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释是指在被逮捕的人提供担保或接受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将其释放,类似于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一定刑期后,因悔改表现而提前释放的制度。保释是在法院判决前适用,而假释是在法院判决后适用,两者适用条件、期限和决定机关也不同。
法律分析
一、什么是保释
保释,又叫做取保候审,是指在被逮捕的人提供担保或接受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将其释放的制度,是英美法系中的,类似于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二、什么是假释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假释在我国刑法中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正确地适用假释,把那些经过一定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必要继续关押改造的罪犯放到社会上进行改造,可以有效地鼓励犯罪分子服从教育和改造,使之早日复归社会、有利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三、保释和假释有什么区别
1)适用对象不同:假释是针对已经被法院判决的;而保释还是在法院判决前,即侦查或者审查起诉阶段。
2)期限不同。
3)适用的条件不同
4)适用的机关或者说决定的机关不同。前者一般是由监狱提出,报法院批准,后者一般是公检法三机关都有权。
拓展延伸
保释和假释的区别及其影响
保释和假释是刑事司法系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尽管它们都涉及到被判刑人的临时释放,但它们在实施方式和影响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保释是指在被判刑人等待审判期间临时获得自由的一种安排。保释可以通过交纳保释金、提供担保人或遵守特定条件等方式实现。保释的目的是确保被告人在等待审判期间不会逃离,并且可以继续履行家庭、工作或其他社会责任。
相比之下,假释是指在被判刑人已经服刑一部分后,根据特定条件提前获得释放的一种安排。假释通常需要被判刑人表现出良好的行为记录,并接受监督和社区服务。假释的目的是帮助被判刑人逐步重新融入社会,并通过监督和支持减少再犯率。
这两种制度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保释主要影响被告人在等待审判期间的自由和生活,可以使其继续工作、照顾家庭等。然而,保释也可能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风险,因为有些被释放的人可能会再次犯罪。
相比之下,假释的影响更加深远。它为被判刑人提供了重新开始的机会,帮助他们逐步恢复自由和社会地位。然而,假释也需要严格的监督和条件,并要求被判刑人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改造计划,以确保他们能够成功重新融入社会。
综上所述,保释和假释在实施方式和影响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保释主要关注被告人在等待审判期间的自由,而假释则更注重被判刑人的改造和重新融入社会。两者都有其正面和负面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决策。
结语
保释和假释是刑事司法系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保释是指在被判刑人等待审判期间临时获得自由的一种安排,而假释是指在被判刑人已经服刑一部分后,根据特定条件提前获得释放的一种安排。保释主要关注被告人在等待审判期间的自由,而假释则更注重被判刑人的改造和重新融入社会。两者都有其正面和负面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决策。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五节 逮 捕 第一百三十三条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提请批准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对于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提请批准逮捕。
公安机关在根据第一款的规定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时,应当对犯罪嫌疑人具有社会危险性说明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七章 附带民事诉讼 第一百零二条 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保全措施,查封、扣押或者冻结被告人的财产。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或者人民检察院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六十六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