程组织是以适应或改进社会生活为根据,围绕主要的社会问题组织起来的.课程的内容源于社会或整个世界的状况和情境,学生通过研究自己生存的社会背景特征(社会机构的功能,社会生活中的主要活动),以获得学习的经验,增长知识.

(4)混合取向.这种课程组织是以谋求学科逻辑、学生的心理逻辑、社会生活问题等几方面的整合组织起来的.它在强调了学科知识、学生经验、当代社会生活经验三者的同时,又突出了人的经验本身的整体性,主张通过有效的课程组织消解儿童、学科、社会3个方面的两两之间中心与边缘的对立,真正地在经验的基础上实现3个方面的整合.

2 体育与健康课的价值理念

2.1课程价值

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的基本思想是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己任,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的健身方法,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而且能够提高自身的抗挫折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另外,通过学习,学生还可以增强集体责任感,形成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塑造积极的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2.2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0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0思想落实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体育与健康课程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地从事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这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满足学生的需要,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各不相同,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可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的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因地制宜地照顾每一个学生的运动需要,促进自我的发展.

3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组织

体育学科的特性决定体育课程具有身体运动实践与认识活动相统一,认识自我和改造自我相统一,竞争性、冒险性与安全性统一,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的性质.从体育课程的性质,可以看出它不同于以智力活动为主的其他学科.体育课程以身体活动为载体,在一定的空间、时间范围内,以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意识为主,通过这样一个身心实践的过程,最终促进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的课程组织无论是纵向组织还是横向组织都必须体现身体健康这一核心.从垂直组织这一维度来看,在不同年龄阶段

第3期 陆 晨:体育与健康课的课程组织形式及其发展趋势

125

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其身体健康的内涵在各个年龄层次的理解也不同.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完整和系统,不苛求技术动作细节.这一阶段的身体健康的内涵更多地表现为促进学生生长发育的储备因素.在高中阶段,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两种运动项目进行较系统的学习,发展运动能力.伴随着青春的萌动,学生在这一阶段身体处于快速发展期,除了身体体态特征的健康标准化以外,心理健康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面.从水平组织这一维度来看,体育与生命科学、心理科学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从多维角度赋予体育课程组织新的意义,使学习者在身体健康方面获得最大限度的累积效应.

所谓/学科课程0,是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迄今为止已经出现了3种典型的学科课程:科目本位课程、学术中心课程、综合学科课程./综合学科课程0是把2门或2门以上的学科整合起来,形成一门新的学科.体育与健康课正是这种类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将健康知识与体育学科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克服了以往2门课程彼此封闭、各自为政的缺陷,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避免了对知识不恰当的重复.

4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活动课程是多种课程类型中的一种.它的核心是把课程视为/有计划的学习经验0,所以国外也称之为经验课程.与其他课程观点不同,活动课程是以儿童兴趣和动机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类型.它以学生所需要的经验和感兴趣的问题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自己/从做中学0.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学习经验的累积效应,课程的设置富有很大的弹性,可以指导活动,又能为活动所改变.与学生原有经验相联系,教学也是从已有的经验开始,逐步扩充学习单元并组织教材,强调打破学科的界限;教学过程中强调儿童自主活动,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教学评价侧重当前解决什么问题,学生的兴趣有无增加等.虽然活动课程给予学生和老师更多的自主发挥空间,随意性比较大,但是与学科类课程相比较,容易忽视教育中关键的社会目标,缺乏连续性.未来体育课程组织的发展趋势是将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有机地整合,将活动课程纳入课程计划,构成课程的主体部分,而学科课程作为活动课程的补充.活动课程本身的灵活性比较大,以它为主线进行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在这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可控制的因素去支配,也就是将学科课程中的逻辑经验固定化,作为活动课程中的心理经验追求的目标,两者就会表现为内在的统一.整合是基础,但整合的方式是关键,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如何定位两者在课程计划中孰重孰轻的地位,是未来体育课程的组织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参考文献:

[1] 王小垒.基于情境认知的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学模式设计[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2):107-109.[2] 周家娥.对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和思考[J].新课程2010(4):63.

OrganizationofPhysicalEducationandHealthCurriculumand

theDevelopmentTread

LUChen

(CollegeofSportsScience,JishouUniversity,Jishou416000,HunanChina)

Abstract:Byanalyzingthenatureofphysicaleducationandhealthcurriculum,theauthorfindsthat,dur-ingtheteachingreformofphysicaleducationcurriculum,thesubjectcurriculumisstilllimited.Thede-velopmenttrendshowsthatonlywhenthesubjectcurriculumiscombiaedwiththeactivitycurriculumcanphysicaleducationbedevelopedwell.

Keywords:physicaleducationandhealth;curriculumorganization;subjectcurriculum;activitycurriculum

(责任编辑 易必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