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是老师始终追求的目标。现化教学手段的不断涌现,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同时也使现代教育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信息技术拓宽了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如何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挖掘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功能,把握辅助的最佳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创设情境 应用
多媒体是若干种媒体的组合,它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于一体。计算机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把学生带入了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在许多学校的教师人人配备笔记本电脑和学校硬件设置网络工程的实施环境下,利用网络教学已蔚然成风。现结合本人从教初中语文教学的经历,谈谈信息技术在语文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朗读能力训练中,恰当应用多媒体,实现高效课堂
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了各种信息载体,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有利于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民主式、合作式教学,有利于创造出一个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文字、声音、图像以及各种表现手法、手段的应用,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反应,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欢快气氛中发挥出自己潜在的自主性,从而使问题以最快的速度、最清晰的思路和最灵活简捷的方法得以解决。
朗读录音是朗读大师们给予我们的优作,它用响亮、清晰的语言转换了书面文字语言,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文章的语言、节奏、格调乃至其蕴含的情趣、意味,能给学生提供语言、节奏、语气、语调等方面的示范。从另一角度来看,录音教材,还具有可重复的特点,因而运用录音教材来进行辅助教学,通过朗读训练,效果颇佳。以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为例,这首诗的内容感人至深,可是对于现在学生来说,这首诗所表现的内容和抒发的感情,毕竟离他们比较久远了,难以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简略地介绍周总理的生平事迹,然后再放一段配乐诗朗诵,沉重的乐曲,充满感情的朗读,很好地体现了“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的主题思想,使学生们深受感动。在此基础上,反复重现,让学生们反复跟着朗读课文录音,特别是一些重点小节,反复跟读,能体会诗人在其中表达的感情,有利于理解诗歌的内容;还能强化记忆,有助于识记能力的培养;又能体会朗读大师们对停顿、延长、轻音和重音等方面的处理,有助于提高朗读水平。
二、在情境教学中,充分应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境教学历来被许多人公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由于以往教学手段的落后,使之不能广泛的使用,现在可把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同情境教学这一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的整合。在教学时根据需要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情兼备的优势,从形、色、声、情上调节课堂气氛,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声情并茂的意境,使他们受到美的陶冶,于不知不觉中得到感悟能力的培养。使之轻松活泼,从而激发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情绪,就能使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得到有效的激发和维持。
如在《大自然警号长鸣的时候》一课中,由于身处城市的孩子被高楼大厦包围着,很难感受到无限美好的自然风光,更不要说理解大自然被破坏所带来的灾难。因此,在讲这一课时,我利用了大量美丽而又清幽的图片展现祖国的大好河山,又通过视频动画图像展现人们挥动着手中的斧头把一棵棵高大的树木砍倒,大片的热带雨林在斧头的肆意纵横中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生态严重失衡,水土流失,洪水泛滥,土地沙漠化。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场景深深地震撼了同学们,他们不仅理解了这篇文章的内容而且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又对他们进行了环境保护教育。而精心创设的情境,又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讲《愚公移山》时,我充分利用了学生们喜欢听音乐的特点,选取了青年歌手江涛的《愚公移山》这首歌作为本课的切入点,学生们一开始便被那动感的画面,美妙的歌声所吸引。当我告诉孩子们歌词所唱的就是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时,他们顿时活跃起来,并且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想看看这篇文章究竟是如何写的,“愚公”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值得后人为他写歌去歌颂。而且随着课文情节的发展,孩子们良好的听课状态一直保持到下课铃响,有的同学还是意犹未尽。
三、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应用多媒体,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由于多媒体课件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图象、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综合处理能力的优势,以及灵活的人机对话等特点,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按照教学要求逐步地呈现给学生,化解教学内容中的疑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能使学生注意力更为集中,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从而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了技术支持。
如在古诗《狼》一课的教学中,我事先根据故事的情节,预先绘制屠户“遇狼”一“避狼”—“御狼”一“杀狼”的投影片,然后让学生一边观察投影片,一边学习课文,学习复述故事,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气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通过适当的投影教学,也是既省时又省力的方法。
对于说明文《死海》一课,如何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呢?地处巴勒斯坦和约旦河之间的死海,以其独有的特点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但是绝大部分学生却没有机会去领略它,对它的知识更是知之不多。从这一“学情”出发,必须化远为
近,借助多媒体手段来加深学生的感受。教学中,我紧紧扣住“死”与“不死”统领全文的中心词,选编了几组录像片段:人在海面上自由游弋、看书;死海是如何形成的;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再配以解说词,真实的画面,清晰的讲解,真正让同学们体会到了死海的“死”与“不死”。这样,学生们在声情并茂的多媒体协助下,疑惑迎刃而解。
四、在作文教学中,灵活应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提高写作能力
集图像、声音、动画为一体,具有形象鲜明、色彩逼真、声音清晰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出现,为作文教学注入了活力,给作文教学带来了春天。作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帮助学生树立作文信心,打破作文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充分发挥其主动能动性。通过启发、点拨和引导,逐步让学生尝到了作文的甜头,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写作。多媒体情境下的作文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提高写作能力。通过运用电教多媒体指导作文,开阔了学生视野,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学生始终对学习活动保持着一种兴奋的状态,能其以积极的态度加入到学习之中去。如用与作文教学内容相吻合的音乐,把学生轻松地引入写作的情境中去,从而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产生“一吐为快”的心境。如《教师节的礼物》这一习作指导,课前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等歌曲,深情的曲子,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学生似乎又见到了自己的老师,往日的欢笑与泪水全都涌上心头。学生思维活跃,作文时感情真挚,语言流畅。
在想象作文训练中,通过声音、图像、图片、语言的精心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直观、形象的感知材料。面对这些材料,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性作文,写作的热情大为提高。半命题、全命题的作文为学生选材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度。但由于学生积累的知识不多,感性经验不足,很难拓展开自己的写作思路,把文章写生动。如果教师用课件提供丰富的写作内容,无疑能帮助学生写好作文。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使教学方式变革了,教学视野拓宽了,教学内容丰富了,这种整合作用巨大,意义深远,我们应当大力推进这种整合,迎接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挑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