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水文测验实习报告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中国·马鞍山
年 月
1
指导教师: 班 长: 团支书: 学习委员: 宣传委员: 生活委员:
实习成员(按学号排序):
特别鸣谢: 责任编辑:
2
目 录
一、 实习流域概况 ........................................ 4 (一) 自然地理特征 ................................... 4 (二) 气候与气象概况 ................................. 4 (三) 水利工程概况 ................................... 4 (四) 水系河网 ....................................... 5 (五) 暴雨洪水概况 ................................... 5 (六) 流域站网设置概况 ............................... 5 二、 测站概况 ............................................ 6 (一) 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 6 (二) 测站控制及年径流情况 ........................... 6 (三) 设站目的和要求 ................................. 6 (四) 水文特征 ....................................... 6 (五) 测站任务 ....................................... 7 (六) 测站沿革 ....................................... 8 三、 测站实习情况概述 .................................... 8 (一) 实习分组 ....................................... 8 (二) 实习日程安排 ................................... 8 四、 心得体会 ............................................ 9 五、 实习成果 ........................................... 11
3
一、实习流域概况
本次水文测验课程实习xx级水文x班被安排在长江一级支流青弋江上的大垄坊水文站,现对流域情况与测站情况分别予以介绍。
(一)自然地理特征
青弋江流域地处长江南岸安徽省东南部,位于东经117°30′~118°45′,北纬3°31′~31°20′之间,发源于黄山山脉的北麓,由南向北汇入长江。大砻坊水文站距下游河口3.0 km,测站以上集水面积7031km²,为青弋江5000~10000 km²控制站,与当涂水文站配合控制了青弋江、水系的大部分水量(漳河瀂港入江口已设站)。测站以上流域坡度为0.054dm/ km²,流域形状系数0.084,河道长度为290km,河道坡度为0.513‰,断面形状呈v型,断面稳定程度良好,水面宽变幅为28.0m~85.2m。
流域上游为山区,中游溪丘陵,下游为圩区或低洼地带,土壤为灰棕壤和石灰性冲积土。上游植被较好,中下游植被较差一些。
(二)气候与气象概况
青弋江流域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流域降水量分布由北向南(由下游向上游)递增,年降水量下游为1100~1300mm。中游为1300~1400mm。上游为1500~1800mm。黄山山区在2000 mm以上。汛期(5~9月份)雨量占全年70%以上。
(三)水利工程概况
鉴于防洪以及综合开发水资源的需要,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青弋江上游建成了大型水库——陈村水库,水库控制面积2782 km²,最大库容27.21亿m³,并相应建设了陈村水库灌区工程,灌区的宣城东干渠向宣城方向跨流域引水灌溉。青弋江中游左岸于1953年建成了柏山渠灌区,引青弋江灌溉南陵县境内农田,并在柏山渠西干渠建成了水电站,利用灌溉余水发电,尾水入漳河。
4
(四)水系河网
由于青弋江、水阳江、漳河在下游区域水网纵横交错,产生了河流间水量交换,而三河与长江的连通又受长江上游来水与下游潮汐影响,在入江口附近水网区产生吞吐水量交换,因此将三条河流作为一个水系—青弋江水阳江水系,该水系是长江的一级支流水系。
(五)暴雨洪水概况
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暴雨多发生在4~8月,主要为梅雨锋型和台风雨型,其中以6~7月出现面积广、强度大的梅雨型暴雨机会多。
(六)流域站网设置概况
目前,青弋江流域陈村水库库区设立了三个水文站,其中1个进库站——三口水文站(另1个进库站大河口水文站已报停用),1个出库控制站——陈村水库水文站。水文系统收集降水资料17站年,水位资料4站年,流量资料3站年,泥沙资料2站年,水面蒸发资料1站年,水质资料1站年,并酌情开展水文调查工作。
青弋江流陈村水库水文站以下,西河镇水文站以上流域区间面积3014 km²,设立雨量站点28个,水位站点6个。西河镇水文站测验项目有降水量、水面蒸发量、水位、流量、悬移质泥沙、水质监测等,并酌情开展水文调查工作。 西河镇水文站以下,大砻坊水文站以上流域区间面积1235 km²,设立雨量站点13个,4 水位站点6个,径流实验站1个(三连圩)。大砻坊水文站为潮流量站,测验项目有降水量、潮水位、潮流量、水质监测等,并酌情开展水文调查工作。
5
二、测站概况
(一)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该站设立于1978年,东经118°23′,北纬31°20′,集水面积7031km²,多年平均实测径流量为4.76×108m³。流域坡度为0.054dm/ km²,流域形状系数0.084,河道长度为290km,河道坡度为0.513‰,断面形状呈v型,断面稳定程度良好,水面宽变幅为28.0m~85.2m。
青弋江发源于黄山北麓,由泾县进入南陵县奚滩乡,流经西河镇水文站后进入河网圩区,其中少量水量经漳河进入长江,有一部分水量经水阳江,通过青山河由当涂水文站进入长江,而大部分水量经大砻坊水文站进入长江。
(二)测站控制及年径流情况
该站为青弋江水阳江水系流入长江的入江口之一,其与当涂水文站配合控制了青弋江水阳江水系进入长江的大部分水量。由于测验河段距入江口约3.0 km,断面位于长江潮区界之内,受长江潮汐影响,与长江的水量交换频繁,流向顺逆不定,为感潮河道站。两站平均年径流量在100×108m³左右,其中大砻坊站平均年吞吐水量在15×108m³左右。由于该站位于青弋江出口上,离长江只有3km左右,所以当长江水位低时,青弋江的大部分水量渲泄到长江;当长江水位高时,受江水顶托作用,长江水量倒灌进入青弋江,通过青山河由当涂水文站进入长江。因而,该站的年径流变化主要受长江水位的控制影响。
(三)设站目的和要求
青弋江5000~10000 km²控制站,了解青弋江、水阳江水系流入长江的吞吐水量,为“三河”(即青弋江、水阳江和漳河)规划收集资料。
(四)水文特征
1. 历年最高水位12.74m;历年最低水位2.67m。
6
2. 历年最大流量1080m³/s;历年最小流量-571m³/s;多年平均流量17.5m³/s。 3. 历年最大年径流量26.53×108m³;历年最小年径流量-8.680×108m³;多年平均径流量5.535×108m³。
4. 历年最大年降水量1924.3mm;历年最小年降水量562.2mm;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193.4mm;
(五)测站任务
1. 水文测验项目及任务。
(1)降水量观测:人工雨量器,全年使用,汛期4段制(8时、14时、20时、2时)观测;非汛期2段制(8时、20时)观测。自计雨量计,3~10月份使用;遥测雨量计全年使用。
(2)水位观测:人工水位全年2段制(8时、20时)观测,并校对自记水位。高水时期,根据防汛工作需要,随时观测人工水位。自记水位计和遥测水位计均全年使用。
(3)流量测验:根据潮流量测验精简分析方案,按农历每月施测8次(分别为初三晚高潮、初六早高潮、初十早高潮、十三晚高潮、十八早高潮、二十一晚高潮、二十五晚高潮、二十八早高潮)代表潮,以其平均潮量作为月平均潮量推求月、年总潮量。
(4)普通水准测量:每年汛前汛后各施测一次基本水尺的零点高程;每年汛前施测一次大断面。
(5)水文调查:当发生超过一定标准的当年暴雨、洪水时,应进行暴雨和洪水调查;当河流发生历年某时段最低、次低水位或流量时应进行当年枯水调查调查资料经可靠程度评定后列入年度资料整编。 2.其它项目及任务。
(1)水文情报预报:汛期按照上级下达报汛任务要求,每次水情电报应在观测后10分钟内发出,做到不错报、不迟报、不缺报。
(2)水文资料整编:水位、雨量、潮流量原始资料要求做到随测、随算,发现问题及时补救。电算资料要求按照有关电算加工方法上机整编。
(3)属站管理:每年汛前、汛后结合自记雨量计的安装、检查以及水尺零点高
7
程的测量,对所属委托雨量站或水位站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及业务辅导。
(六)测站沿革
测站沿革如表2-1所示。
三、测站实习情况概述
本次实习小班共xx人,分为x个实习小组。实习时间为xx年xx月xx日至xx年
xx月xx日。
(一)实习分组
第一组 组 长: 组 员: 第二组 组 长: 组 员:
(二)实习日程安排
xx级水文xx班第一批实习日程安排表是由芜湖大垄坊水文站与指导老师共同制定。如表3-1所示。
8
表3-1 xx年河海大学文天学院水文xx班实习项目日程安排表
日程 xx-xx-xx 上午 下午 晚上 上午 下午 晚上 上午 下午 晚上 上午 下午 晚上 上午 下午 晚上 上午 第一组 第二组 全体同学来大垄坊水文站报道、熟悉测站环境 指导老师讲解实习目的、内容与要求 课程设计 观测水位、水准仪水垂线精简实验 尺接测 垂线精简实验 水准仪水尺接测 课程设计 观测水位、浮标法测流浮标法测流速 速 观摩雨量计、实测资料摘录 课程设计 脉动流速实验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脉动流速实验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脉动流速实验 课程设计 全体同学返回学校 四、心得体会
02.
xx年xx月xx日起,我们专业第一批实习小班在芜湖市大砻坊水文站进行了为期五天的水文测验实习。
芜湖是全国防洪重点区之一,其中大砻坊水文站位于长江支流青弋江之上,是皖南六大重点站之一,受长江感潮河段影响属于潮汐站。此次实行我们在该站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一共做了水位摘录、水位观测、水准仪地面高程的测量、观摩虹吸式雨量计、累积雨量计、翻斗式雨量计、雨量测记纸计算、面积包围法求日平均水位、浮标测流、起点距测量、垂线精简实验、测脉动流速实验。 在这次大砻坊水文站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入地了解到了水文站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
第一天,由于我们校方与水文站还未协商好,我们没有办法进行实习;而且,图纸之前买得不正确,我们课设也无法进行。所以这一天基本上就荒废了。
9
第二天,早上八点前得到达水文站观测水位,用人工水尺观测水位同自动水位计和自记水位计上记录的水位进行校核,来检查仪器是否发生故障,以便及时维护更正,在八点之前将水位上报,一天之中一般是早八点和晚八点共观测两次。因为该站是潮水站,所以还要从自计水位计的图纸上分析记录早高潮和晚高潮的水位,从而根据大断面形状、垂线平均流速等计算潮流量。由于我们是第一次观摩,所以工作人员特地带我们到江边观测水尺,然后与自记水位计校核。据工作人员讲他们平时先观看自记水位计和自动水位计,然后拿望远镜观测水尺校核,除非有较大偏差,一般不需要下去观测。
我们第一小组上午进行水准仪测地面高程的实验。虽然我们以前在大二的时候已经学过测量学,并实习一周,但现在再次使用水准仪还是有些生疏,基本已经忘完。所以我们在谢工的指导下,稍微有些坎坷的完成了测量。其中我的分工是记录并计算数据,但是水文站数据的记录格式和以前测量实习时的格式有所不同,所以我经常弄错,好在谢工很耐心的指导我们,我也顺利的将数据处理完成。 下午我们小组进行垂线精简实验。上午第二小组做好了三条垂线的测量,下午我们组做了剩下的七条垂线的测量。流速仪法测流主要是对带有流速仪的铅鱼进行准确定位,同时还要时刻注意过往的船只,在船过断面之前必须把铅鱼升上来,避免发生事故损毁缆道。由于我们都是第一次操作缆道仪器,不免有些兴奋,而且测量中间总是遇到行船,会有些干扰,所以我们测得比较慢。下午我的分工同样是记录并计算数据,但也操作了一下仪器,一不小心就会超过要求的位置,所以这也是要熟能生巧的。
第三天,我们进行浮标法测流,这需要很高的配合默契,该站的上浮标断面和下浮标断面之间相距100米,计时的同学需时刻关注浮标并在两个断面处分别计时,记录浮标从上断面到中断面再到下断面所需的时间,不过不需要来回跑动,只需在中间断面处站一名同学,看到浮标提醒一声,观测和计时的同学同时记录各自的数据;测基线与中断面角度同学必须及时精确读数,只有默契地配合测流的精度才会较高。
当天下午,我们观摩了该站观测降雨量的仪器——翻斗式雨量计,当雨量超过0.5㎜时将自动翻转送出脉动信号。当有大的降雨时,翻斗式雨量计的误差较大,则需要与累积雨量计校核。另外,我们还了解了虹吸式自记雨量计地工作原
10
理以及降雨量的摘录方法,虽然它现在已经被淘汰了。同时,老师还将该站以前的雨量计侧记纸拿给我们观摩,并让我们用面积包围法求日平均水位。
第四天,我们每三人一小组进行脉动测流速的实验。每组只需测三个位置即可。虽然感觉测得很少,但是每一个点都需要测得很久,因为至少要测5分钟,加上会有操作错误或者计时错误,更加不幸运的是会有行船过往。好在我们比较幸运,基本上没有船只,也操作的很好。
第五天,实习内容已经完成,我们都在会议室里做课程设计。
通过此次实习,使我对于课本上学习的内容有了客观深入的了解,大大地提高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得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另外,这次实习不仅了解到了水文站工作者的主要工作,更体会到了水文人之间的情谊;不仅学习到了实践知识,更学习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不仅收获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更留下了那一段段美好的回忆。同时,也非常感谢大砻坊水文站全体工作人员对我们这五天的教导和照顾。
五、实习成果
表1 水位观测资料成果表
日期 时间 观测位置 零点高程 水尺高 水位
5月27日 7:58 P8 8.19m 0.24m 8.43m 表2 降雨资料摘寻成果表
日期 日雨量 自记雨量 虹吸量 底水 未虹吸量 订正量 月 日 37.4mm 30.8mm 31.0mm 0mm 6.6mm 0.6mm 计算 全组人共同参与 校核 日期 复核 日期
11
日期 日雨量 自记雨量 虹吸量 底水 未虹吸量 订正量 月 日 50.2mm 41.0mm 42.5mm 0mm 7.7mm 1.5mm 计算 全组人共同参与 校核 日期 复核 日期
表3水位观测记录(或摘录)成果表
第一组
日期 日 7 4 5 时间 (时) 20 0 2 6:12 8 11 14 16:54 20 0 4 水位 (m) 5.21 5.25 5.27 5.35 5.49 5.55 5.52 5.48 5.43 5.4 5.37 时距 (h) 4 2 4.2 1.8 3 3 2.9 3.1 4 4 部分水日平均水位 位 (m) (m) 20.92 10.52 22.302 9.756 16.56 5.43 16.605 15.95 16.9105 21.66 21.54 备注 面积包围法 计算 校核 日期 复核 日期
第二组 日期 日 3 4
时间 (时) 20 0 2 5 8 11 12 14 16 水位 (m) 8.79 8.81 8.82 8.89 8.97 9.06 9.08 9.14 9.18 时距 (h) 2 2 3 3 3 1 2 2 12
部分水位 (m) 17.6 17.63 26.565 26.79 27.045 9.07 18.22 18.32 日平均水位 (m) 备注 9.05 面积包围法
5 20 0 2 9.22 9.2 9.19 4 4 2 36.8 36.84 18.39 计算 校核 日期 复核 日期 表4大垄坊站大断面资料 表4-1 现场水准测量记载及计算表
第一组
测量项目:水尺接测 断面名称:基本水尺断面 天气:晴 测量时间: 仪器牌号:DS32 基面:冻结基面
测号 起点 P1 P2-0.5 P3-1.0 P4-0.5 P5-1.0 P6-0.5 P6-0.5 P5-1.0 P4-0.5 P3-1.0 P2-0.5
水尺读数 后视 前视 0.803 5.491 2.341 2.618 7.027 7.304 2.207 6.893 2.225 6.912 间视 1.454 6.142 1.308 5.995 1.688 6.376 2.087 6.773 2.502 7.188 2.868 7.555 2.886 7.575 2.242 6.930 1.826 6.513 1.431 6.117 1.047 高差(m) + - 0.651 0.651 0.505 0.504 0.885 0.885 1.284 1.282 1.699 1.697 1.815 1.813 0.527 0.528 0.134 0.134 1.683 1.681 2.344 2.344 1.700 1.699 1.284 1.282 0.889 0.886 0.505 13
平均高差(m) 高程(m) + - 12.004 0.651 11.353 0.504 11.000 0.885 10.119 1.283 10.221 1.698 9.306 1.814 10.190 0.528 9.162 0.134 10.324 1.682 10.322 2.344 9.160 1.700 9.304 1.283 10.221 0.888 10.116 0.504 11.000
5.735 0.504 1.195 0.653 5.882 0.651 0.542 5.231 往测高返测高平均高尺号 实测 允许误差 程 程 程 P1 11.353 11.352 11.352 0.001 0.003 P2 11.000 11.000 11.000 0.000 0.003 P3 10.119 10.116 10.118 0.003 0.003 P4 10.221 10.221 10.221 0.000 0.003 P5 9.306 9.304 9.305 0.002 0.003 P6 9.162 9.160 9.161 0.002 0.004 P1 采用 11.36 11.01 10.13 10.23 9.31 9.16 0.652 11.352 12.004 备注 测牌调整 测量: 记载: 一校: 二校: 审核:
表4-2 现场水准测量记载及计算表
第二组:
测量项目:水尺接测 断面名称:基本水尺断面 天气:晴 测量时间: 仪器牌号:DS32 基面:冻结基面
测号 起点 P1 P2-0.5 P3-1.0 P4-0.5 P5-1.0 P6-0.5 P7-0.5 P7-0.5 P6-0.5
水尺读数 后视 前视 0.805 5.492 间视 1.458 6.146 1.311 5.998 1.693 6.379 2.089 6.777 2.505 7.192 2.037 8.335 2.579 8.876 2.986 7.672 2.506 高差(m) + - 0.653 0.654 0.506 0.506 0.888 0.887 1.284 1.285 1.700 1.700 2.842 2.843 3.384 3.384 2.822 2.821 2.342 14
平均高差(m) + - 0.654 0.506 0.888 1.285 1.700 2.843 3.384 2.822 2.342 高程(m) 12.004 11.350 10.998 10.116 10.219 9.304 9.161 8.620 8.622 9.162
P5-1.0 P4-0.5 P3-1.0 P2-0.5 P1 0.164 4.851 7.193 1.861 6.550 1.449 6.138 1.051 5.738 0.668 5.355 0.813 5.501 2.342 1.697 1.699 1.285 1.287 0.887 0.887 0.504 0.504 0.649 0.650 1.698 1.286 0.887 0.504 0.650 9.306 10.218 10.117 11.000 11.354 12.004 测量: 记载: 一校: 二校: 审核:
表5 大砻坊水文站浮标法测流记录及计算表
测号 水平角 上下断面距离(m) 实测角度 转换角度 50 341°45′36″ 18°14′24″ 1 100 349°48′48″ 10°11′12″ 50 338°23′30″ 21°36′30″ 2 100 349°52′54″ 10°07′06″ 50 335°56′54″ 24°03′06″ 3 100 350°51′00″ 9°09′00″ 50 337°42′06″ 22°17′54″ 4 100 350°09′30″ 9°50′30″ 50 333°26′06″ 26°33′54″ 5 100 352°01′06″ 7°58′54″ 测量: 记载: 一校: 二校: 审核:
表6 大砻坊站脉动实验记载表 表6–1 大砻坊 站流速脉动试验记载表 施测时间: 垂线号: 1 测点位置: 0.6h 流速仪公式:V=0.2514N/T+0.0100 施测者:
信号数 1 2 3 4
时间 10′57″ 14′30″ 2′29″ 5′08″ 2′28″ 5′11″ 2′26″ 5′09″ 2′27″ 5′09″ 起点距(m) 16.48 17.97 19.8 17.84 22.32 16.11 20.5 17.35 25 14.02 流速(m/s) 0.08 0.11 0.34 0.32 0.34 0.32 0.34 0.32 0.34 0.32 累计历时(s) 0 42.5 79.6 112.3 15
每信号历时(s) 0 42.5 37.1 32.7 每信号流速(m/s) 0 0.25 0.42 0.63
5 6 7 8 9 140.6 28.3 189.4 48.8 226.2 36.8 271.2 45 311.1 39.9 备注:V均=0.73m/s Vmax=1.14m/s Vmin=0.25m/s L=20m Y=1.76m 计算 日期 校核 日期 复核 日期
表6–2 大砻坊 站流速脉动试验记载表 施测时间: 垂线号: 2 测点位置: 0.6h 流速仪公式:V=0.2514N/T+0.0100 施测者:
0.90 0.63 0.97 0.90 1.14
累计历时(s) 每信号历时(s) 0 0 30.52 30.52 76.17 45.65 113.44 37.27 159.58 46.14 213.61 54.03 259.36 45.75 306.24 46.88 备注:V均=0.57m/s Vmax=0.87m/s Vmin=0.34m/s L=22m Y=2.09m 计算 日期 校核 日期 复核 日期
信号数 1 2 3 4 5 6 7 8 每信号流速(m/s) 0 0.34 0.34 0.55 0.55 0.57 0.78 0.87 表6–3 大砻坊 站流速脉动试验记载表 施测时间: 垂线号: 3 测点位置: 0.6h 流速仪公式:V=0.2514N/T+0.0100 施测者:
信号数 1 2
累计历时(s) 0 34.96 16
每信号历时(s) 0 34.96 每信号流速(m/s) 0 0.30
3 4 5 6 7 8 9 10 73.46 38.5 106.86 33.4 144.55 37.69 180.64 36.09 215.77 35.13 248.93 33.16 285.24 36.31 324.83 39.59 备注:V均=0.85m/s Vmax=1.28m/s Vmin=0.30m/s L=24m Y=2.30m
表6–4 大砻坊 站流速脉动试验记载表 施测时间: 垂线号: 4 测点位置: 0.6h 流速仪公式:V=0.2514N/T+0.0100 施测者:
0.40 0.61 0.68 0.85 1.01 1.22 1.26 1.28 信号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累计历时(s) 每信号历时(s) 0 0 38.01 38.01 71.00 32.99 101.23 30.23 138.23 37.00 179.48 41.25 212.76 33.28 247.17 34.41 285.80 38.63 322.89 37.09 备注:V均=0.85m/s Vmax=1.37m/s Vmin=0.27m/s L=26m Y=2.55m 每信号流速(m/s) 0 0.27 0.47 0.68 0.69 0.74 1.07 1.18 1.18 1.37
表6–5 大砻坊 站流速脉动试验记载表 施测时间: 垂线号: 5 测点位置: 0.6h 流速仪公式:V=0.2514N/T+0.0100 施测者:
信号数 1
累计历时(s) 0 17
每信号历时(s) 0 每信号流速(m/s) 0
2 3 4 5 6 7 8 9 38.18 38.18 71.3 33.12 130.87 59.57 164.02 33.15 210.74 46.72 252.02 41.28 285.24 33.22 317.84 32.6 备注:V均=0.75m/s Vmax=1.40m/s Vmin=0.27m/s L=28m Y=2.89m
表6–6 大砻坊 站流速脉动试验记载表 施测时间: 垂线号: 6 测点位置: 0.6h 流速仪公式:V=0.2514N/T+0.0100 施测者:
0.27 0.47 0.35 0.77 0.66 0.86 1.22 1.40 信号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累计历时(s) 每信号历时(s) 0 0 34.75 34.75 71.78 37.03 110.13 38.35 147.35 37.22 180.6 33.25 214.07 33.47 251.1 37.03 284.38 33.28 316.82 32.44 备注:V均=0.88m/s Vmax=1.56m/s Vmin=0.30m/s L=30m Y=3.24m 每信号流速(m/s) 0 0.30 0.42 0.53 0.69 0.92 1.06 1.10 1.37 1.56 表6–7 大砻坊 站流速脉动试验记载表 施测时间: 垂线号: 7 测点位置: 0.6h 流速仪公式:V=0.2514N/T+0.0100 施测者:
信号数 1 2
累计历时(s) 0 44.33 18
每信号历时(s) 0 44.33 每信号流速(m/s) 0 0.24
3 4 5 6 7 8 91.06 134.48 183.64 234.52 281.37 326.61 46.73 43.42 49.16 50.88 46.85 45.24 0.33 0.47 0.52 0.60 0.76 0.90 备注:V均=0.55m/s Vmax=0.90m/s Vmin=0.24m/s L=32m Y=3.48m
表6–8 大砻坊 站流速脉动试验记载表 施测时间: 垂线号: 8 测点位置: 0.6h 流速仪公式:V=0.2514N/T+0.0100 施测者:
信号数 1 2 3 4 5 6 7 8 累计历时(s) 每信号历时(s) 0 0 45.49 45.49 92.38 46.89 138.15 45.77 189.8 51.65 234.91 45.11 277.81 42.9 323.56 45.75 备注:V均=0.56m/s Vmax=0.89m/s Vmin=0.23m/s L=34m Y=3.60m 每信号流速(m/s) 0 0.23 0.33 0.45 0.50 0.68 0.83 0.89 表6–9 大砻坊 站流速脉动试验记载表 施测时间: 垂线号: 9 测点位置: 0.6h 流速仪公式:V=0.2514N/T+0.0100 施测者:
信号数 1 2 3 4
累计历时(s) 0 50.92 100.46 150.08 19
每信号历时(s) 0 50.92 49.54 49.62 每信号流速(m/s) 0 0.21 0.31 0.42
5 6 7 200.46 50.38 251.64 51.18 303.33 51.69 备注:V均=0.46m/s Vmax=0.69m/s Vmin=0.21m/s L=36m Y=3.66m 0.51 0.60 0.69
表6–10 大砻坊 站流速脉动试验记载表 施测时间: 垂线号: 10 测点位置: 0.6h 流速仪公式:V=0.2514N/T+0.0100 施测者:
信号数 1 2 3 4 5 累计历时(s) 每信号历时(s) 0 0 65.83 65.83 138.4 72.57 221.77 83.37 301.49 79.72 备注:V均=0.24m/s Vmax=0.33m/s Vmin=0.16m/s L=38m Y=3.71m 每信号流速(m/s) 0 0.16 0.22 0.25 0.33 表6–11 大砻坊 站流速脉动试验记载表 施测时间: 垂线号: 11 测点位置: 0.6h 流速仪公式:V=0.2514N/T+0.0100 施测者:
信号数 1 2 3 4 5 累计历时(s) 每信号历时(s) 0 0 66.43 66.43 149.18 82.75 230.52 81.34 303.37 72.85 备注:V均=0.24m/s Vmax=0.36m/s Vmin=0.16m/s 20
每信号流速(m/s) 0 0.16 0.19 0.26 0.36
L=40m Y=3.78m 表6–12 大砻坊 站流速脉动试验记载表 施测时间: 垂线号: 12 测点位置: 0.6h 流速仪公式:V=0.2514N/T+0.0100 施测者:
信号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累计历时(s) 每信号历时(s) 0 0 22.89 22.89 45.3 22.41 68.17 22.87 91.27 23.1 115.48 24.21 136.64 21.16 161.02 24.38 182.39 21.37 205.33 22.94 228.42 23.09 251.55 23.13 275.8 24.25 300.58 24.78 备注:V均=1.74m/s Vmax=2.85m/s Vmin=0.45m/s L=42m Y=3.86m
表6–13 大砻坊 站流速脉动试验记载表 施测时间: 垂线号: 13 测点位置: 0.6h 流速仪公式:V=0.2514N/T+0.0100 施测者:
信号数 1 2 3 4 5 6 7 8
每信号流速(m/s) 0 0.45 0.68 0.89 1.10 1.26 1.67 1.66 2.13 2.20 2.41 2.62 2.71 2.85 累计历时(s) 0 20.45 39.05 57.48 75.08 93.7 111.08 128.61 21
每信号历时(s) 0 20.45 18.6 18.43 17.6 18.62 17.38 17.53 每信号流速(m/s) 0 0.50 0.82 1.10 1.44 1.63 2.04 2.30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46.3 17.69 164.86 18.56 182.95 18.09 200.48 17.53 219.05 18.57 238.7 19.65 260.86 22.16 281.55 20.69 300.48 18.93 备注:V均=2.54m/s Vmax=4.53m/s Vmin=0.50m/s L=44m Y=4.04m 表6–14 大砻坊 站流速脉动试验记载表 施测时间: 垂线号: 14 测点位置: 0.6h 流速仪公式:V=0.2514N/T+0.0100 施测者:
2.57 2.72 3.07 3.45 3.53 3.59 3.41 3.90 4.53 信号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累计历时(s) 每信号历时(s) 0 0 21.43 21.43 41.37 19.94 61.84 20.47 82.02 20.18 102.84 20.82 124.46 21.62 146.02 21.56 167.84 21.82 190.21 22.37 208.9 18.69 229.43 20.53 250.77 21.34 270.87 20.1 290.62 19.75 310.68 20.06 备注:V均=2.21m/s Vmax=4.02m/s Vmin=0.48m/s L=46m Y=19m 每信号流速(m/s) 0 0.48 0.77 0.99 1.26 1.46 1.64 1.88 2.08 2.26 2.97 2.95 3.07 3.51 3.83 4.02
22
表6–15 大砻坊 站流速脉动试验记载表 施测时间: 垂线号: 15 测点位置: 0.6h 流速仪公式:V=0.2514N/T+0.0100 施测者:
信号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累计历时(s) 每信号历时(s) 0 0 22.89 22.89 49.05 26.16 69.99 20.94 92.42 22.43 115.96 23.54 138.17 22.21 159.83 21.66 181.36 21.53 203.39 22.03 227.52 24.13 251.83 24.31 273.58 21.75 296.27 22.69 318.02 21.75 备注:V均=1.91m/s Vmax=3.48m/s Vmin=0.45m/s L=48m Y=4.28m 每信号流速(m/s) 0 0.45 0.59 0.97 1.13 1.29 1.59 1.87 2.11 2.29 2.30 2.49 3.02 3.11 3.48 表6–16 大砻坊 站流速脉动试验记载表 施测时间: 垂线号: 16 测点位置: 0.6h 流速仪公式:V=0.2514N/T+0.0100 施测者:
信号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累计历时(s) 0 26.31 49.87 74.99 98.09 122.24 146.59 170.18 191.59 214.62 238.81 23
每信号历时(s) 0 26.31 23.56 25.12 23.1 24.15 24.35 23.59 21.41 23.03 24.19 每信号流速(m/s) 0 0.39 0.65 0.81 1.10 1.26 1.46 1.72 2.12 2.19 2.30
12 13 14 263.12 24.31 286.21 23.09 308.21 22 备注:V均=1.73m/s Vmax=3.21m/s Vmin=0.39m/s L=50m Y=4.29m 表6–17 大砻坊 站流速脉动试验记载表 施测时间: 垂线号: 17 测点位置: 0.6h 流速仪公式:V=0.2514N/T+0.0100 施测者:
2.49 2.84 3.21 信号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累计历时(s) 每信号历时(s) 0 0 23.46 23.46 47.77 24.31 70.33 22.56 91.83 21.5 113.83 22 136.99 23.16 159.55 22.56 182.96 23.41 207.02 24.06 229.99 22.97 252.61 22.62 274.42 21.81 300.42 26 备注:V均=1.75m/s Vmax=3.01m/s Vmin=0.44m/s L=52m Y=4.24m
每信号流速(m/s) 0 0.44 0.63 0.90 1.18 1.38 1.53 1.79 1.94 2.10 2.42 2.68 3.01 2.72 表6–18 大砻坊 站流速脉动试验记载表 施测时间: 垂线号: 18 测点位置: 0.6h 流速仪公式:V=0.2514N/T+0.0100 施测者:
信号数 1 2
累计历时(s) 0 24.05 24
每信号历时(s) 0 24.05 每信号流速(m/s) 0 0.43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2.52 24.93 77.45 24.88 102.33 24.09 126.42 24.53 150.95 22 172.95 24.5 197.45 22.32 219.77 21.56 241.33 22 263.33 21.53 284.86 24.47 309.33 24.47 备注:V均=1.75m/s Vmax=2.89m/s Vmin=0.41m/s L=54m Y=4.21m 0.62 0.82 1.05 1.24 1.61 1.65 2.04 2.34 2.52 2.81 2.68 2.89
表6–19 大砻坊 站流速脉动试验记载表 施测时间: 垂线号: 19 测点位置: 0.6h 流速仪公式:V=0.2514N/T+0.0100 施测者:
信号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累计历时(s) 每信号历时(s) 0 0 25.71 25.71 50.02 24.31 74.21 24.19 97.21 23 121.27 24.06 145.52 24.25 168.56 23.04 193.15 24.59 215.84 22.69 238.99 23.15 262.34 23.35 286.81 24.47 311.02 24.21 备注:V均=1.70m/s Vmax=2.92m/s Vmin=0.40m/s L=56m 每信号流速(m/s) 0 0.40 0.63 0.84 1.10 1.26 1.46 1.76 1.85 2.23 2.40 2.59 2.68 2.92 25
Y=4.18m 表8 流速脉动强度统计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大砻坊水文站大断面垂线精简成果见附表、附图
起点距(m)L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 52 54 56 脉动强度y 2.35 1.95 2.17 2.48 3.35 3.01 2.52 2.37 2.09 1.39 1.72 2.62 3.14 3.26 3.27 3.38 2.90 2.67 2.88 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