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o15 ̄世…4期) 1期 J0U3 ̄ Y rl工t 程u肚应UNIV用 技用ERSIT Y。 术G学‘I~NEE兀院RING 学SC E取报 NCE NO.1,2015 V01.33 General No.174 鲍照诗歌人物群像论略 李洪连 (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贵州遵义563000) 摘要:鲍照的诗歌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描绘了众多具有鲜明色 彩的人物形象。诗中的人物与诗人有着相似的经历和情感心态,鲍照用多种人物群像抒写了相似的情感 体验,即与现实不合而产生愤懑、不平、孤独、悲凉、哀怨的情愫。主观情感和客观现实的冲突使鲍照诗歌 抒情言志功能最大化,更具表现力。通过研究鲍照诗歌人物群像及其形成原因,可以让我们客观具体地 了解真实的刘宋社会状况和鲍照的情感心态。 关键词:鲍照;人物群像;形成原因 中图分类号: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39(2015)01—0104—07 南朝是中国诗歌史上承前启后、产生新变的重要历史时期,沈德潜称其为“性情渐隐,声色大 开,诗运一转关也”。鲍照是元嘉时期的重要诗人,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元嘉三大家”,他的诗 方面同左思一样唱出了寒士的不平,一方面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元嘉三大家中谢灵运、颜延 之在当时就名满京师,播名远外,鲍照身后才得到公认,钟嵘叹:“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一探其原因,一为鲍照出身寒微。“臣北州衰沦,身地孤贱”[216o他自幼父亲早亡,与母亲和妹妹鲍令晖 相依为命;二为与当时追求的“错采镂金”诗风不合。他的诗风被评为“险急”或“险俗”,也曾被 当时文坛领袖颜延之轻视,原因应为其诗歌风格和内容与当时审美风尚不合。青年时代的鲍照熟悉 诗书,有文思辩才,尽管出身寒微,但在晋宋易代、百废待兴、朝廷用人之际始终保持强烈的建功 立业愿望。鲍照的美好憧憬没有在复杂残酷的现实社会里实现,迎接他的不是锦绣前程,而是坎坷 多艰的人生。虽然如此,他却飞蛾扑火般执着于功名,他愿“凌熄烟之浮景,赴熙烟之明光”(《飞 蛾赋》),追求功名是目标,竭尽全力、不顾一切是途径。高扬理想走进现实,鲍照面对的是现实的 残酷和压抑。谒见刘义庆时也受了一番打击,最后凭借一腔热情和才气终于得到赏识,取得刘义庆 的信任。鲍照所受的打击和压抑、反对土族强权、要求政治平等在诗歌里有充分的体现,唱出了寒 士不平之鸣。同时也表现了社会现实,既有深度也有广度,从这一点上来说已经超出了同时代的其 他诗人。 一、鲍照诗歌的人物群像 鲍照诗今存204首,最能代表鲍照诗歌成就的是他反映现实的诗歌,这些诗真实地反映了社会 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塑造了众多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人物形象。通过研究鲍照诗歌人物群像,可以 让我们了解真实的刘宋社会状况和诗人的情感特征。“鲍照诗歌创作的成就突出地表现在他所反映的 社会现实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同时代的其他很多诗人,对中国诗歌发展有着个人独特的贡献。以 晋末宋初三大诗人而言,陶公以其田园诗沁人心脾,谢客以其山水诗别开生面,明远则以其社会诗 启迪后学。”[31 他的社会诗继承建安文学反映现实、吟咏情性的特点对广阔的社会现实做了深刻的 收稿日期:2015—0l—l7 作者简介:李洪j ̄(1982一),女,贵州遵义人,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先秦魏晋文学。 ・104・ 揭露。 1.羁旅文人群像 倦客羁旅文人形象在魏晋之前的文学作品中早就出现,汉末《古诗十九首》集中体现了羁旅文 人的心理特征。漂泊异乡使每个人都有生命短暂、念旧思乡的情结。“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以 人生命短促和万物永恒相对比,推物及人唱出生命短暂,理想未能实现的悲歌。出身寒微,为官之 路坎坷,尝遍了种种艰辛之苦的鲍照代表了当时挣扎奋斗在政途中的羁旅文人形象。元嘉十六年四 月,临JlI王刘义庆出任江州刺史,鲍照自荐追随。临川王去世后,应义季之召到洛阳。衡阳王去世 后被始兴王征为侍郎,后在孝武帝左右不久因皇室士族不满被外放秣陵令,后出为永嘉令。 鲍照在地方任职,常奔波于赴任、还都和返乡的途中,他两百多首诗歌里都贯穿着羁旅文人的 离别相思之愁。他的诗有很多“孤”、“离”、“悲”、“愁”、“苦”等形容羁旅哀愁的词语。“孤兽啼 夜侣,离鸿噪霜荤”(《还都道中诗三首》一),离家远行,如孤兽离鸿般寂寞孤独。“夜分霜下凄, 悲端出遥陆”(《还都道中诗三首》二),夜深之时,更添悲愁。“久宦迷远JiI,川广每多惧”(《还 都道中诗三首》三),频繁危险的羁旅体验甚至让诗人对汹涌浩瀚的江河产生恐惧。“惊波无留连, 舟人不踌立宁”(《代棹歌行》),江河只让人感到惊恐,唯此无他。“兼涂无憩鞍,半菽不遑食” (《行京口至竹里诗》),日夜兼程,无暇休息,常常饥寒交迫。“畏途疑旅人,忌辙覆行箱”(《登翻 车岘诗》),途中还要小心谨慎,防范他人。可以说,鲍照遍尝羁旅之苦,思乡、劳累、恐惧、担忧 折磨着他的内心。他将自己这样的人称为“旅人”、“行子”、“倦客”、“征人”。“岂伊药饵泰,得夺 旅人忧”(《登黄鹤矶》),“征人叹道遐,去乡偈路迩”(《春羁》),路途遥远,忧愁不尽。“野风 吹草木,行子心肠断”(《代东门行》),尝遍种种愁苦,内心惆怅无比。“推其感物情,则知游子 心”(《日落望江赠苟丞》),由此到彼,推而到己,孤独悲愁之苦蔓延全篇。《梦归乡》“此土非吾 土,慷慨当告谁”,直言内心的孤独愁苦,描绘了一个愁思万分、寂寞孤苦的羁旅文人形象。 鲍照的愁苦一是因为他虽留恋京城但不得不服从安排的无可奈何,“收缆辞帝郊,扬棹发皇京。 狐兔怀窟志,犬马恋主情。抚襟同太息,相顾俱涕零。奉役涂未启,思归思已盈”(《从临海王上荆 初发新渚诗》),相顾flTt ̄i:l雨下,未启程归思满溢,他在去和留之间承受着两难的痛苦;二是因为政 途的坎坷多艰,鲍照出身寒微,想通过努力挤进仕途,所以为人从事总小心翼翼。他在孝武帝身边 时更是唯唯诺诺,小心谨慎,甚至不惜降才迎合主子,《宋书》本传记载:“世祖以照为中书舍人。 上好为文章,自谓物莫能及,照悟其旨,为文多鄙言累句。当时咸谓照才尽。实不然也。”即便小心 翼翼侍奉当朝皇帝,鲍照也没能得到所有人的赞赏和认可,就在他任职舍人短短一年后,皇室和士 族们就以用非其人将鲍照外放为秣陵令,用非其人的借口其实就是鲍照出身寒微。虽然他有远大的 报国之志,但没有享受平等的政治权利,就像一只被掐掉翅膀的雄鹰。羁旅异乡时,鲍照看到了现 实的黑暗不公,“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庶族”的门阀制度更使他内心备受煎熬,“斯志逢凋严,孤游 值曛逼”(《行京口至竹里》)诗中批判了黑暗不公的社会,感情怨愤激烈。鲍照与大多数羁旅游子 一样有着相似的身世和遭遇,思乡之苦和仕途多坎之悲是他们共同的心理体验。 2.都市浪子形象 鲍照的诗还反映了一批未能融进上层社会的都市浪子生活,塑造了一批至老悲哀的都市浪子形 象。鲍照同其他士子们一样,怀着满腔热情渴望建功立业,但始终因为出身寒门备遭压抑,与上流 社会和繁华奢侈的都市生活总是格格不入。挤进上流但总格格不入,他的诗歌一是从关注都市风光 表现浪子与都市的格格不入,如《代阳春登荆山行》: 极眺入云表,穷目尽帝州。方都列万室,层城带高楼。奕奕朱轩驰,纷纷缟衣流。日氛映山 浦,暄雾逐风收。花木乱平原,桑柘盈平畴。攀条弄紫茎,藉露折芳柔。遇物虽成趣,念者不解 忧。且共倾春酒,长歌登山丘。 作者登临荆山头远望帝都,万室林立,高楼耸峙,近观帝都车水马龙,权贵富豪竞相逐流。从 远眺到近观描绘了都市的繁华。但诗人与这繁华的都市格格不入,是被排斥在外的。越是铺陈繁 华,作者内心的悲凉越是深沉。春日美景不但没有让作者感到乐趣,反而更平添许多忧愁,“遇物虽 ・】05. 成趣,念者不解忧”,表达了诗人无论怎样努力也很难融人上流社会的忧愁。 二是以侈靡的都市生活对比突出浪子落寞悲凉的情感特征,如《数诗》: 一身仕关西,家族满山东。二年从车驾,斋祭甘泉宫。三朝国庆毕,休沐还旧邦。四牡曜长 路,轻盖若飞鸿。五侯相饯送,高会集新丰。六乐陈广坐,组帐扬春风。七盘起长袖,庭下列歌 钟。八珍盈雕俎,绮肴纷错重。九族共瞻迟,宾友仰徽容。十载学无就,善宦一朝通。[2]363 鲍照讽刺士族的腐朽生活。诗歌里的士族子弟出舆入辇,饮酒宴乐,笙歌燕舞,受人尊敬,但 却是一个学无成就,只善钻营仕宦的无才无能之人。出身问题直接关系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无关 才能,这对于才秀人微的鲍照来说是一个残酷的现实。 三则直接描写浪子的生活和情感特征。对都市生活的态度,鲍照既是批判同时又是羡慕的。他 希望融进上层社会,但往往因寒微的身份被拒之门外。鲍照生存在社会的夹缝当中,当然能够敏锐 地观察体验到游走于都市的浪子生活和心理特征。都市生活充满种种诱惑,“好酒多芳气,肴味厌时 新”(《代少年时至衰老行》)对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进行铺排渲染,运用绮罗、车马、美女、佳 肴、美酒等词语描绘了都市繁华的酒色生活,最后以今昔对比发表感怀。实际上从题目中可以看到 鲍照对声色生活是以批判的态度给予了否定,时光空流而无所作为。如《代堂上歌行》: 四坐且莫喧,听我堂上歌。昔仕京洛时,高门临长河。出入重宫里,结友曹与何。车马相驰 逐,宾朋好容华。【2ll 诗中主人公曾追逐富贵,游走于上流,但那些皆成往事。诗歌透露着光阴流逝,繁华不再的悲 哀。再如《行药至城东桥》: 鸡呜关吏起,伐鼓早通晨。严车临迥陌,延瞰历城闺。蔓草缘高隅,修杨夹广津。迅风首旦 发,平路塞飞尘。扰扰游宦子,营营市井人。怀金近从利,抚剑远辞亲。争先万里涂,各事百年 身。开芳及稚节,含彩吝惊春。尊贤永照灼,孤贱长隐沦。容华坐销歇,端为谁苦辛。[2l3’ 写出浪子和市井之人一样竭力追求各自目标,所不同的是一个追求利益,一个追求政治理想。 他们各怀理想集于繁华的都市里,备尝艰辛,这正是鲍照的心灵写照。 有的诗还反映都市浪子们对人情冷漠、世态炎凉的情感体验,如《代街行》: 伫立出门衢,遥望转蓬飞。蓬去旧根在,连翩逝不归。念我舍乡俗,亲好久乖违。慷慨怀长 想,惆怅恋音徽。人生随事变,迁化焉可祈。百年难必果,千虑易盈亏。嘲埘 繁华的都市人头攒动,大家都争名逐利,而这一切却与出身寒门的作者无关。人生多艰更让作 者体会了“念我舍乡俗,亲好久乖违”的人情冷漠。鲍照的诗里还描写了一批不以自身才能获取名 位的人并提出了批评,如《咏史》: 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百金不市死,明经有高位。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仕子影华 缨,游客竦轻辔。明星晨未唏,轩盖已云至。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寒署在一时,繁华及春 媚。君平独寂寞,身世两相弃。【2] 这首诗批判了那些靠明经得高位、争名逐利、生活奢华的仕子游客,赞扬了安贫守道的严君 平,诗歌以豪侈的京城生活和君平的清贫形成鲜明对比,揭露黑暗现实,表达了诗人不流于俗的高 洁情操。 3.侠士群像 鲍照的诗歌还有一部分塑造了侠士形象。鲍照虽出生寒门,但早年的他慷慨高扬、壮志满怀, 也写下了充满壮志豪情的诗篇。“余当二十弱冠辰,莫言草木委冬雪,会应苏息遇阳春”,诗人意气 风发、满怀壮志豪情。然而现实击碎了鲍照构筑的理想大厦,《代结客少年场行》就是其中一篇代表 作。《结客少年场行》是乐府旧题,写游侠题材,源自曹植《结客篇》:“结客少年场,报怨洛北 芒。”鲍照拟作乐府旧题,也写游侠的经历和心理睛感,将自己遭遇与游侠经历结合,寄予了强烈的 愤懑哀伤: 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钧。失意杯酒间,白刃起相雠。追兵一旦至,负剑远行游。去乡三十 载,复得还旧丘。升高临四关,表里望皇州。九涂平若水,双阙似云浮。扶宫罗将相,夹道列王 .106・ 侯。日中市朝满,车马若川流。击钟陈鼎食,方驾自相求。今我独何为,坎壤怀百忧。嘲 诗中游侠少年血气方刚,因持刃相斗而被追兵追捕,无奈之下只得负剑远游。三十年过去了, 曾经的勇猛少年早已退却了往日的血气任性,他用冷峻的目光注视着繁华却与他相离的皇州,皇城 内楼阙高入浮云,扶宫罗列,车水马龙,权贵们蝇营狗苟,争附豪贵。看到这一切,再想到自己的 遭遇,鲍照充满愤懑但却无可奈何,内心不免坎壕怀忧。诗歌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以持刃相斗表 现游侠的侠气,后一部分以坎凛怀忧的内心情感表达了侠士对现实的不满。全诗透出强烈的悲剧气 氛,这正是鲍照身世遭遇在诗中的反映。 鲍照笔下的游侠形象是英勇爱国的。在《代陈思王白马篇》里,鲍照塑造了一个英勇爱国的游 侠形象。边城军情紧急,游侠骑马飞奔相救,他心急如焚,时刻关心前线军情,表现了强烈的爱国 之情和建立功业之心。再如《拟古》第三“石梁有余劲,惊雀无全目”两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幽并 少年的武艺高强。通过描写和赞颂武艺高强、忠勇爱国的幽并少年,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政 治理想。 4.将士群像 鲍照诗歌塑造了许多将士形象。“鲍照生活在南北朝对峙时代,民族矛盾在社会诸矛盾中居于 首位,斗争异常尖锐复杂。面对国势阽危的残酷现实,他和当时许多爱国志士一样,对北伐大业 极为关注,写下很多有关边疆斗争的光辉诗篇。”口l2眈南北朝分裂、宋魏对峙期间发生过许多次南北 战争,不少文人都满怀壮志摇旗呐喊。鲍照之前,谢灵运就曾上书请求北伐,不少文人皆支持北 伐战争。鲍照曾随始兴王出镇京口,京口当时是南北朝战争的前沿阵地,这让鲍照无比兴奋,挥 笔写下了《代出自蓟北门行》,诗歌描写了边塞战士以死报国的决心和渴望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这与慷概激昂的建安诗风一脉相承。“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说明 边城战事紧急的情况。“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描写全军将士严正 以待,用天子怒渲染气氛严肃紧张。“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运用 比喻形容队伍井然有序、战士们不畏风霜。“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 张”描写了激烈的战斗场面,战场之上飞沙走石,英勇将士们隐没在激烈的搏斗之中,朱熹在 《朱子语类》中称为“分明说出边塞之状,语义峻健”。“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 身死为国殇”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报国为国家忠良,既是歌颂战士,也是鲍照自己的愿望。全诗采 用典型事件营造紧张氛围,运用比喻白描突出战斗的激烈,既有大局概括又有细节刻画,场面惊 心动魄,“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也成为了志士仁人忠诚爱国的誓言。全诗风格呈雄浑悲壮之 势,犹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 虽然将士奋力拼搏,但是国家却没有奖赏和鼓励年老归乡的将士。这些出生人死于沙场,归来 却遭见弃的群体引起了鲍照的关注,通过这一群体形象的塑造,反映了残酷的社会现实和深深的不 满,最具代表性的是《代东武吟》: 主人且勿喧,贱子歌一言:仆本寒乡士,出身蒙汉恩。始随张校尉,召募到河源。后逐李轻 车,追虏出塞垣。密途亘万里,宁岁犹七奔。肌力尽鞍甲,心思历凉温。将军既下世,部曲亦军 存。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复论。少壮辞家去,穷老还入门。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昔如鞲上 鹰,今似槛中猿。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弃席思君幄,疲马恋君轩。愿垂晋主惠,不愧田子魂。 诗歌写了一位征战一生,在战场上出生人死,年老而归的士兵的痛苦。少年出征,年老还归, “历叙征役远塞之劳,穷老还家之苦,至篇未复怀恋主之情,而犹有望于恩惠”口” 与汉乐府《十五 从军征》一样表达了一位老战士役满还乡时物是人非、青春消逝的感慨。不同的是本诗用第一人称 更具感染力和真实性反映了将士老而见弃的残酷现实,既反映了百姓疾苦怨愁,又揭露了统治者横 征暴敛,诗歌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文关怀。诗歌分为两部分,前部分叙述少年出征,征战沙场 的艰苦军旅生涯,后部分叙述将士年老归家。“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曾经叱咤沙场的战士如 今尽显苍老之态,生活贫困,岁月流尽,物是人非。整首诗歌情感悲凉,正面讲述老战士的悲凉晚 景,也从侧面批评统治者的冷血寡恩,表现诗人慷慨不平之气。 ・】07・ 5.女性群像 鲍照笔下的女性形象可谓是类型众多、光彩照人。有向往爱情的年轻女子,如“春山茂,春日 明……两相思,两不知”(《代春日行》)描写了阳春季节、万物复苏之时年轻的女子赏春游春的情 景,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格调轻快活泼。“体君歌,逐君音,不贵声,贵意深”(《代夜坐 吟》)以简明质朴的语言描写坠人爱河的女主人公细腻甜蜜的情感;有的写女性爱情的忠贞,“刎绣 颈,碎锦臆,绝命君前无怨色”(《代雉朝飞》)。情感直率强烈,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不 渝。 鲍照也有反映女性悲苦遭遇的弃妇诗。早在《诗经》里就有弃妇形象,鲍照不仅反映了这一普 遍的社会问题,还塑造了鲜明饱满、极具个性的女主人公形象,“今日见我颜色衰,意中索寞与先 异”(《拟行路难》其九)。诗中女主人公年老色衰被抛弃,但她并未因此而一味忍受消沉甚至如 《谷风》女主人公那样眷恋不舍,而是勇敢地接受了残酷的命运和现实,并且发出“还君金钗碡瑁 簪,不忍见之益愁思”的决裂之辞,塑造了自尊坚强、勇敢面对现实、血肉丰满的女性形象。 鲍照早已认识到女性当时的依附性本质,即使是贵族女性也无法摆脱依附者的身份和角色。《代 陈思王京洛篇》里描写了得宠的贵族女性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以“古来共歇薄,君意岂独浓”暗 示了女子将遭弃的残酷现实,作者理性道出本质,从侧面批判了统治阶层的寡恩。鲍照对广大女性 的痛苦遭遇是深表同情的,“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拟行路难》其二)将女性的不 幸和自己的遭遇结合唱出了悲凉哀怨之歌,如《代白头吟》: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何惭宿昔意,猜恨坐相仍。人情贱恩旧,世议逐衰兴。毫发为一 瑕,丘山不可胜。食苗实硕鼠,点白信苍蝇。凫鹄远成美,薪刍前见陵。申黜褒女进,班去赵姬 升。周王日沦惑,汉帝益嗟称。心赏犹难恃,貌恭岂易凭。古来共如此,非君独抚膺。【2I1 与《白头吟》哀怨凄楚感情基调不同,鲍照将人生多艰、仕途不顺的内心情感融人诗中,揭露 和讽刺了世道人心和炎凉世态。诗中妇人的悲怨也是诗人的悲怨,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还有一些诗反映了思妇生活和情感。《代北风凉行》中女主人公严状打扮,因为丈夫将要离开, 何时归,颜色衰,是她们担心的问题。让我们联想到瑟瑟凉风中少妇严状送夫、眉头紧蹙的哀伤凄 凉情景。丈夫远行,留下忍受相思之痛的妻子独守空房。“膏沐芳余久不御,蓬首乱錾不设簪” (《拟行路难》十二)描写思妇痛苦的相思之情,诗中的女子同《伯兮》中首如飞蓬的女主人公一 样朝暮思念着心上人。再如《绍古辞》(孤鸿散江屿)“芳岁犹自可,日夜望君归”也是描写了思妇 思夫之情。 鲍照诗有一部分还描写了歌女和妓女的生活,如《学古诗》:“会得两少妾,同是洛阳人。嫒绵 好眉目,闲丽美腰身……调弦俱起舞,为我唱梁尘”。南朝商业发达,漂泊在繁华都市里,诗人遇到 了两位歌女,她们为生计以卖唱为业,同样忍受着漂泊思乡之苦,这让鲍照产生同命相惜的同情之 心。对卖身的妓女,鲍照也表达了同情,“丝管感暮情,哀音速梁作”(《夜听妓》)妓女孤苦无依 的处境,让作者产生悲凉哀婉的感情。 古代妇女的命运往往与她们的爱情婚姻生活密切相关,鲍照从女性的婚姻爱情生活出发,反映 她们的现实生活。她们有的沉浸在爱情的幸福之中,有的忍受着和爱人的离别相思之苦,有的承受 着被抛弃之痛,有的追于生计不惜忍受侮辱……鲍照的诗表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同情。 二、鲍照诗歌人物群像的形成原因 鲍照的诗歌内容广泛,塑造了许多人物群像,细观这些人物群像都有着鲍照的影子。鲍照用多 种人物群像抒写了相似的情感体验,即与现实不合而产生愤懑、不平、孤独、悲凉、哀怨的情愫。 主观情感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冲突使鲍照诗歌抒情言志功能最大化,更具表现力。鲍照诗歌人物群像 的形成有以下因素: 1.仕途的不平 鲍照的寒士之志在刘宋以文人仕的政治环境中有了实现的可能。鲍照出生于东晋末,主要活动 ・108・ 于宋文帝和孝武帝时期,宋文帝好儒雅爱文艺,他当政时期把文学提升至与传统儒学相等的地位。 这样一来,文人们就可通过文才走进仕途,以文人仕成为文人们获得功名地位的一种有效手段。身 为寒门的鲍照不得不把文学作为进入仕途的最有利的途径。“照始尝谒义庆未见知,欲贡诗言志,人 止之日:‘卿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照勃然日:‘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大 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于是奏诗,义庆奇之。赐帛二十匹, 寻擢为国侍郎,甚见知赏。” 他通过奏诗谒见刘义庆,虽然曲折但最终成功,可见鲍照干谒躁进之 心颇为强烈。 鲍照这种强烈的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感铸造了诗歌中的游侠、将士群像,他们都有着强烈的爱国 精神和建功渴望,但内心深处又是孤独的。鲍照虽然进入仕途,甚至和当时名望显著的颜延之,贵 公子王僧达等人都有交往,颜延之曾经让鲍照品评他和谢灵运诗歌的优劣,足以说明鲍照在当时已 经取得了一定的地位,走进了上层社会。但这并不表示鲍照已经完全融人了上层社会,孝武帝之前 他一直沉沦下僚,这也让他有一种与都市格格不入之感,这种情感表现在他的诗歌都市浪子群像 中。仕途不平,他“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怨愤不平又无可奈何。他有着寒士最深彻的悲 痛,竭尽全力、不顾一切走进仕途,但强烈的追求却在现实的可能之间存在巨大的反差,让在鲍照 追求功名而不得的矛盾痛苦中徘徊。 《拟行路难》十八首可谓是鲍照一生仕途不平的真实写照。“这里有对自身遭遇的叙说,有对寒 士不遇的愤懑的抒写,有对人生无常的悲哀,对现实不平之气的倾吐,而归根结底,都是落实在世 路的艰难上,无论是写自己还是写他人,写闺中的思妇还是从军的老兵,都是落笔在其流离心态这 与自身经历相通之处,如此统观此组诗,则诗人的目的正是要借这种种角色从不同的侧面集中地 抒写不同的生活境界中共同的人生悲哀。”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使鲍照诗歌情感激荡,追求功名的挫 败感无法消减,遂形成多类人物群像,以表作者愤懑失望、悲凉孤独之感。 一2.现实的压迫 在鲍照之前,也有许多仕途坎坷的文人和表现人生思考的作品,如汉末《古诗十九首》、阮籍和 陶渊明。汉末以来,文人们都在思考人生意义,表露自我追求。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是他在 特定的时代环境中展开的深刻思考。他认为每个人都有面对不可避免的痛苦,这痛苦来自社会现 实,也来自人生命的毁灭。所以在阮籍的《咏怀》诗里,渗透着深刻的人生悲剧感,这种情感基调 贯穿在整组《咏怀》诗。东晋陶渊明也看到个体生命在社会现实里的被压迫,但他并没有像阮籍一 样落人不可自拔的深渊,而是结合老庄顺应自然思想将生命情怀寄托在自然里,在自然田园中寻找 生命的真正意义。 鲍照对人生意义、生命价值的思考不如阮籍和陶渊明透彻深刻。“夷世不可逢,贤君信爱才”, 他认为实现人生价值最直接的方式便是走进仕途,他以为元嘉盛世会给自己展示才能的机会。但出 身限制了他建功立业的机会,虽然千辛万苦踏上政途,但深有格格不入之感。鲍照的理想与现实的 矛盾冲突使他有强烈的被压迫感。鲍照拼尽全力挤进仕途,但政治生涯一直不平。他先后跟随临川 王、衡阳王、始兴王、孝武帝、临海王等,侍从多位主子让他备受羁旅生活之苦,反映在诗歌中就 有很多羁旅行人的诗作,表现了他政途悲凉、孤独、沧桑之感。始兴王和临海王的谋反被诛更让鲍 照对统治集团内部血雨腥风的权利争斗深感忧惧,也感到自己孤独彷徨、无可依靠。 现实的压迫是文人们都要面临的问题,陶渊明、谢灵运以哲学思想淡化人生悲剧感和现实压迫 感。但鲍照无法用哲学关照自己以求解脱。他热衷功名,一如既往、至死不渝。他在《飞蛾赋》里 以奋不顾身扑火的飞蛾表现绝不甘心、不从命运的顽强精神。个体与现实的冲突越深重,张力也就 越大,作品情感也就越激荡。深重的矛盾冲突使鲍照在作品以多个人物群像表达诗人悲哀、不平、 激荡的情感。“鲍照的一生,作为一个寒素求功名者,其社会地位始终是不稳定的,这种颠沛流离的 生活极其心态,也与当时人们接受南朝民歌的流寓心态相适应。”[5]202 一“鲍照是一位具有卓越艺术才华、丰富的创造力的诗人……像鲍照这样低微门族出身的文士,则 方面充不了“清望”,另一方面也不想充“清望”,他们心里有什么愿望,口里就怎么说,诗文里 ・】09・ 也就怎么写O”嗍主观和客观的反差使鲍照的诗产生极大的张力,他的诗既反映了普通百姓的悲哀,同 时又把自己的理想和怨愤寄托在诗中的人物群像上。在这些人物群像里,都能看到鲍照的影子。他 的诗有羁旅他乡苦苦追求的游子,有在繁华都市的夹缝里艰难生存的浪子,有从战场上回乡孤老无 依的将士,有骁勇善战精忠报国的侠士,也有受压迫地位低下的女性……鲍照活动范围宽广,阅历 丰富,接触到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上至皇帝下至平民妓女,他都以敏锐的观察和充满人文精神的同 情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既有深度也有广度,明显继承建安风骨反映现实、吟咏情性特征,这正是 让他的诗高于同时代其他士族诗人的突出原因。 鲍照的诗对后世诗歌产生积极影响,但他的诗歌在当时却没有引起多大重视。“事实上齐梁的宫 体诗与鲍照的情诗间也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尽管如此,鲍照诗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操调险急,雕 藻淫艳’的风格与新变派的‘清采’理想仍有很大的差别,因而仍然遭到萧子显的非难与攻击。” 1历 史证明,鲍照凌厉之诗深得后世文人的赞赏,杜甫用“俊逸鲍参军”、清刘熙载以“孤蓬自振,惊沙 坐飞”赞美、称许他的诗歌。在《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中萧涤非先生评价道:“当南朝绮罗香泽之 气充斥弥漫之秋,其能上追两汉,不染时风者,我得一人焉,日鲍照。”对鲍照提出了正确客观的评 价,“足以说明鲍照诗歌俊逸豪放、奇骄凌厉的艺术风格在中国诗学史上的突出地位”。 参考文献: 【l】曹 旭.诗品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290. 【21 ̄ ̄g照.鲍参军集注[M】.钱仲联,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张松如.中国诗歌史(魏晋南北朝)[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 【4】李延寿.南史fM】.北京:中华书局,1975:卷十三,列传第三. [5]陈桥生.寅Ij宋诗歌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7. [6敞志熙.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述[M】 匕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35. [7]陈伯海,等.中国诗学史(魏晋南北朝卷)[M】.厦门:鹭江出版社,2006:146. 【8】袁行霈冲国文学史[MI.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6. On The I.0elliS of Bao Zhao Characters Li Hong-lian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Communication of Zunyi Normal University,Zunyi,Guizhou563000,China) Abstract:Bao Zhao poetry reflects a broader social reality,has a certain width and depth,but also por- trays many characters with distinctive color.The characters and the poet in the poem had similar experiences and feelings with various figures of BaoZhao writing a similar feeling,namely and reality differ and generate anger,injustice,lonely,desolate,sad feelings.The conflict of subjective feelings and objective reality of Bao Zhao S poetry lyrical function maximization,more expressive.Through the study of Bao Zhao poetry characters and the reasons for its formation,allows US to objectively and speciifcally know Liu Song real social situation and Bao Zhao’S feelings. Key words:Bao Zhao;Characters;Cause of Formation (责编:谭本龙责校:张永光) ・1l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