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工作研究:新常态下特色小镇建设的内涵分析

2020-01-25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新常态下特色小镇建设的内涵分析

一、引言

在连续高速增长20多年之后,2011年中国经济增速跌破两位数,开始转向7%左右的中高速发展状态,从而进入新常态。在新常态下,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也受到一定挑战,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寻求一种新型的城镇化发展方式。新型城镇化 “新”的要义,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即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从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与区域协同发展、城镇与乡村互动进步的现代化之路。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纲要 (2014—2020年)》明确指出,当今中国,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彼此相辅相成。

但是怎么去建设这样新型的城镇化却没有现成的经验,在各方努力探索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式的背景下,由浙江省 2015年开始大力推进的特色小镇建设经验得到了地方政府和中央的重点关注。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梳理特色小镇建设的发展过程,梳理清楚其内涵,对后续的特色小镇建设经验的推广和理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另外,特色小镇建设是一种新型城镇化的实践探索,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梳理出相关的融资渠道,可以有效解决相关的资金需求,让这样的实践探索能够有效地进行,从而可以带来更多的实践经验,也是各方关注的问题。基于这两方面,本文首先梳理了特色小镇支持政策的演变,讨论了特色小镇的内涵,并进一步总结分析了特色小镇建设的融资渠道。

二、特色小镇的政策演变

目前,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在地方和中央层面得到足够的关注,形成了全国性的政策。但是该政策的形成,其实历经了一段比较长的时期。起初特色小镇建设节奏相对缓慢,地方上的实践探索经验有限,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和推广力度也 不足够。2006年拥有丰富自然旅游资源的云南省,率先提出建设旅游特色小镇,此后直到

2014年的近10年中,中国各个地方也有类似的政策出台,但是主体还是围绕相关的旅游产业或者特色农业,包括2009年四川平武县、2011年甘肃兰州新区、2012年四川都江堰和山东青岛等一些省市、2013年江苏扬州、2014年江苏南京和山东烟台等。

到2015年,特色小镇的建设和支持政策开始出现急剧的变化。随着经济新常态的进一步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求也日趋强烈。浙江省在对新型城镇化的实践探索中,开始了特色小镇的建设步伐。2015年5月,浙江省计划投资1000亿元打造 100个特色小镇,并在随后的6月公布了首批37个特色小镇建设名单。2016年1月,浙江省又公布了第二批42个特色小镇建设名单。

这样大力度的特色小镇建设实践,开始得到中央的关注。2016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在联合发布的 《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并在产业形态、宜居环境、传统文化、设施服务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指出,县级人民政府是培育特色小镇的责任主体,需制定支持政策

和保障措施,整合落实资金,完善体制机制,统筹项目安排并组织推进,由镇人民政府负责做好实施工作。紧接着2016年10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 《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 (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细化了对特色小镇建设的要求,就探索发展路径、打造产业平台、培育经济动能、强化设施支撑、公共服务供给、宜居生态环境、多元主体参与、拓展要素配置等各个方面给予了政策指导和定位,同时也提出要防止 “新瓶装旧酒” “穿新鞋走老路”,要努力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新型小城镇之路。同月1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一批127个特色小镇名单。接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国 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召开特色小 (城)镇经验交流会,在全国范围内交流和推广特色小镇建设的成功经验。相关的政策发展过程,详见表1。

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特色小镇的建设出现爆发式增长,从2015年的37个,增加到2016年102个,2017半年又大幅增加到159个。表2汇集了截至2017年上半年各省市特色小镇的建设数量。特色小镇建设任务重、项目多、资金缺口大,迫切需要发挥市场主体作 用,加大商业金融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小城镇。在中央及国务院各部委全面推动建设特色小镇的政策背景下,国家开发银行先后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 《关于开发性金融支持特色小 (城)镇建设促进脱贫攻坚的意见》,力图通过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开发银行 “投资、 贷款、 债券、租赁、证券、基金”综合服务功能和作用,全

面支持特色小镇建设。2017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中国建设银行又达成合作协议,努力为小城镇建设推进商业金融支持。地方政府和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也充分认识到了商业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坚持用新发展理念统筹指导小城镇建设,加强组织协作,创新投融资体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确保项目资金落地,全面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

三、特色小镇的内涵与特征

1、特色小镇的内涵

目前特色小镇尚无明确定义,从国内外的实践看,其主要指将地域性传统特色资源产业与现代化高端禀赋要素深度融合而打造的产业集聚、旅游开发、人文居住三合一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 (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特色小 (城)镇包括特色小镇、小城镇两种形态:特色小镇主要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特色小城镇是指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单元,特色产业鲜明、具有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建制镇。特色小镇和小城镇相得益彰、互为支撑。浙江省率先建设的特色小镇是指前者意义上的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首批127个特色小镇建设名单则是后者意义上的行政区划镇。

2、特色小镇的特征

特色小镇区别于传统的工业园区,是以特色产业为核心,将特色产业、地域文化、宜居环境和公共配套充分结合,带动该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组织形态,其对于激活本土特色产业和文化内涵、提供高端要素资源配置产品等

具有重大的突破性意义。在建设及运营定位上,特色小镇强调产城融合,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就业人口聚集、地域文化传播为目标,做到产业与旅游业融合、产业与人居环境融合、产业与地域文化融合,形成 “产、城、人、文”各要素全面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可以说,特色小镇的生命力在于各种融合的有机实现,竞争力也在于优势与不足的融合发展。

3、特色小镇融合特色产业与相关产业

特色小镇应着力于聚焦某个自身具有相对优势或比较优势的产业,全力围绕其上下游打造全供应链的产业体系,从而激发小镇经济增长的动力与活力。由此来看,产业的选择是特色小镇建设首要考虑的问题, 地方政府应把本地发展现 状、 市场需求、产业前景充分结合考虑,最大化挖掘当地产业资源,做好小镇定位和规划工作。同时,特色产业要与旅游产业结合,打造双产业驱动引擎。实现各产业的融合发展,是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特色,从而也为打破传统的产业分割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总体而言,目前各个地方的特色小镇建设 (如浙江省, 见 图 1), 主

要集中在现代制造、休闲旅游、传统文化、教育科技 和 商贸流通等方面,相关的“特”色产业,就是立足在这些方面。

4、特色小镇注重融合城市功能与社区功能

特色小镇是现代化的新型城镇化区域,城市功能和社区功能必不可少,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应注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全面提升小镇建设的整体品质和服务供给,打造成设施配套完善、治理能力达标、环境品质宜居、就业土壤肥沃的现代化城镇社区,真正实现产业升级和城市建设融合发展。

5、特色小镇融合不同技能人口

人口聚集是城镇化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关乎特色小镇发展壮大的土壤 是否肥沃 的 关 键 性 指 标。特色产业与旅游产业并重的双产业架构能够带来两种不同的人口聚集模式:一方面,发展特色产业能够从产业聚集的角度充分带动就业人口的显著增长,就业人口自然形成常住人口群体,继而其各方面需求将内生性地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以及地产、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而打牢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模式的人力要素根基;另一方面,旅游产业从外部带来流动性旅游人口,从而形成多样化的消费产业结构,消费产业会吸引大量的服务业就业人口。这两种人口聚集模式的融合将深入影响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可以说是其长远发展的源头活水。

6、特色小镇注重文化内涵的提升

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其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文化要素能够提升小镇特色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对历史传统民俗、文化风貌底蕴的传承和弘扬,能够提升小镇特色产业的含金量和价值外延,能够切实丰富小镇内涵、增强小镇竞争力,在两者的高度有机融合发展下,小镇才能创造出真正的文化附加值,这正是特色小镇的价值所在。

(弘利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