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啤酒发酵机理 第三节 啤酒发酵技术
第四节 传统啤酒发酵 第五节 大型啤酒罐发酵
【复习】啤酒酿造工艺流程图
辅料糊化 麦芽醪 麦芽汁 麦糟 酒花糟+热凝固物 游戏 第一节 啤酒酵母
一、啤酒酵母的特性 1、酵母是什么?
1680年,列文·虎克(荷兰),啤酒发酵液中“小小圆形物” 1818年,爱文斯本(捷克),“小小圆形物是活的生物, 由它引起发酵”。
1837年,施旺(德国)等,发酵微生物具有细胞结构, 发酵和繁殖同时进行,“糖真菌”
1860年,巴斯德(法国),确立发酵生物学说
随后,汉逊(德国),在实验室中成功地对啤酒酵母进行单细胞分离和纯种培养,纯种发酵技术才在啤酒中推广
酵母:能使含糖液体自然发酵,生成二氧化碳
和酒精的单细胞低等真核生物。(一般)
二、啤酒酵母的种类(据发酵特征分2种) 对棉子糖发酵 发酵结束时 上面啤酒酵母 1/3 漂浮在液面 下面啤酒酵母 全部 沉集于器底
我国大多数啤酒厂使用下面啤酒酵母。
三、啤酒酵母的扩大培养
1. 要点:
出发菌株的选择:单细胞分离和性能鉴定 扩培过程的无菌操作:扩培成败的关键 优良的培养基:扩培专用麦汁
恰当的扩大比例:高温比例大,低温比例小 恰当的移种时间:对数生长期(如何判断?) 严格控制培养条件:温度 逐级递减 通风 适当
汉森罐留种:保留15%酵母液,更换麦汁, 可连续使用半年左右
2. 扩培流程和操作方法:P19
接种
琼脂斜面 无菌空气
10ml麦汁28℃
100ml麦汁25℃
1L麦汁23℃
发酵灌10℃
繁殖罐11~12℃
汉生罐100L麦汁13~15℃ 卡氏罐5L麦汁20℃
扩培目的: ①菌体数量增加 ②训化酵母菌
扩大培养采用逐级递降温度、逐级添加酒花的培养方法。 扩大比遵循原则:培养温度较高时,采用1:10-20 低温培养时:1:4-5
最后一步的培养条件要与生产条件完全一致(为什么?)
麦糟
酒花糟+热凝固物
【复习】最终麦汁质量
透明、少量棕色凝固物; 甜香、麦芽香、酒花香; 香甜味和苦味; 淡黄色、金黄色、琥珀色、棕褐色;粘度略大于水; 溶解氧=6.5~8.5mg/L、pH=5.3~5.5
化学组成(可溶性浸出物成分):
可发酵性糖%:70~75 非发酵性糖%:15~25 含氮化合物%:3.5~5.5 矿 物 质 %:1.0~2.5 其 他 %:1.0
总 结 第二节 啤酒发酵机理
麦芽汁中某些组分
纯种啤酒酵母 一系列代谢过程
酒精 各种风味物质
啤酒
影响啤酒质量的主要因素: 麦汁的组成成分
啤酒酵母的品种、特性、质量、数量和生活状况 发酵工艺条件:pH、温度、溶氧水平、发酵时间、发酵罐的形状、大小、材料等
一、糖类的发酵(麦汁浸出物中糖类占90%左右)
啤酒酵母的可发酵糖及发酵顺序
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麦芽三糖
非发酵糖:麦芽四糖以上的寡糖、戊糖、异麦芽糖等均不能发酵,成为啤酒浸出物的主体。 发酵代谢途径:EMP途径和无氧酶解等
糖的去路 ⅰ酒精(大部分的可发酵糖转化而来)
ⅱ副产物(高级醇、有机酸、酯等) ⅲ构成酵母的碳骨架
实际酒精转化率:1.859÷96%=1.937g麦芽糖/g酒精
【复习】酒精发酵机制
(一)酵母的酒精发酵(EMP途径,酵母菌的Ⅰ型发酵) C6H12O6+2ADP+2H3PO4→2C2H5OH+2CO2+2ATP,即:
2CO2 EMP途径 G 2乙醇 2丙酮酸 2乙醛 丙酮酸脱羧酶 乙醇脱氢酶
(二)巴斯德效应
在好氧条件下,酵母的发酵能力降低,即由于呼吸作用的进行使酒精产量大为降低。 (三)关于EMP途径
一分子葡萄糖分解为两分子丙酮酸,净生成2ATP 三个关键酶,即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不可逆步骤,起调节作用。 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它的任何一个反应均不需要氧
二、麦汁含氮物质的转化
啤酒发酵过程中,麦汁中含氮物质约下降1/3。
酵母利用氮源合成自身细胞物质:吸收麦汁中的氨基酸+同时经EMP途径、还原氨基化自己合成氨基酸
由于pH下降,高肽和蛋白质吸附沉淀而减少 泡沫及酵母表面吸附少量蛋白质颗粒
酵母自溶:发酵后期由于酵母衰老,胞内蛋白酶被活化(20℃以上更明显),分解细胞蛋白质形成多肽而进
入发酵液。 如酵母死亡太多,会造成啤酒消毒混浊。
麦汁发酵后残留的含氮化合物对啤酒风味影响极大
1. 残留肽类和中分子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提高啤酒浓醇性
啤酒中总氮、α-氨基酸和风味特性的比较
青岛 北京五星 丹麦嘉士伯 美国百威 德国斯巴顿 国内某厂 120P 120P 110P 120P 120P 120P
总氮
630 320 305 mg/L
α-氨基酸
mg/L 85 65 45
520
720
250
65 较淡
爽
啤酒风味特性
浓醇
淡爽 淡爽
95 极浓醇 75 寡淡
2.残留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啤酒生物稳定性↓;口味改变;爽口性↓
三、啤酒中的风味物质及发酵代谢途径
*
1.高级醇 * 最主要的风味物质之一
促进酒类具有丰满的香味和口味,增加酒的 协调性。过量使酒产生异杂味。 代谢途径 影响因素 2.挥发酯 使啤酒香味丰满协调。醇+羧酸
酯化反应
酯
3.醛类(乙醛和糠醛等)>10mg/L有不成熟口感,腐败
性气味和类似麦皮的不愉快苦味。>50mg/L无法下咽
来自于麦汁煮沸中美拉德反应和发酵中醇类的还原 4.酸类(有机酸)“无酸不成酒”,主要的呈味物质,适量使
啤酒口感活泼、爽口。来自于麦芽、麦汁、发酵过程
5.连二酮(接19页)
*
6.含硫化合物(接23页)
高级醇代谢途径
A.氨基酸的氧化脱氨作用(1907年,德.化学家Ehrlish)
α-酮酸
氨基酸
α-酮戊二酸
谷氨酸等
正丙醇等 丙酮酸
脱羧.加氢
EMP
高级醇
葡萄糖
B.由葡萄糖直接生成 (1953年,Harris)
酵母通过糖代谢生成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再经脱羧、加氢形成少一个碳原子的高级醇。
影响高级醇含量的主要因素
接29页 酵母品种:高发酵度菌株形成高级醇多
酵母在发酵中的增殖倍数:倍数↑,高级醇↑ 一般地,控制增殖倍数≤4。(想一想:为什么?) 高级醇是酵母合成细胞蛋白质的副产物 麦汁α-氨基氮:不足时,高级醇↑
麦芽溶解不良;辅料比过大;氨不足;酵母合成氨基酸能力不足时,都会引起 α-氨基氮不足。 此时,酵母必须通过糖代谢合成必需氨基酸,导致高级醇↑ 主发酵温度:温度↑,酵母繁殖↑,高级醇↑
麦汁充氧或发酵通风过度:酵母繁殖↑,高级醇↑
降低高级醇的方法: 控制酵母繁殖(但不能影响酵母发酵力)
控制麦汁α-氨基氮水平等
* 5. 连二酮类(VDK)
主要有戊二酮和丁二酮(双乙酰)
双乙酰是啤酒口味成熟的限制性指标,已列入标准中
双乙酰:
特性:具挥发性、强烈刺激性的化合物;是多种香
啤酒中双乙酰含量>0.5mg/L ,似馊米饭的刺激味
含量>0.2mg/L ,似烧焦的麦芽味。
味物质的前体,也是乳制品、白酒等蒸馏酒
的重要香味物质。
淡啤中含量>0.15mg/L,也能辨别出不愉快的刺激味
酵母双乙酰代谢图 (双乙酰是酵母合成含氮物质的副产物) 转氨酶 异丁醇 α-酮乙戊酸 还原异构酶 异丁醇 缬氨酸 糖 EMP +NH3 (-) 丙酮酸 + 醛酮缩合酶 α-乙酰乳酸 氧化(非酶氧化) 脱羧 α-乙酰乳酸 (非酶氧化) 乙醛 丁二醇 丁二醇 醇脱氢酶 脱氢酶 α-羟基丁酮 双乙酰 双乙酰 醇脱氢酶:发酵液大量形成酒精时酶活性才强化 起点物质:丙酮酸 关键酶:醛酮缩合酶 前驱物质:α-乙酰乳酸 消除双乙酰的方法
减少α-乙酰乳酸的生成
选育不形成双乙酰的菌株: (人工诱变、基因工程等)
提高麦汁中α-氨基氮的水平: (如增加缬氨酸的量) 控制和降低酵母增殖浓度:α-乙酰乳酸是酵母繁殖细胞的伴随产物(提高酵母接种量;降低酵母在发酵液中的繁殖温度)
加速 α-乙酰乳酸 的非酶氧化分解
发酵前期迅速氧化分解;否则其将残留在啤酒中,罐装后由于瓶中氧的存在使非酶反应继续发生,导致双乙酰产生
提高麦汁溶氧水平:即发酵前期适当进行通风搅拌,促使其在加速双乙酰的还原
加大罐压:促进双乙酰渗透进入细胞而被还原 ;
主发酵结束,不分离酵母:可加速双乙酰还原; 提高双乙酰还原阶段的温度:醇脱氢酶的活性加强
返回16页 酵母双乙酰代谢图 (双乙酰是酵母合成含氮物质的副产物) 转氨酶 异丁醇 α-酮乙戊酸 还原异构酶 异丁醇 缬氨酸 糖 EMP +NH3 (-) 丙酮酸 + 醛酮缩合酶 脱羧酶 α-乙酰乳酸 氧化(非酶) 脱羧 ×α-乙酰乳酸 (非酶) 乙醛 丁二醇 丁二醇 醇脱氢酶 脱氢酶 α-羟基丁酮 双乙酰 双乙酰 基因工程啤酒酵母菌株(有α-乙酰乳酸脱羧酶) 6.含硫化合物
啤酒中有多种含硫化合物,94%不挥发性,与气味无关6%挥发性,虽然量少,但气味特殊,影响啤酒风味 来源:麦芽、酒花、辅料、酿造水、酵母发酵代谢等 H2S:>10μg/L有生酒味(洋葱味);>50μg/L有坏鸡蛋味
其它:SO2、乙硫醇(臭鼬味)、二甲硫(腐烂包菜味)等,量极少,一般对啤酒风味影响不大
第三节 啤酒发酵技术
典型上面、下面发酵技术比较
上面发酵法 下面发酵法
菌种 S.cerevisiae S.carlsbergensis 糖化方法 以浸出法为主 以煮出法为主 起发酵温度/ 15-16 6-8 主酵最高温度/ 20-23 8-12
啤酒风味特点 发酵度高,酯香大 细腻、柔和、泡沫好 酒花用量 较少 较多
典型淡色啤酒类型 Ale Pilsener, Dortmundoe,Bock (爱尔) (比尔森,多特蒙德,博克) 典型浓色啤酒类型 Stout, Porter Munich (司陶特、波特黑啤) (慕尼黑)
一、啤酒发酵方法
传统发酵
分批式发酵 单酿罐发酵 大罐式发酵
多罐式发酵 连续式发酵
返回P34 二、啤酒发酵工艺技术控制(外界因素)
酵母菌株选择 除啤酒风味、稳定性外,发酵速度、发酵限度、凝聚性、回收性、稳定性均影响发酵过程的控制。 2.麦汁组成
0 原麦汁浓度P (10%~15%):【复习】什么是~?
1.
发酵前麦汁中含可溶性浸出物的质量分数(浸出物g/100g麦汁)
麦汁溶氧水平(3~9mg/L)
3.接种量(0.4~1.0kg酵母泥/100L)如何控制? 4.发酵工艺条件控制 (变温发酵过程) 发酵温度:指主发酵阶段最高温度。分三类: 罐压:传统为敞口式发酵(主),现均采用密闭式 发酵,且主酵采用带压发酵(为了回收CO2)
【思考问题】 下面啤酒发酵温度分类
发酵接种温主发酵主发酵
特点
类型 度/℃ 温度/℃ 天数
酵母增殖慢,代谢副产物低温 6~7.5 7~9 8~12
少;酒花损失少;酵母自
中温 8~9 10~12 6~7 溶少,使用代数高;啤酒
细腻、柔和,浓醇性好
高温 9~10 13~15 4~5 酵母增殖快,高分子蛋白
质、多酚和酒花树脂沉淀较多,易酿成淡爽啤酒
近代崇尚淡爽啤酒,又因为啤酒副产物主要在酵母
增殖阶段大量形成,所以大多采用中温发酵,这样既保持啤酒原有风格,又可酿成淡爽啤酒。
结论:随着罐压↑,CO2↑,酵母浓度↓,副产物↓
问 题
为什么啤酒发酵温度远低于啤酒酵母的
最适温度?
最适温度:指细胞增殖的最适温度条件 1.温度低,酵母增殖少,副产物生成量少
2.避免杂菌污染(多数微生物的最适温度为20~30℃)
3.温度低,CO2量高,使啤酒的杀口感更强
4.温度低,同化氨基酸少,pH降低慢,酒花香气和苦味物质损失少,酿成的啤酒细腻、柔和、浓醇性好. 5.温度低,酵母自溶少,酵母使用代数高
第四节 传统啤酒发酵(下面发酵)
一、流程:(分批发酵)
每批定型麦汁(一或二锅) 前酵室7~8℃ 8~16h 添加酵母 酵母添加器 前发酵(酵母增殖) 前发酵池(密闭或敞口) 泡盖:由CO2带至液面的多酚、酒花树脂、高分子蛋白接触空气氧化、聚合形成的棕褐色泡沫层
贮酒室0~2℃
贮酒 贮酒罐(密闭)
后酵室0~2℃ 主酵室6~7℃ 30~40d或更长 6~7d 下酒 P158 主发酵(大量放热后发酵 回收酵母 后期产生泡盖) 后发酵灌(密闭) 主发酵池(密闭或敞口)有冷却排管
二、特 点
低温、缓慢发酵,接种量较小,周期长
下酒时保留一定的可发酵糖(用于后发酵) 下酒时保留一定的酵母浓度(加速双乙酰还原)
下酒温度可适当提高(2℃→6℃左右,缩短后发酵时间) 后酵和贮酒目的:
1.糖类继续发酵(产生足够CO2,排除异杂味) 2.增加CO2溶解;(啤酒中的CO2有何作用?5点) 3.促进啤酒成熟(双乙酰还原,乙醛降低,挥发性 含硫物质减少,酯化反应增多)
4.促进啤酒澄清(可同时采用添加单宁、明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等措施) ↓
提高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特别是抗冷雾浊,澄清作用不明显
后发酵贮酒罐今昔
第五节 大型啤酒罐发酵
大型啤酒罐型式有:
圆筒体锥底发酵罐(常用) 塔式发酵灌
联合发酵灌(三罐、四罐) 上世纪20年代,德国酿造师发明立式圆筒体锥底发酵罐(奈当罐)H︰D=2︰1, 夹套冷却,密闭式,从锥底排放酵母、充CO2洗涤啤酒 50年代开始,发酵灌从小型(10~30m3)→大型(100~1000m3以上);从冷库→室外,逐步取代传统发酵
一、圆筒体锥底发酵罐(C.C.T)
1.发酵方法分类:
单酿罐发酵:前、主、后发酵、贮酒全部在一个罐中完成
两罐法发酵 : 发酵灌:前、主发酵、有的包括后发酵
2.设备结构特点:
贮酒罐:(后发酵)、贮酒
大型化,圆筒体,锥形底,有冷却夹套;罐材料用不锈钢或碳钢+涂料,防腐;有隔热层和防护层;温度传感器、取样阀、安全阀、视镜、灯镜、排气管、CIP执行机构
3.露天罐发酵的优点:
加速发酵;节省厂房投资
节省冷耗;发酵罐自动清洗消毒
温度分布
二、圆柱锥底罐发酵工艺
1.进罐方法
直接进罐法(不用繁殖罐),即冷却通风后的麦汁用酵母计量泵定量添加酵母,直接泵入圆柱锥底罐发酵。
2.接种量和起酵温度
例如某大罐,四批麦汁满罐,每批间隔4h,接种量为0.7%(满罐体积百分数),主酵温度12 ℃,接种量控制如下:
麦汁批数
麦汁温度(℃)
1 2 3 4 9.0 9.3 9.5 9.7
接种量 (%) 0.15 0.25 0.3 /
溶氧 (mg/L) 8~9 8~9 5~6
3(自然溶氧量)
发酵车间(燕京啤酒厂) ←啤酒发酵过程中表明泡沫的变化,酵母与CO2的分解情形
3.发酵温度:多采用低温(9-11℃)和中温发酵(11-12
℃)。生产淡爽型啤酒适宜用中温发酵。
4.VDK还原:一般在后发酵进行。还原温度可与主发酵相
同,也可低于主酵温度2-3 ℃。温度高,VDK还原时间短,但要根据酵母的特性决定VDK还原的温度。
5.冷却、降温:当VDK还原至终点时(VDK<0.1mg/L)
降温(0.2~0.3℃/h),促使酵母聚集,排酵母。
6.罐压控制:主酵期间在无罐压或微压下进行,主酵后期
封罐逐步升压,还原阶段1~2d至最高值(0.07~0.08MPa),保持(或略降)至啤酒成熟。
7.酵母排放和收集:间断排放,速度缓慢,每组3只罐
(种罐2,废酵母罐1)。取中层酵母泥至种酵母罐(小型锥罐)<4℃,低温无菌水1~2℃洗涤可保存1~2d
双座阀酵母添加器
酵母添加泵
啤酒和啤酒酵母回收系统
酵母接收罐
酵母储存系统
单罐法发酵
两罐法发酵
三、单罐法发酵与两罐法发酵
单罐法发酵 两罐法发酵
前、主、后发酵、贮酒前、主发酵、(后发酵)在发酵灌完
成;后发酵、贮酒在贮酒罐完成。 全部在一个罐中完成 接种量大,发酵周期短
(14~20d),贮酒期短(2~7d)适宜酿造淡爽型啤酒,口感新鲜 有两种技术:P159
贮酒期(陈贮后熟期)长(50~90d),啤酒有陈酿香味,口味柔和、醇厚、泡沫细腻、稳定,属中高级啤酒 有两种技术:P160 典型两罐法: 模拟传统两罐法:
单罐低温发酵:起酵温度9℃,主酵温度12℃,周期14d 单罐高温发酵:起酵温度11℃主酵温度14℃,周期20d
本章小结
啤酒酵母:特性、种类、扩大培养
啤酒发酵机理:发酵过程中糖的发酵、含
氮物质的转化、风味物质及发酵代谢途径 啤酒发酵技术:接种量、发酵温度、罐压 传统啤酒发酵:流程、特点
大型啤酒罐发酵:圆筒体锥底发酵罐、发酵工艺、单罐法、两罐法
名词概念:
泡持性、酵母自溶、单酿罐发酵、两罐式发酵、泡盖、 下酒、前发酵、主发酵、后发酵 简述题:
思考题
1.上面啤酒酵母与下面啤酒酵母的生理特点? 2.啤酒酵母的扩大培养的目的、遵循的原则?
3. 发酵副产物对啤酒品质的影响。 4.影响高级醇含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根据啤酒中双乙酰的形成与消失过程,说明生产中如何降低啤酒中的双乙酰含量,加速啤酒成熟?
6.啤酒低温和高温发酵对啤酒品质有何影响?为什么啤酒发酵温度远低于啤酒酵母的最适温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