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积分中值定理的证明方法

2020-03-20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第19卷 第2期 Vol_l9 NO.2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2011年4月 Apr.2011 关于积分中值定理的证明方法 冯守平 (安徽财经大学,蚌埠233030) ~一崛hf=r三gna; .  y Ⅷ 一 ~~ .~.-m暑 一~_.一呈ps =一_~考三w 、三._一~薹m d~一∈Ⅷ _一~Ⅲ善● “_讨一~雪m 山.一 ~一川 摘 要:证明了积分第一中值定理中的f e[。,b]可以改 为 (o,b),在稍微加强部分条件的情形下,证明了积分 第二中值定理中的 [o,b]也可以改为 (o,b),并简 化了传统的证明方法,使得证明方法适合于非数学专业的 学生 关键词:积分中值定理;定积分性质 中图分类号: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626(201 1)02—0068.02 积分第一中值定理 。 设函数-厂( )、g( )在 [n,6_] 卜连续,g( )在[。,b]上不变号,则 E (n,b),使 b f-厂( )g( )dx=-厂( )f g( )dx。 证 不妨设V ∈[0,b],g( )≥0,同时设m, 分别是_厂( )在[n,b]上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若m=M,贝0 f( )g( )=mg( ),止匕时,V ∈ (n,b),有 J )g( )d :mJ g( )d =l,( )J g( )d ; 若m<M,则V ∈[n,b],m≤_厂( )≤M,从而有 mg( )≤f( )g( )≤Mg( )。 若g( )一0,则 ∈(rz,b),所证之式都成立。 收稿日期:2011-01-12 若g( )≠0,贝0 ∈(o,b),g( )>0,由此知 若V ∈[n,b],有f( ) M,贝0 f( )g( )= Mg( ),有 』 ( )g( )d = 』:g( )d =/ )-f:g( )d ; 若V ∈[n,b],f( )一m,同理,所证之式也 成立; 若V ∈[。,b],f( )≠M,贝0 j 。∈(o,b),使 .)g( )<Mg( .),于是有 I )g( )dx<MI g( )dx; 同样,若V ∈[。,b],-厂( )≠m,则 ] 2∈(Ⅱ,b),使 2)g( 2)>mg( ), 所以有 l )g( )d >ml g( )d 。 从而有 m :g( )d < )g( )d < J^:g( )d , 又因g( )≠0,所以f:g( )dx>0,故 J l厂( )g( )dx m< ——< , J g( )dx 由介值定理知,j ∈(n,b),有l厂( )= b l l厂( )g( )dx 即 I g( )dx f-厂( )g( )dx=/( )J g( )dx。 积分第二中值定理¨。‘ 设函数f( )、g( )、 g ( )在[。,b]上连续,则 (1)V ∈(。,b),g ( )≤0,g ( )仪 :有限个 点处为零,且g( )>/0,则了 ∈(n,b),使 / 砒㈩ g a) ; (2)V ∈(。,6),g ( )i>0,g ( )仅在有限个 第2期 冯守平:关于积分中值定理的证明方法 69 点处为零,且g( )I>0,则了r/E(。,b),使 I厂( )g( )dx=g(b)』 )dx。 证 (1)记F( )=J/ t)dt, ∈[o,b],贝0 F( )在[o,6]上连续,在[ ,b]上可以取得最小值 m与最大值 ,即V ∈[口,b],m≤F( )≤M。 若,n=M,F( )=J/ )dt ,n:0,F ( )= [f厂( )d ],= );0,此时,V ∈(o,b),都有 砒㈩ ) 圳 成立。 若m<M,取一定值c:m<c<M,由介值定理知, ] ,∈(n,6),使 m<F( )=c<M。 由于我们在选择c时,有无限多种选法,从而 对应着无限多个 ,因为使g ( )=0的点只有有 限个,故可以选择c,使g ( )<0,从而有 ,孔[一g ( 。)]<F( )[一g ( )]< [一g ( )], 由于F( )g ( )是[ ,b]上的连续函数,所 以有 州g = ㈩d[ f]= J g( )dF( )=g( )F( )J b—J F(x)g ( )dx= g(b)F(b)+f F( )[一g ( )]dx> g(6)F(6)一m J g ( )dx=F(6)g(6)一 mg(6)+mg(0)≥mg(6)一mg(6)+ mg(Ⅱ)=mg(。)≥0; 同理可证J )g( )dx< (a)。从而有 mg(。)<l/ )g( )dx<Mg(n)。 由于使g ( )=0的点只有有限个,所以g( ) 在[a,b]上严格单调减,由g( )≥0知g(。)>0, 所以 m< 砒( < 。 由介值定理知,至少存在一点 (o,6),使 )= ( , 即 I八 )g( )dx=g(o)J厂( )dx。 同理,设F( )=I_厂(t)dt,可证(2)。 推论设函数_厂( )、g( )、g ( )在[n,b]上连 续,且V ∈(n,6),g ( )≤0,(g ( )≥0),g ( ) 仅在有限个点处为零,则] (o,b),使 .厂 )g( ) :g(。) )d +g(6) )d 。 证不妨设在(o,6)上g ( )≤0,g ( )仅在 有限个点处为零,令h( )=g( )一g(b),则h( )≥ 0,h ( )=g ( )≤0,h ( )仅在有限个点处为零, 由积分第二中值定理中(1)知, ∈(o,b),使 ㈩ ) = n)_g(… , 即 f O )g( )dz=g(6)f ^O )d + [g(。)一g(6)] ) = ) +g(6) 州 。 注 (1)若定理中的g ( )有无限个零点,则 结论不一定成立。例如,当S( )=1一 ,g( )=1 时,g ( )=-0,这时若有 c-一 ··d =-· :c-一 d , 即 1(1) l =一 1(1一 ) l 解之得 =1岳(0,1)。 (2)上述积分第二中值定理中的条件虽然比 理科教材中传统的条件加强了一些,但上述条件是 非常容易满足的,特别是在工科的《高等数学》 及文科的《微积分》…中。 例1 设J(1一 ) dx,求积分第二中值定理 中的 。 解设/( )=g( )=1一 ,贝0 g ( )=一1∈C [0,1],且v ∈(0,1),g ( )=一1<O,所以j ∈ (0,1),使 (1一 =(1—0)· (1一圳 = ÷(1一 ) J = 1[1一(1一 ) ], (下转第73页) 第2期 张永明:交错级数审敛法综述 学研究,2007,10(3):51—53. 73 不断发展,人们必然会遇到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预见,交错级数审敛问题的研究也将成为数学 工作者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 参考文献: [1] 汪晓勤.19世纪上半叶的无穷级数敛散性判别法[J].大学 数学,2004,20(6):127—134. [8] 骆汝九.交错级数敛散性的一个判别法[J].盐城工学院学 报,2000,13(1):73-75. [9] 葛建芳.交错级数收敛性的判别方法[J].南通工学院学报, 2000(s1):23-25. [1O] 曾玉祥.交错级数敛散性的判别模式[J].成都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8,27(4):300-303. 李宏魁.判别变号数值级数敛散性的一种方法[J].数学通 报,2001(3):37-38. [2] 张永明.常数项无穷级数判别法综述[J].北京印刷学院学 报,2009,17(6):67-70. [12] 菲赫金哥尔茨.微积分学教程:第二卷第二分册[M].北 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3] 杨万必.关于交错级数的审敛准则的改进和推广[J].大学 数学,2006,22(2):138.141. [14] 任文儒.交错级数收敛性的~个判别法及其应用[J].锦州 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4):8-10. [3] 张永明.判定正项级数发散的一种方法[J].北京印刷学院学 报,2010,18(2):70—72. [4] 谷超豪.数学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5] 彭晓珍,严钦容.关于交错级数的一个新的审敛准则[J].大 学数学,2004,20(3):120—123. [6] 苏翔,邱利琼,王大坤,等.一类交错级数的收敛定理[J].大 学数学,2006,22(5):143—145. [15] 孙兰敏,张平.双项交错级数敛散性的判定[J].衡水学院学 报,2008,10(1):5-6. [7] 刘晓玲,张艳霞.交错级数收敛性的一个判别法[J].高等数 (责任编辑:周宇) (上接弟69_贞) 于是,j ∈(c, ),使 盟:0,,( )=0,从而, 'rr即 c÷= 1[1一(1一 ) ],(1一 ) =了1, 了77∈(0,C),rl≠ ,使 J_厂( )dx=0 j,('7)=0。 注若用传统的积分第二中值定理的结论,则 , ∈(0,订),使,( )= r1)=0。 1一,—/ X∈(0,1)。 例2设函数 )在[0,霄]上连续,且 不能断定0<c<,rr,从而不能排除 , :0,1T,如此就 』"。IT ) 0,.『o f( )… _0’ 证明了 ,叼∈(0,1T), ≠叼,使 )= 卵)=0。 不能证明 参考文献: [1j r.M.菲赫金哥尔茨.微积分教程:第二卷第一分册[M].北 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证 ),cOS ,(COS ) 在[0,1T]连续,V ∈ (o,,丌),(cos ) =一sin x<0,所以]c∈(0,1T),使 )COS- ̄ …0 …。s耵 州 = [2j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上册[M].3版.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1. [3] 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高等数学:下册[M].4版.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1996. \ x、ax一\j x ax=\ x、ax一 2 -f )d =[4] 龚德恩.经济数学基础:第一分册[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 社,1999. 2 ̄of( ) =0, (责任编辑:周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