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能否解除终身禁驾?

2022-06-26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饮酒后逃逸或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都可能被终身禁驾,这是严重违法行为,对公共安全有严重危害。被吊销驾照后,因饮酒后驾驶或醉酒驾驶机动车被吊销驾照的,5年内不得重新申领。因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被吊销驾照的,10年内不得重新申领。终身禁驾必须满足违反交通安全法律规定发生重大事故、构成犯罪、逃逸行为三个条件。终身禁驾是无法解除的,一旦被禁驾,终身不能再申请驾驶证。

法律分析

一、哪些行为可能被终身禁驾?

一是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构成犯罪的;二是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上述两种情形都是严重、恶性的违法行为,对公共安全危害大,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后果严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因此规定终身不得再申请驾驶证。

二、因酒后或醉酒驾驶被吊销驾照后,能否重新申领驾驶证?

因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依法被吊销驾驶证的,5年内不得重新申领;因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依法被吊销驾驶证的,10年内不得重新申领。

提醒: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终身不得申请驾驶证。

三、终身禁驾的条件

据介绍,“终身禁驾”就是“终身不得重新考取机动车驾驶证,终身不能驾驶机动车”。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条第一款及第二款的规定,终身禁驾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对此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认定。

2、构成犯罪。被终身禁驾者在重大交通事故中负主要责任或全部责任,其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特殊情况下,同等责任的也可以构成交通肇事罪。

3、造成交通事故后实施了逃逸行为,其目的是故意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而对于一般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只能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条的规定对逃逸人进行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拘留15日的处罚。

四、终身禁驾可以解除吗

驾驶员被终身禁驾后是解除不了的。

在看完了上文后,大家此时对“终身禁驾可以解除吗”这个问题,已经有所了解吧。机动车驾驶者一旦被终身禁驾了,那么就是不能被解除的,换言之,这辈子都不能再考取驾驶证,开车上路了。

结语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构成犯罪或者饮酒后或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行为,将被终身禁驾。终身禁驾是一项严厉的惩罚措施,旨在保护公共安全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被终身禁驾后,驾驶员无法重新申领驾驶证,无法驾驶机动车上路。因此,我们应该始终遵守交通法规,不酒驾、不逃逸,以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法律依据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2021修订):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三条 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领机动车驾驶证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予受理或者不予办理,处五百元以下罚款;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领机动车驾驶证。

申请人在考试过程中有贿赂、舞弊行为的,取消考试资格,已经通过考试的其他科目成绩无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千元以下罚款;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领机动车驾驶证。

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收缴机动车驾驶证,撤销机动车驾驶许可,处二千元以下罚款;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领机动车驾驶证。

组织、参与实施前三款行为之一牟取经济利益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十万元。

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校车驾驶资格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予受理或者不予办理,处五百元以下罚款;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校车驾驶资格。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校车驾驶资格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撤销校车驾驶资格,处二千元以下罚款;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校车驾驶资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章 车辆和驾驶人 第二节 机动车驾驶人 第二十四条 机动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未达到12分,所处罚款已经缴纳的,记分予以清除;记分虽未达到12分,但尚有罚款未缴纳的,记分转入下一记分周期。

机动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2次以上达到12分的,除按照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扣留机动车驾驶证、参加学习、接受考试外,还应当接受驾驶技能考试。考试合格的,记分予以清除,发还机动车驾驶证;考试不合格的,继续参加学习和考试。

接受驾驶技能考试的,按照本人机动车驾驶证载明的最高准驾车型考试。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2021修订):第五章 机动车驾驶人管理 第三节 校车驾驶人管理 第八十八条 机动车驾驶人申请取得校车驾驶资格,应当向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确认申请信息,并提交以下证明、凭证:

(一)申请人的身份证明;

(二)机动车驾驶证;

(三)医疗机构出具的有关身体条件的证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