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的自动顺延可分为法定顺延和约定顺延。法定顺延是指在特殊情形下,合同期限顺延至情形消失时终止;约定顺延是指双方未异议时,合同条件自动顺延达成一致。法定顺延是自动变更,不需要再续签合同,约定顺延是新合同期限开始。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约定顺延合法有效,对双方有约束力。
法律分析
自动顺延不需要约定,如合同到期后双方依旧遵照该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义务的就是自动顺延,但任意一方均可随时终止合同关系。根据法律的规定,一般将劳动合同的自动顺延分为法定顺延和约定顺延两种:劳动合同的法定顺延是指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由于一些特殊情形的出现,使该劳动合同的终止受到限制,必须顺延至相应情形消失时终止。法定顺延的劳动合同,应当理解为劳动合同期限的自动变更,即事实形成而不需要通过双方再续签劳动合同予以确认,不是续签劳动合同的行为。同时,劳动合同的法定顺延期间应当理解为在原劳动合同期限之内。劳动合同的约定顺延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任何一方未就合同的终止提出异议,则自动顺延原劳动合同条件而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可见,该种约定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只是该种约定应当理解为原劳动合同条件的顺延,依法应当为新的劳动合同期限的开始。
拓展延伸
合同终止后,是否可以继续执行?
根据普遍法律原则,合同一旦终止,通常意味着合同的法律约束力已经消失。因此,一般情况下,合同终止后是不可以继续执行的。然而,在特定情况下,根据法律规定或双方协商,合同可能存在一些例外情况。例如,合同中可能包含有关终止后的附加条款,允许双方在特定条件下继续履行合同义务。此外,当合同终止后,双方也可以通过协商达成新的协议,以继续合作或解决未完成的事项。因此,在具体情况下,是否可以继续执行合同需要根据相关法律和合同条款进行具体分析和解释。
结语
根据普遍法律原则,合同一旦终止,通常意味着合同的法律约束力已经消失。然而,在特定情况下,根据法律规定或双方协商,合同可能存在一些例外情况。例如,合同中可能包含有关终止后的附加条款,允许双方在特定条件下继续履行合同义务。此外,当合同终止后,双方也可以通过协商达成新的协议,以继续合作或解决未完成的事项。因此,在具体情况下,是否可以继续执行合同需要根据相关法律和合同条款进行具体分析和解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具备以下条款:(一)劳动合同期限;(二)劳动内容;(三)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四)劳动报酬;(五)劳动纪律;(六)劳动合同终止条件;(七)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其他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