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8/1分)
1英启蒙思想产生最早,法启蒙运动声势浩大 2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思想的主潮,欧洲资产阶级学者把这个思潮称为“光明观念”运动。
3洛可可文学在18世纪30年代达到高潮(主要在法国)
4感伤文学:出现在18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末的英国。当时候英国产业革命之后,出现很多社会弊病,人们对资产阶级政权感到失望,但又无可奈何,便将许多不满与无奈投诸于艺术,由此产生一股新的文学潮流,由斯泰恩的小说《感伤的旅行》而得名。感伤主义文学在形式上注重心理感觉,因此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的先驱,也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源头,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5夏多布里昂和斯塔尔夫人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有人称他们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教父”和“产婆”。
6第一个自称为“浪漫的”作家的法国人:司汤达 7斯塔尔夫人的文学论文《论文学》(1800)、《论德意志》(1810)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8斯丹达尔的《拉辛和莎士比亚》(1823-1825)曾被称为法国浪漫派声讨新古典主义的檄文。
9雨果在1827年发表《克伦威尔·序言》,全面提出
- 1 -
浪漫型戏剧纲领,雨果也因此被公认为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
10 1830年《欧那尼》上演,在序言中响亮地提出:“浪漫主义,归根结底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 11 夏多布里昂中篇小说《阿达拉》是法国浪漫主义
运动开始的标志、法国第一部浪漫主义小说 12 夏多布里昂《勒内》中勒内是欧洲文学中第一个
表现出“世纪病”特征的浪漫主义“英雄”的形象 13阿尔封斯·德·拉马丁(1790-1869)是19世纪法国浪漫派的第一个诗人
14理查生(1689-1761)书信体小说《帕米拉,或美德有报》是英语国家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书信体小说,给卢梭、歌德开创了先例;开创了感伤主义心理小说的先河。
二、据作品名填作家名、据主人公名填作品名 各国代表作家作品: 英国文学(现实主义小说):
笛福(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英国小说之父、现代新闻报道之父):
主要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
鲁滨逊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第一人称自述方式)。
斯威夫特(激进民主派,开创了英国文学的讽刺传统):
主要作品:《格列佛游记》(儿童幻想剧小说)通过幻想的环境,虚构的情节,夸张的手法对英国政治、法律、议会、党争和哲学进行讽刺和抨击)。
外国文学史(2)
理查生(长于使用书信体叙述故事的作家):《克拉丽莎》书信体小说
菲尔丁:(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
《汤姆·琼斯》(欧洲文学中的一流小说):代表了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被誉为“18世纪英国社会的散文史诗”。 前浪漫主义代表:
彭斯(农民诗人):《苏格兰方言诗集》 布莱克:《经验之歌》《天真之歌》 法国小说(正剧、哲理小说)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法的精神》 伏尔泰:《老实人》
狄德罗:《修女》《拉摩的侄儿》《宿命论者雅克》 卢梭:《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尔》《忏悔录》 书信体哲理小说《新爱洛丽斯》
博马舍:《费加罗三部曲》《塞维勒的理发师》《有罪的母亲》、《费加罗的婚姻》 德国文学
莱辛:美学理论:《拉奥孔》戏剧理论:《汉堡剧评》 席勒:《强盗》《阴谋与爱情》《奥尔良姑娘》、《威廉·退尔》《审美教育书简》
歌德(1749—1832) 《铁手骑士葛兹》《普罗米修斯》《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篇书信体小说)《浮士德》 三、名词解释(4/5分)
们的理论旗手是赫尔德尔,代表作品有席勒的《强盗》、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这一名称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 “湖畔派”诗人:
“拜伦式英雄”: (别林斯基语)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在他的《东方叙事诗》等作品中所塑造的一系列主人公形象——悲剧性的孤傲的反抗社会的叛逆者。共同特征是;(▲同社会尖锐对立的抗议者▲不妥协的孤军奋战的叛逆者▲看不清前景的悲观失望的失败者)这些人物身上明显带有拜伦本人生活遭遇的印记,因此被人称为“拜伦式英雄”。
- 2 -
某些优点,能充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它也被称作市民剧或“正剧”。
狂飙突进运动:18世纪70~80年代中叶,发生于德国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文艺运动,因当时的作家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与突进》而得名。狂飙突进运动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在反封建和强调文学的民族性方面比启蒙时期更向前跨进一大步,标志着德国资产阶级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18世纪70——80年代发生在德国的一场文学运动。一大群文学青年,在英法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强烈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和压抑,要求个性解放。他们崇高天才和叛逆,推崇自然和自我,提倡民族风格。他
•哲理小说:18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创造的一种新型小
说。它通过创造富有寓意的形象和故事,以通俗的语言传达深奥的哲理,使哲理和文学达到水乳交融,表现作者的哲学思想和政治见解,有着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教诲性。
•启蒙戏剧:18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创造的一种新型剧
种。它着重反映市民尤其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日常生活,打破悲、喜剧的严格界限,而又兼备悲、喜剧的
外国文学史(2)
多余人形象: 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这一概念由赫尔岑提出。他们大多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受到资本主义启蒙思想的影响。在反对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时代潮流中,他们不满于现实,渴望有所作为,但又找不到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行动的能力和勇气。多余人是俄国民族解放运动在贵族革命时期所产生的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是贵族阶级走向没落过程中分化出来的即非孔雀,又非乌鸦的中间人物。
心灵辩证法:是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对托尔斯泰心理描写的概括。最大特色是在于表现人物心理的过程本身,也就是表现心灵实际运动过程。
从动态来描写心理过程,即将其放在一个事件中来描写,随着事件的展开而展开。具体表现在两方面:A同一时间、地点人物心理的不同侧面,甚至这些侧面是矛盾冲突的;B在不同时间、地点人物心理、思想的变化。 四、简答题
1、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思想的主潮,欧洲资产阶级学者把这个思潮称为“光明观念”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它有两大特点: 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宣扬理性与科学;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扬民主与法制。
- 3 -
启蒙运动的思想武器是理性。
启蒙思想家用理性检验所有的旧制度、旧传统,努力形成新理念、新风尚。 18世纪启蒙文学特点:
1古典主义仍占重要地位,但启蒙主义成就最高。 2有鲜明的倾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文学思潮,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3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
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正剧、哲理小说等。
17、18世纪的人们,在对理性的认识和运用方面,存在很大的区别:
17世纪的人们运用理性来强调事物必须合情合理,并由此证明封建等级制度的合理性。 18世纪的人们运用理性来揭发一切不合理现象,用来攻击、批判和清算旧时代的一切信仰,由此证明封建等级制度的不合理性。
启蒙文学的特征:
鲜明的政论性和民主性。
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主人公,扩大反映和描写范围。
摒弃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寻求新的文学形式,创作体裁多样化。
总的来说,启蒙文学是欧洲文学从古典主义向近代意义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转变的一个中介环节,为
外国文学史(2)
19世纪欧洲文学的高度繁荣作了充分准备。 2、简述启蒙运动的主张。
1.反教会启迪蒙昧和反对愚昧---提倡普及文化教育---信仰自由---自然神论及无神论---反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天赋人权”反“君权神授” (比文艺复兴更彻底)
2.反封建贵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贵族等级特权---反封建割据---建立民族统一的君主专制政体---主张王权的保护下发展资本主义
3.提出更彻底的人文思想文艺复兴强调反禁欲主义---提倡个性解放、执着尘世、面向现实---启蒙运动提倡“自由、平等、博爱
4.提出改变文学风格提出现实主义传统不在于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不在于单纯刻画人物性格---应具有政论性---让政治思想贯穿文学作品。
文学应成为资产阶级夺权的精神武器---语言不在诗化---雄辩的政论性散文---充满逻辑性、启发性、战斗性---有纯理性特征。 3、简述“浮士德形象”时代意义。
A.理想的探索者,进步知识分子的追求。 B.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核心。
C.坚持追求,大胆实践,自强不息的精神。 D.性格矛盾,前进道路的辨证精神。
- 4 -
4、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浮士德精神”的特征。 A. “自强不息”精神追求真理,经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五个阶段---有现实的依据---高度浓缩了从文艺复兴到 19 世纪初期德国乃至欧洲资产阶级探索和奋斗的精神历程。 B. “先进”精神象征性的艺术形象---作为全人类命运的一个化身---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先进知识分子典型形象---歌德是把它视为全人类的代表的 走出阴暗的书斋---走向大自然和广阔的现实人生---体现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直到“狂飙突进”运动资产阶级思想觉醒、否定宗教神学、批判黑暗现实的反封建精神
C. “爱情虚幻”精神与玛甘泪的爱情悲剧---是对追求狭隘的个人幸福和享乐主义的利己哲学的反思和否定
D. “政治虚幻“精神从政的失败---表明启蒙主义者开明君主的政治理想的虚幻性---与海伦结合的不幸结局---宣告以古典美对现代人进行审美教化的人道主义理想的幻灭
E. “空想社会”精神发动大众改造自然---创建人间乐园的宏伟事业中找到人生的真理---18世纪启蒙主义者描绘的“理性王国”是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呼唤未来的声音
外国文学史(2)
5、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描写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 2、崇尚自然 ,着力描绘大自然景色
受谢林“自然哲学”和卢梭“回归自然”学说影响,浪漫主义作家表现出热爱大自然、亲和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的情怀。
克洛德
理性葬送了感情 神性压抑了人性
压抑-追求-陷害-威逼利诱-毁灭
既是宗教禁欲主义的牺牲品,又是专制制度和教会
势力的帮凶。
7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艺术特点
1、结构式转换(客观叙述和主观心绪的转换) 2、多声部配合法
3、意象鲜明,音调铿锵,节奏分明
“自然”这个观念,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哲学
内蕴和美学理想。
浪漫主义的“自然”有多重含义:
大自然、人的原始本性、现实生活的真实、人的丰
富情感。强调人的心理活动与大自然紧密结合。当然,也不排除借“回归自然”以逃避现实、归隐遁世的思想。
3、重视民间创作和民族文化传统
4、追求离奇的情节和强烈的艺术表现效果,喜欢运用夸张、对比手法 5、以诗歌为主要体裁
福楼拜的艺术观
1、追求真实性;
不满于浪漫主义的矫情和夸饰,注意细节和环境的真实描写。 2、追求客观态度
不直接在作品中表述自己的观点,不对人物进行道
德评判。叙述手法上,大量运用内聚焦,并根据情节需要不断变换焦点,从某个人物的视角出发摄取生活中的景象,并将人物内心活动投射于外部世界。这样,描写不再是一种停顿,而变成叙述的一部分。 3、追求形式美;
福楼拜的雄心是创作一种“象诗歌一样有节奏,象科学语言一样精确”的形式。
- 5 -
6 克洛德形象分析: 《巴黎圣母院》
小说通过三个主要人物的悲剧,暴露了封建专制王权和天主教会的残酷统治;揭示了在教会压抑下,人性的扭曲和堕落的过程。
外国文学史(2)
8、简 爱、伯沙形象分析。
《阁楼里的疯女人:妇女作家与十九世纪的文学想象》:
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根据弗洛伊德学说提出了“影响的焦虑”理论。
吉尔伯特与古芭根据哈罗德·布鲁姆的这种理论模式提出:对于女作家来说,她们有着对“作者身份的焦虑”(anxiety of authorship)。
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伯莎·梅森其实是一个微妙复
杂的文学策略。
在看似对立的天使/恶魔,甜美的女主角/咆哮的疯
女人之间实现了人物角色和作者自我的复本叠合,用这个隐藏在父权制表象背后的真实女性来拆穿男权叙述的诡计。
- 6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