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蓝色的多瑙河》管弦乐曲
江西省横峰县二中 程立勇
教学内容:音乐欣赏:管弦乐曲《蓝色的多瑙河》
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本曲,使学生初步乐曲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什么是圆舞曲等音乐常识。
2.通过欣赏本曲,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欣赏乐曲的同时展开一定的联想。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 教师先弹奏一首圆舞曲类型的小乐曲,结束后提问:a刚才老师弹奏的歌曲每小节有几拍?b如果将这样的乐曲拿来伴舞也就是说将他看作一首舞曲的话,那它应该是一首四拍子的舞曲呢?还是一首三拍子的舞曲?
总结:其实三拍子的舞曲有它自己专用的名词:圆舞曲也叫华乐兹(waltz)板书:圆舞曲是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曲。17、18世纪流行于维也纳宫廷,19世纪起风行于欧洲各国,她的特点一般为节奏明快,旋律流畅速度为小快板。我们今天这节课的主要任务也是欣赏一首世界闻名的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在欣赏乐曲的同时,我将同大家一起领略多瑙河上美妙的异域风情。板书:标题,作者
2. 作者生平
在以前的音乐欣赏课上,我和同学们讲过,如果要较好的欣赏了解一部音乐作品,如果条件的话,最好能了解一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同样为了能让我们更好的欣赏这部作品,我也找了一些关于这首圆舞曲的作者和创作背景的资料,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他们。首先是这首圆舞曲的作者生平。板书:作者生平。约翰.施特劳期[johann strauss]奥地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兼指挥家。于1825年10月25日生于维也纳一个音乐家的家庭里。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是维也纳舞蹈音乐作曲家之一,他自己组织乐队,在国内外宫廷舞会、公园演奏,颇负盛名。老约翰原想培养自己的儿子当银行职员,但小约翰却觉得自己非常喜欢音乐,所以他就跟他父亲乐队的队长学小提琴,又跟一位捷克的作曲家学习作曲。在他十九岁的时候他就有了自己的一个十五人的乐队当众表演他自己的作品,同他父亲的乐队分庭抗礼了。1849年,他的父亲去世后,他便负责领导他父亲的乐队,从此,他不断地创作乐曲,拉小提琴以及指挥自己的乐队,接受国内外无数次的定期邀请到处巡回演出。他演出活动的活动的最高潮,是在1872年到美国的访问,据说他在波士顿指挥十四场音乐会演出,音乐会在特地建造的大厦举行,可以容纳十万个听众,而演奏者竟有二万人之多,为此,安排了一百名指挥给他当助手,盛况确实可谓空前。约翰。施特劳斯于1899年6月3日在维也纳逝世,时年七十四岁。他的作品一共有五百首左右,其中圆舞曲就有一百七十首,可以说圆舞曲是他创作的核心,他成功的创造了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介绍维也纳圆舞曲:这是一种音乐的结构形式,它的结构是:前有序曲,中间有四五首小圆舞曲连成的主体,后页有尾声。我们今天欣赏的作品就是一首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风格的作品。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板书:创作背景
3. 创作背景。
这首作品的创作时的背景与1866年爆发的普奥战争有关系,在1866年七月的一场战役中,奥地利战败,当时悲哀,沉闷的气氛笼罩着维也纳,1867处维也纳男声合唱团的指挥要求小施特劳斯创作一首充满生命活力的合唱曲,据说作者受了当时一位诗人的一首诗的最后一句的启示作成,可惜词作者的词填的很不好,因此初演时反映很冷漠。但在第二年的法国万国博览会上,改成管弦乐曲的《蓝色的多瑙河》取得巨大成功,从那时起一直到今天,这首乐曲依然是世界音乐舞台,特别是每年元月一日,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的新年音乐会上的常演曲目,不过,一般来说,这首作品的器乐曲比它的合唱曲更为常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