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散文阅读真题汇总
2012 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20 分)
母亲的中药铺
甘典江
(1)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是新华书店,一是母亲的中药铺。前者,是因为 我爱看爱买连环画; 后者, 是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 特别是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 甘草。
(2)母亲当过赤脚医生。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加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 站。
(3)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 药铺。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还有三个阿姨。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针, 织毛衣。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的聊天。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 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然 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
(4)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但 一习惯就好了。 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 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 兴奋不已: 什么“半 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 ,都是曼妙的植物。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 如“朱砂、雄黄、海马” ,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 红色颜料吧?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主席诗意图 《万山红遍》 ,已成画史上的经典。 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意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
(5)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不 就是“甘甜之草”吗?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再加上,我自己就姓 “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劫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 一是因为它的药理, 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 八十年代, 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 就这样, 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
(6)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人参太贵, 吃不起。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他们都用来泡茶喝。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
(7)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 绿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可惜,后来拆迁,毁于一旦,使我失去了这一 片翠绿。母亲只好把三七块茎挖出,收藏好。她说,三七可以治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
(8)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疗站被撤销了。回到家,母亲专职做她的家庭主 妇。赚钱的任务,彻底由父亲负责。那个中药铺,被别人买去,改作了服装店。从此,街上 流行的药店,大多是连琐的西药店。 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中药是文化,望闻问切的中医大 夫,近似于等同于诗人。 相反, 我害怕西药西医, 因为这些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来的化 学组织,成分复杂而可疑,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之下生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度,更无个 性与灵魂。 我实在难以想象, “阿莫西林” 比母亲的 “金银花” 会更让我亲近与信赖。 甚至, 当我感冒受寒,母亲亲手煎熬的一罐红糖姜开水,也会比最昂贵的感冒灵帮我发热而痊愈, 至少,我心已暖。
(9)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 母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担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正常吗?不正证明了 人在活着?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 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 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 可以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
(本文有删节)
***
***
11. 简析第三段中的“抓药”细节。 (3 分)
12. 第四段中作者写由药名引发的联想,有何用意?( 3 分)
13. 文中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 4 分)
14.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5 分)
15. 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 ,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 分)
11. 解析:题目考查了人物形象塑造中的动作描写,整个“抓药”的细节只用了几个传神
、“抓”、“称”、
的动作就刻画出三个阿姨抓药的娴熟。答案示例:①用白描手法,通过“瞟” 态度。②用质朴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人物及相关场景。
12. 13.
“添”、“减”、“包”、“扎”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们娴熟的抓药技艺与细致、耐心的工作
解析:引发的联想或者是引用等等的用意多从内容、
结构和表达上来解答。 答案示例:
①点明药名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②表现“我”对中药的好奇心与亲近感。 ③丰富文章的内容。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写作意图,多从上下文的联系以及作品的主题来考虑答案。答案 示例:①“我”的姓氏关联着甘草,与甘草有渊源。②“我”嚼着甘草长大,对甘草有特殊
的感情。 ③甘草具有 “甜味”,是处于那个年代的“我” 充实、 幸福的写照。④甘草使 “我” 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14. 解析: 赏析散文的画线句子,多从一下几个角度考虑:①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②
常见 表达技巧的运用;③句子多重内涵的探讨;④划线句子与上下文的关联。
答案示例:①运用排比、比喻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②世间万物皆可入药,丰富了 “中药”的含义。③点明万物皆有其性、各具其用的哲理。④用“灵芝”设喻,把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升华为不可或缺的依存关系。
15. 解析:本题考查的内容包括文章的主旨、结构上的技巧以及句子的多重内涵。
答案示例:①母亲这味“中药” ,为“我”抵御世间的伤害。②如同中药的药理,母亲 的爱与美德,慰藉“我”的心灵,成为“我”无价的精神财富。③形象地表达“我”对母亲 的真挚情感。④呼应标题,深化题旨。
***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 15 题。(20 分)
牛铃叮当
李清明
①水乡多水牛。
②从我记事开始, 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 多以水牛为伴。 不但寒暑假期要整天放牧水牛, 即使上学了每天也须带上镰刀和竹筐, 积的湖洲上围垦成水乡一个个院 ,落
放学的路上割上满满一筐青草, 回去喂食和照顾水牛。
③俗话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在我们水乡, 可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牛。洞庭湖多年淤
湖汊内港、 沟渠水塘星罗棋布, 到处都长满了茂盛的芦
苇、青草和野篙。这些也都是水牛们上好的饲料。水牛生命力强,容易饲养,春、夏、秋三 季均以自然生长的草蒿为食;到了万物枯萎的冬日,每天也只需一捆备干草便能果 。腹
④漫长的农耕时代, 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 助拉磨,碾压菜籽、稻谷,以便得到食油、大米。
⑤水牛天生就能游泳, 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 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 — — 一边游还一边 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篙草和野生水稻; 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
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
“嗯呀 — — 嗯呀 ”十分得意地叫个不停。夏天,水牛成了我和
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
它的脖
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耙田;农闲时分,牛能帮
一班好伙伴最好的“游泳老师”。跟着水牛学游泳,我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
双手死死地拽住牛尾巴, 待水牛飞速抢渡时, 再使劲用双脚拍击水面。 不消两日, 我们便掌 握了 “牛刨”、“蛙泳”等全套的游泳本领。
⑥与水牛朝夕相处, 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 。性
只要你往牛头前一站,哪怕是
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待你坐好,水牛还不忘
摆动着头角, “嗯呀 — — 嗯呀 ” 撒娇般地叫唤几声, 牛铃也会 “叮当— — 叮当” 地响个不停。 这时的我们,头扎柳条帽,腰间别着把弹弓, 骑战马,披挂出征的大将军。
⑦别看水牛平日温驯, 一旦打起架来却异常勇猛,
尤以处于发情期的公牛为甚。
当攻击
开始时,公牛们双眼通红,抵足弓背,头缩至前腿中间,亮出尖尖的双角,冲撞挑击。一时 间,牛铃骤响、沙飞石跳、响声震天。这时,只有将干草燃成的火把投掷牛头角力处,方能 将它们分开。
⑧终于,水牛老了。连田野耕不动的水牛,静静蹲在牛栏中,等待自己大限的到来,因 为害怕掉膘,乡亲们往往会提前宰杀水牛。被牛绳绑囚在树下的水牛,看到屠夫磨刀 ,霍都会掉下一颗颗好大好大的眼泪,
似有深深的不舍和无限的悲戚。
想起水牛这一辈子所求甚
等天收粮、 靠天
少,干的却是最脏最累的活,站在一旁的我们不禁泪眼模糊。
⑨现今的水乡, 早已不用水牛精耕细作, 而是直接向稻田里抛撒谷种, 再耕田的水牛被赶至牧场,
脖子上换上了刻有记号的新铃铛,
吃饭。放眼望去,湖洲上唯有水草疯长,久而久之便成了放养水牛的天然牧场。春天里,不
直到冬天才各自牵回。 一起牵
回的还有傍着公牛母牛的新生牛犊。
牛犊的认领沿用的是乡里的老规矩:将各家的大牛小牛
右手高高地扬起柳条鞭子,活像一个个舞长剑
赶至一处,看哪条牛犊跟谁家的大牛走,哪头牛犊就算是谁家的。
⑩如今,利益的驱动让这样的老规矩开始面临挑战。由牛犊引发的纠纷,每有耳闻。曾 有相邻的两家因争六条小牛而互不相让,
直至对簿公堂, 一家提出要用船装着大牛小牛去省
城做“亲子鉴定”。自然,鉴定最后平息了纠纷,但花去的鉴定费、差旅费和起来 加费讼诉远远超过几条小牛的价值,这一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色幽黑 。默
⑾打那以后, 水乡的水牛们大都由放养改成了圈养, 成了绝响。 没了广阔湖洲茵茵绿草的映 ,衬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
岁月流逝, 牧童牛笛仿佛一夜之间
但总觉
少了骀荡和风的吹 拂⋯⋯牛铃依旧叮当,
***
***
(本文有删改)
16.第四段中“铁牛” “拖拉”加上引号,有什么用意?( 17. 赏析第五段中画线句。 (4 分)
18.作者为什么把牛犊引发的纠纷称作“黑色幽默”?( 19. 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 20. 简要概括本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
3 分)
3 分)
5 分) (5 分)
11.①起强调的作用,旨在引起读者的注意。
②“铁牛”与水牛形成对照,突出拖拉机被“拖拉”的尴尬,有揶揄、幽默的意味。 12.①通过动作(“划动”“抬起”等)描写和神态(“得意地交换”)描写,以及在水浅 处、水深处不同游泳姿态的对照描写,形象刻画了水牛善于游泳的习性和生命的灵性。
②通过动作(“赶”“拽住”“抬上”等)描写,生动表现了“我们”自由嬉戏的天性 以及与水牛的亲密关系。
13.①利益的争夺与得不偿失的结果形成反差,产生讽刺性的戏剧效果。
②追逐利益的现实与古老的乡村传统相冲突,折射出时代变迁带来的无奈。 14.①呼应题目,点明文旨。
②作为线索,使全文结构更加紧凑。 ③形成背景旋律,增添了感染力。
④ 构成象征,承载了农耕时代的情感与记忆。
15.①本文主旨:表达了对淳朴、诗意乡村的眷恋,以及对田园牧歌图景消逝的怅惘。
②考生感悟:略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