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生态文明

2024-09-08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20o8年 辽宁林业科技 20O8 第5期 Journal of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Technology №5 浅谈生态文明 邹学忠 (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101) 摘要:文章阐述了建设生态文明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和民 众述求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追求,从内涵、目标、理念、特征和发展模式等方面诠释了生态文明的理 论,探讨了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提出了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作用巨大。 关键词:生态文明;和谐社会;林业 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714(2o08)05—0036—04 文明是指反映物质生产成果和精神生产成果总 久持续下去,必须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进行大 和,标志人类社会开化状态与进步状态的范畴。换 的转变。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 言之,文明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进步、合理成分的 成为科学发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建设生态文明, 积淀,文明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人类社会生存方式的 从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政绩观和消费观的层面 发展变化。 解决问题,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矛 大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则在认识自然、改造自 盾的治本之举。 然的过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光辉灿烂的文明:以 精神需求:人们在满足物质财富增长愿望的同 石器为标志的原始文明,经历了100万年时间;以铁 时,还有更多的精神层面的需求,人的全面发展包括 器为标志的农业文明,也有近1万年的历史;以蒸汽 人的生态文明观念的确立。优美的生态环境,给人 机为标志的工业文明,则是近300年的事。展望未 们身心带来的愉悦和陶冶是精神需求的重要方面。 来,2】世纪将是实现正在崛起的以高新技术为标志 民众述求: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最 的生态文明的世纪。 为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生态良好是人民群众生理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 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基础条件。喝到干净而充足的 这是我们党对其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 水、呼吸到清新和负氧离子多的空气、吃上绿色和营 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是全面建设小康 养丰富的食品、享受维护心理健康和治疗心理疾病 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现实要求。 1生态文明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执政追求:把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深远 作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作为党执政的新 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理论意义,反映了中国经济社 理念。这一执政理念是在我们党的执政过程中不断 会的发展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和民众述 得到深化和发展的。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 求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追求。 植树造林、实现大地园林化的伟大号召。1981年在 发展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提出加强生态 邓小平同志倡导下,五届全国人大作出了《关于开展 文明建设是因时而生,因势而出。我国人口众多,资 全民义务植树的决定》。江泽民同志发出了“再造秀 源消耗巨大。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社会迅猛发 美山川”的号召,指出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 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付出 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胡锦 了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资源与生态环境容量已不 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以人为本,全 足以支撑现在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长 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 收稿日期:2OO8—06—18 —36一 第5期 邹学忠:浅谈生态文明 2OO8正 又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 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这充分说明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源,经济发展就无法谈起,没有经济发展,和谐社会 发展就失去动力。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保护自然 资源、节约自然资源、科学利用自然资源,维护自然 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生态文明为建设和谐社会创 造维护稳定的条件。 2生态文明的基本理论 进程中,对生态文明的认识不断达到新的高度。 建设生态文明,有着深刻而扎实的理论基础、实 践基础、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也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情况的战 略选择。 2.1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1.1 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生态文明就是指人类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中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遵循人类、自然、社会相互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和社 问和谐发展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所取得的物质与精 会生态系统运转的客观规律建立起来的人与自然、 神成果的总和。也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 人与社会的良性运行机制、和谐协调发展的社会文 谐共生的文化伦理形态。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社 明形式。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生 会生态文明理念的确立程度如何,一个社会走生态 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 文明道路的自觉性如何,标志着这个社会整体的文 生态意识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 明程度和发展程度。 进步观念形态,包括生态意识形态、观念、理念、心理、 ’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道德以及一切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趋向。 人类社会走过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时 生态制度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 代,现在又迎来了生态文明时代。传统的工业文明 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 以人与自然关系失衡为代价,因而必须让位于符合 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 生态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型文明——生态文明。生 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 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相比,克服了工业文明的弊端,将 和作用。 人类发展与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突出 生态行为文明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 了生态环境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 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 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 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 心所欲,为所欲为。  ,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生态环境已无国界,是每 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 个国家、每个地球人都应首要考虑的大前提。生态 力的培育。 文明所体现的是一种更广泛更具有深远意义的平 2.2 生态文明的主要目标 等,即人与自然的平等,当代人之间的平等,当代人 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目标是使自然生态系统和 与后代人之间的平等。当代人不能肆意挥霍资源, 社会生态系统的最优化和良性运行,实现生态、经 践踏环境,必须留给子孙后代一个生态良好、可持续 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的地球。 2.3 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 可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文明,就要 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是在提高人们的生态 既关心人,又关注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携手,生物 意识和文明素质的基础上,自觉遵循自然生态系统 与非生物的共进,过去与现在的统一,现在与未来的 和社会生态系统原理,运用高新技术,积极改善和优 对话,时间与空间的协调,这些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 的重要内容。 系。其中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基础,即把 I.2生态文明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工业文明时代的人类对大自然的“征服”、“挑战”变 生态文明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基础保障。和谐 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共同发展。 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社会的 2.4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 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保 生态文明哲学观认为,人与自然这一对立统一 障。但是,如果没有一个稳定和平衡的生态环境,社 的矛盾体中,既有斗争性(人类向自然索取),又有统 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难以提供人际关系和谐。生 一性(人与自然同步发展),并且是以统一性占主导 态文明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资源支撑。没有自然资 地位的,人类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达 一37— 第5期 辽宁林业科技 21108生 到统一性的目的。 生态文明价值观认为,人的存在不但要对社会、 科技为先导、以生态文明为目标、生态经济社会三大 效益相统一的林业发展模式。国有林区的天然林保 护、集体林区的速生丰产林建设、平原地区的农田林 网化、中西部地区的退耕还林、三北地区的荒漠化防 对他人负责,而且要对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以及生命 赖以生存的环境负责,承担义务和责任,而且因为人 有主观能动性,所以对他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要做 得更好些,这样才体现人的价值的全面性。生态文 明的价值观还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种群对于 治、生物多样性地区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都是典型 的林业生态产业模式。我国的林业生态产业已有长 足的进步,在促进生态建设和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 其他生命以及生命赖以生存的环境都有其不可忽视 的存在价值。 生态文明的道德观认为,人们在生存和发展过 程中,要把人类的道德认识,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 关系,扩延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在 充分认识自然的存在价值和生存权利的基础上,增 强人对自然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增强人们对代内关 系和代际关系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协调人与社会、自 然的关系,达到三者共生共荣、共同发展。 2.5 生态文明的特征 ①范畴的广泛性。从内涵上看,生态文明包括 生态意识文明、生态法制文明、生态行为文明。从外 延上看,生态文明建设是具有多维性指向的有机整 体。它的指向覆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在经济 社会各个领域发挥引领和约束作用。 ②形态的高级性。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更高 级形态。人类创造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历史表 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进程必须经历 的历史阶段,都是以索取和破坏自然为代价换取的, 不可能永续发展。而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共存共 荣共进、和谐发展的文明,必然替代工业文明。世界 工业化发展的成果造成了全球生态危机,严重威胁 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③建设的长期性。生态文明作为新的社会文明 形态,必然经历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历史进程,我国生 态文明建设任务尤其艰巨,其长期性更为突出。 2.6生态文明的产业发展模式 生态文明的产业发展模式是生态产业。生态产 业是为促进全球性或区域性生态平衡,充分利用生 物资源,以生物学为基础,以生态学为指导形成的产 业经济类型。其意义不仅在于能恢复生态循环和减 轻环境压力,更在于能确保人类物质支持系统的可 持续发展。只有主动地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才能最 终富民强国。发展生态产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的需要,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 在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下,林业生态 产业已成为我国生态产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林业生 态产业是生态文明时代林业生产的最佳形态,是以 一38一 业和农民收入中,已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3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生态良好、生态平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3.1 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基础保障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问矛盾的真正解决。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 的保障。而没有一个稳定和平衡的生态环境,社会的 政治、经济、文化都难以提供人际关系和谐的保障。 3.2为和谐社会提供资源支撑 没有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就无从谈起,没有经济 发展,和谐社会发展就失去推动力。生态文明建设的 主要任务,就是通过保护自然资源、节约自然资源、科 学利用自然资源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3.3为和谐社会创造维护稳定的条件 生态灾害、生态危机、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已成 为国际事务的敏感、重大问题,关系各国根本利益,甚 至由此引发战争。由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资源 的紧缺性,国内流域的上下游之间、地区之间也存在 着矛盾。因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 公平享用是国际和国内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 4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作用巨大 森林、湿地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我 国林业肩负着森林保护和培育、湿地保护和恢复、防 沙治沙、治理水土流失、木材生产、野生动植物保护 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任。林业在生态建设中处于 首要地位,承担着提供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 化产品的艰巨任务。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进程 中,林业既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又要当好生态 文化建设的先锋。 4.1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 是大规模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大量以二氧化碳为主 的温室气体,另一方面是大规模破坏森林,严重损害 森林的固碳能力,并因此成为巨大的碳排放源。森 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储库,是最大的吸碳器,也是最 长久的固碳形态。2007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亚 太经合组织会议上从维护全球气候安全的战略高 第5期 邹学忠:浅谈生态文明 20O8盔 度,倡议建立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和持续发展管理网 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4.4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 作用 络,提出到2010年我国森林覆盖率增长到20%的发 展目标。这是对森林在应对气候变暖中作用的充分 肯定,也是林业肩负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4.2在防沙治沙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核心 和基础,也是生态良好的基本标志。森林是世界上 我国是荒漠化、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全国沙漠 化土地174万kIn2。沙害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全国有53万km2可治理的沙化土地,还有32万km2 最丰富的生物基因资源库,发展森林资源对于保护 好珍贵物种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林业对治理水土流失、促进降雨、维护粮 食和水资源安全、推进新农村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 作用。但是,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结构严重 不合理。虽然森林覆盖率经5O多年艰苦努力达到 了l8.21%,但距全球平均森林覆盖率还少近l2个 百分点。林业建设任务异常艰巨,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韩素梅) 的土地有明显沙化趋势,沙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 18.1%,防治任务异常艰巨。 4.3在提供可再生能源上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 作用 森林是仅次于煤、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 已成为各国能源战略的新选择。我国林木生物质能 源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加快发展林木生物质等可 持续能源,对维护石油对外依存度40%的我国的能 (上接第33页) 由表1可见,当BA为3 mg/L、NAA为0.3 mg/L 78.4%。这可能是因为BA浓度大的时候在培养中 起主导作用。根据相关的报道,BA再增大时就会抑 时,蝴蝶兰原球茎的增殖效果最好,增殖系数达5.5; 当BA为5 mg/L、NAA为0.5 mg/L时,蝴蝶兰原球茎 的值为1O时最有利于蝴蝶兰原球茎的增殖。但经 制成苗量[5],本试验并没有观察到此结果,可能是因 为试验中BA的浓度还不够大。 论 的增殖效果也最好,增殖系数达5.3;可见BA/NAA 3结组织培养是蝴蝶兰快速繁殖的主要途径,在合 过5次以后的继代培养发现,在培养基I/2MS+BA 理高效利用有限的外植体的前提下,提高蝴蝶兰原 5 mg/L+NAA 0.5 mg/L中再增殖的蝴蝶兰原球茎, 球茎的增殖率就可以提高蝴蝶兰的繁殖速度。本研 玻璃化现象增多,因此在进行蝴蝶兰原球茎继代培 究表明,蝴蝶兰原球茎的增殖最适培养基为1/2MS 养时应选择培养基为:I/2MS+BA3 mg/L+NAA +BA 3 mg/L+NAA 0.3 mg/L,增殖系数可达5.5。蝴 0.3 mg/L ̄达到最佳的增殖效果。 蝶兰继代成苗率与BA/NAA的值有关,随着BA/NAA 2.2不同激素浓度对成苗量的影响 除了蝴蝶兰原球茎增殖量不同外,还发现不同 培养基中的成苗数也不同,结果见表2。 表2不同激素浓度对蝴蝶兰继代成苗的影响 参考文献: 的值增大而增加,以1/2MS+BA 5 L+NAA 0.1mg/L为继代培养基时成苗率最高,为78.4%。 [1]柴向华,李军,等.金边蝴蝶兰的培养[J].热带农业科学, 2004,24(3):l8—20. [2]谭文澄,戴策刚.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M].北京:中国 林业出版社,1991.47—253.2 [3]王平,吴海红,赵兴华,等.蝴蝶兰组织培养培养基组成 的初步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4,35(1):1O一12. [4]代容春,朱锦懋,陈由强,等.蝴蝶兰试管分株快速繁殖 研究[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3,32(1):23—25. 从表2可以看出,蝴蝶兰继代成苗率与BA/NAA 的值有关,随着BA/NAA的值增大而增加,1/2MS+ BA 5 mg/L+NAA 0.1 mg/L培养基的成苗率最高,为 [5]杨美纯,周岐伟,等.外部因子对蝴蝶兰叶片原球茎状体 发生的影响[J].广西植物,2O02,20(1):42—46. (责任编辑:张素清) 一3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