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工资拖欠行为的法律界定

2022-07-20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拖欠工资是违法行为,用人单位应在30天内结算工资。拖欠工资需支付赔偿金,按拖欠金额的50%到100%计算。劳动法规定了侵害劳动者权益的情形,如克扣工资、拒不支付加班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等,违法者需支付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和赔偿金。

法律分析

公司只要拖欠工资就是违法的,不论时间长短。用人单位应当在自然月结束的30天内结算工资,超过30天即构成拖欠工资。拖欠工资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但是用人单位拖欠工资一般没有赔偿,只要把拖欠的工资在劳动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间内发放给劳动者就可以。但是如果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放,则需要按照拖欠工资的百分之五十到一百进行赔偿。法律依据《劳动法》第九十一条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拓展延伸

工资拖欠行为的法律责任与救济措施

工资拖欠行为的法律责任与救济措施是指在劳动关系中,雇主未按时支付员工工资所引发的法律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雇主对工资拖欠行为承担着法律责任。雇主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期限和方式支付工资,并且不得拖欠或减少工资。如果雇主违反了这些规定,雇员可以采取多种救济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些措施包括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裁、提起劳动诉讼等。同时,法律还规定了雇主应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包括支付拖欠工资的滞纳金、赔偿金等。保障员工的工资权益是法律的底线,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

结语

拖欠工资是违法行为,用人单位必须在30天内结算工资。如果未及时支付,劳动行政部门可要求支付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责令支付赔偿金。根据《劳动法》第九十一条,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需承担法律责任。雇主应按时支付工资,不得拖欠或减少。雇员可采取投诉、仲裁、诉讼等救济措施。法律还规定雇主应支付滞纳金、赔偿金等经济赔偿。保障员工工资权益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三十条 【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八章 附则 第九十七条 【过渡性条款】本法施行前已依法订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继续履行;本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项规定连续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自本法施行后续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开始计算。

本法施行前已建立劳动关系,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

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一条 【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时劳动报酬不明确的解决】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