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课程改革判断题

2020-05-03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01、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02、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03、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04、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的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准。(×)

05、《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06、《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

07、《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08、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09、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 )

10、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11、教师即课程。(×)

12、教师在1~ 6年级年段都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 )

13、教学过程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变革。(× )

14、教师无权更动课程,也无须思考问题,教师的任务是教学。(× ) 1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 )

1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资助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

17、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

18、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

19、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 ) 20、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

21、4~6年级这一年段教学时,应避免复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

22、数学教学时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23、新课标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6年级)、第二学段(7~9年级)、第三学段(10~12年级) ( × )

24、提倡选择性学习是日本数学课程的一大特色(√ )

25、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就是对传统教学的彻底改变。 ( × ) 26、数学在19世纪已经发展成独立的学科。( √) 27、“精讲多练”成为我们普遍的教学模式。…( × ) 28、情感、态度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渗透”、“融合”的关系。 (√ )

29、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是有效的课程资源。 (√)

30、小组合作开始后,教师的角色主要是组织者。 (× ) 小组合作开始后,教师的角色以合作者、引导者为主。 31、让学生掌握知识才是自主学习的本义。 (×) 让学生能够探索、学会探索,才是自主学习的本意。

32、《标准》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从目标结构上看,它立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增加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 √) 33、掌握、了解、理解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 (× ) 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 34、“情感与态度目标”是可以预设的。 (×)

“情感与态度目标” 应该区分预设性目标和非预设性目标。 35、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彼此独立的。 (×)

教学重点与难点常常呈交叉关系,有些是重点而不是难点,有些是难点而不是重点,有些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