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本地农业户口什么意思

2021-03-20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农业户口指靠自己生产口粮的农业人口。计划经济时代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
2014年起,取消农业户口,统称居民。按照城镇化的设计,到2020年中国将有1亿人口从农业户口转成城镇户口。
特点:
1.“农户”和“非农户”以前是在吃商品粮上在区别。
2.社会保险方面,这两者的区别也不大。总体只和城市间的区别有关,在一个城市则没什么大区别。
3.劳动就业方面,城镇也不是包工作的,但有个劳动再就业,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应该是比农村好点,农村如果有新技术示范区的,当然在这方面也会加大农民的技能培训的,但就是不象城市这么系统。
4.农村的有土地,政府应该是有一定政府补贴的吧,叫保全费什么的,需城市非农户没有,但有一个失业金,我保证不是每个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金都有。
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之分的意义:
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这标志着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
印象中,新中国成立以来,让农民雀跃的国家政策有两个,一是从1978年开始的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那是中国建国后农民从无产到有产的一次历史性转变,这一土地政策彻底释放了农村压抑已久的生产力,农村社会文化、国家风貌及经济实力为之翻覆。
这一政策带动中国走出了十年动乱的创伤与迷茫,可以说,我们至今仍然在享受着这项政策的红利。
其次是从2004年至2006年,国家逐步取消农业税,并实施直接补贴政策。在华夏农村土地上实行了2600年的这一皇粮国税类别,就此成为历史。
而此次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区分,比之前两项政策,更有社会学意义。前两项政策蕴含了经济学成分,因为经济发展而促进了社会进步。取消户籍区分,则纯粹是基于法理和社会伦理准则上的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昭彰。对社会结构和运行机理将会产生颠覆性的改变。
士农工商,次序背后是农业立国的社会现实,但改革开放以来,三农问题成为长期的困扰迷局。
近年来,三农问题似乎逐步淡出公众的视野,但是这个问题并没有消失了。数以亿计的农民散布在城市里,农村的空心化掩盖了其中的矛盾,实质上,三农问题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转移到了城市中。
进城的农民工以及他们的后代,暂时远离了三农问题,因为户籍制度,这些在城市里的农民身在城市而心在漂荡,缺乏文化认同、绝缘城市福利、未来出路迷茫这些比三农问题更严重的现实已经日益突显。
城市靠一纸户籍把农民挡在城外,不符合市场逻辑,更不符合社会公平法则。一首《春天里》不能抚慰进城农民的失落与无助,不彻底消除制度藩篱,中国社会的二元对立就无法弥合,这危及的不仅是农民和农村,而是对社会健康发展的人为设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十七条户口登记的内容需要变更或者更正的时候,由户主或者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户口登记机关审查属实后予以变更或者更正。户口登记机关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向申请人索取有关变更或者更正的证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