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新媒体发展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

2020-03-17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传媒e时代NEWSWORLD浅析新媒体发展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席海莎朱尉【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逐渐缩小。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而各类新媒体的出现,为深化传统文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何利用和发挥好新媒体的优势,使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大有裨益成为学界关注的话题。【关键词】新媒体传统文化传播.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随着新媒体在大众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对于文化的传播与推动作用也日益显现。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层级扁平化、互动性强等特点。它较好地消除了不同阶层之间、不同年龄段之间、不同话语系统之间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边界。这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和载体。在新媒体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传播系统更为优化、传播方式也更为新颖。如何更好地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本土文化、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以及为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搭建更为通畅的平台,使新媒体在文化传播与构建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是人们的共同目标和理想追求。因此,探讨新媒体发展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极大地利用和发挥好新媒体的优势,进一步改善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使其更富生命力,在当下有着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一、关于新媒体新媒体是指随着传播新技术的发展和传媒市场的进一步细分而产生的新型传播媒体,当前,主要是指宽带互联网络、展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根据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的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其核心是作为精神产品的各种知识,其本质是传播。①手机两类新媒体。相对于报刊、户外、广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它历经时代的考验,凝结着世世代代炎黄子孙改造世界的光辉业绩,凝聚着华夏民族历代先哲的无穷智慧,留下了包蕴思想精髓和价值追求的灿烂遗产,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宝藏,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文化瑰宝。作为世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有其自身的诸多特点。1、中国传统文化世代传承与延续,源远流长,共有五千年历史之久。2、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是中华民族在中国本土上创造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在各自时代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作用下,世代形成、积淀、并为大多数人所认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以其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特点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已然成为了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新媒体发展的技术支撑下,全新的信息传播环境以及传播系统得以构建,传播内容和方式也发生改变,传统文化传播呈现了新的特点。与此同时,各类不同文化也开始跨出国门,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广泛传播与交流。二、传统文化的特点、表现形式与发99NEWSWORLD传媒e时代展,不同国家、民族、地域之间文化上的交流日益频繁与紧密,各国、各民族都在学习其他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新媒体的出现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双向流动。在当下的文化传播环境中,新媒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格局,为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1、新媒体的出现拓宽了文化传播渠道新媒体时代,数字技术、触摸媒体变得日渐普遍。它们打破了以往传统媒体的时空局限,使文化传播渠道更为广泛。同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一道,在优势互补的优良合作下开辟了新的传播路径和范式,实现了传播的优化组合,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播效率及效果。2、新媒体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方式得以优化新媒体的发展为文化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深化和拓展了社会互动。新媒体出现后,传播的虚拟性淡化了人们身份、性格、年龄等现实情况,使人们在交流时都依托网络等虚拟空间进行,从而使得网络把关人的作用日益减化。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模糊了传播者与受传者的界限;模糊了传播参与者的身份;降低了信息传播准入的门槛,使普罗大众(即传统媒体时代的“受众”)以个④体身份参与信息传播成为可能。同而流传下来的中国文化。3、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建筑科技等各种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4、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整个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积极统一,是来源于一种长期的稳定的民族心理,这也是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的中国能够保持统一、发展和壮大的重要精神支柱。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5、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但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6、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传统文化并不是一种静态的过去式的断通过传播和吸收时代精神得以壮大的,不断吐故纳新的一种动态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指引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它的强大生命力既塑造了一代又一代先进模范人物,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规范和激励人们的行为准则,更为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起到了吸收融合、推陈出新、普及推广的极大作用。所以,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要坚持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体,以外来健康有益文化为补充,依托历史、立足现实,尊重过去,面向未来,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善待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挖掘整理和科学扬弃,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得以延续,始终保持中华文②化的鲜明个性和独立品格。挖掘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所以我们要认真挖掘和提炼祖国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思想价值,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阐发,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2、在新媒体环境下,打造民族精品文化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国家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和频繁,在博采各国文化之长的同时,我们要在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成分,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精品文化,就会更加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和重视,我们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就会更大,在世界舞台⑤上也就会有更强的适应和竞争能力。3、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主动占领新媒体空间随着新媒体技术和环境的发展与完善,新媒体被广大受众所接受,人们的学习、阅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发生很大的转变,过去人们读书、看报的时间,现在已经大量转移到网络媒体上。因此,传统文化积极主动占领新媒体空间,积极建设传统文化是共享精神和交流需求的重要方式。4、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构建与时俱进的文化观念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传统古国,几千年流传的文化文明成为了中华民族重要的瑰宝。新媒体的产生使得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广、更深的弘扬。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借助新媒体的优势构建与时俱进的文化观,在社会生活中广泛树立民族文化精神,促进我国国家软实力的提升。5、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实现文化重组在新媒体发展的环境下,新媒体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积极学习交流与借鉴,对各种文化成分有针对性的进行剔除与吸收,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传统文化更具时代性,得到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存在,它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纵横发展的,不.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在新媒体发展的环境下,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是麦克风。公众通过新媒体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流露真实的情感。譬如当下社会生活中盛行的微信、微博、贴吧、博客、论坛等。文化的主客体在一定情境下实现了位置的互换,在交互之下实现了文化传播方式的优化。数字新媒体的大发展恰好为作为社会主体的普通民众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每个个体创造了良好的平台。四、如何发挥好新媒体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桥梁纽带作用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我们传播和创新传统文化打开了各种融合的渠道。那么如何能有效地发挥新媒体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关键就在于对其合理的运用。1、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三、新媒体成为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桥梁与纽带数字化多媒体融合以其本身所具有的知识教育及交流的功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许多有益的影响。在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全球范围的信息传递以及经济贸易的发100传媒e时代NEWSWORLD网络舆情扩散的动力分析○赵前卫【摘要】网络舆情事件的发展通常会经历产生、扩散、高潮、消散四个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演变动力。本文着眼于网扩散动力络舆情的扩散期,从舆情事件本身的特性、利益相关方表达意愿、意见领袖的助力、媒体的放大四个方面阐述网络舆情事件扩散的动力。【关键词】网络舆情从舆情发展过程角度来看,网络舆情事件的发展会经历产生、扩散、高潮、消散的演变动力,呈现出不同的舆情特征。本文着眼于网络舆情发展的第二阶段———扩散期,扩散期是舆情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决定着舆情对现实的影响范围。扩散范围的大小,取决于扩散的动力大小,扩散动力越大,影响越大,那么影响一个网络舆情事件扩散的动力来自于哪里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将从事件本身的特性、利益相关方表达意愿、意见领袖的助力、媒体的放大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结语新媒体的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崭新的传播模式,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加快先进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们要积极有效的发挥好新媒体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改善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使其与时俱进而更富生命力。这样才能使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强大生命力,中华民族的文脉才能生生不息地发展。□一、事件本身的话题性能够进一步扩散的舆情事件,其本身大多具有一定的话题性。所谓话题性是指,能够引发网民讨论争议的特质。话题性越强,传播扩散的动力越大。从抽象角度来看,涉及利益、价值观、伦理道德、公平公正、强权与弱势矛盾等内容的事件具有话题性。从社会群体角度,涉及警察、官员、城管、医生、富人、教授、专家等群体,易引发舆情热议。从舆情发生的领域来看,官员贪腐、司法不公、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公共安全、征地拆迁、扫黄打非、慈善捐助等是舆情高发领域。概括来说,如果一件事和大多数人利【基金项目: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10718047)】参考文献①龚菡、莫文广,《新媒体发展模式初探》[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6)②邹廷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委党校学报》,2009(6)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J].《中共铜仁地益越相关越有扩散性。如关于延迟退休话题、当人社部新闻发言人称“延迟退休是必然选择,有助缓解抚养压力”,言论一出立刻引发舆论的质疑与担忧,有关延迟退休年龄,何时开始?如何保障渐进式推行?会否影响养老金领取?一直是舆论热议话题。再如,春运期间,各地有关春运的舆情事件也大量涌现,吐槽除夕高速不免费、火车票一票难求,春运舆情主要集中在票价、安全、服务、管理这几大类上,舆情事件爆发频繁,引来网民的大讨论。一个事件越具有争议性越可能被扩散。如李娜夺取澳网女单冠军后,湖北省政府奖励80万元人民币,该笔奖金在网③程曼丽,《从历史角度看新媒体对传统社会的解构》[J].《现代传播》,2007(6)④曾维伦,《人文主义还是理性主义———世纪之交对中国传统文化出路的一点思考》[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1(1)(作者:朱尉,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席海莎,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责编:周蕾四个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1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