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李约瑟难题”带给我们的启示

2021-12-07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李约瑟难题”带给我们的启示

摘要

本文阐述了何为李约瑟难题、李约瑟难题的造成原因的剖析、李约瑟难题的现代启示,认为造成李约瑟难题的一些因素至今仍然在阻碍中国科技发展,提出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消除教育体制中影响科技创新的消极因素,加强学术交流,从而实现中国科技的早日腾飞。

关键词

李约瑟难题介绍,分析,基础研究,教育体制,科技创新

正文

一、难题介绍

1、问题概括

著名科学史家英国学者李约瑟曾经提出一个至今还困扰着众多科学史工作者的难题,那就是:为什么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在将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中国较西方更为有效?而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也就是说,一句话,曾经领先世界各国几百年上千年的中国科技,中国文明在近代为什么又落后于西方,为什么近代中国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

2、难题提出

李约瑟难题由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提出,李约瑟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此问题,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很多人把李约瑟难题进一步推广,出现“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中国为什么在近代落后了”等问题。对此问题的争论一直非常热烈。

3、难题具体介绍

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 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1] 李约瑟问题其实是: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欧洲经历了一千年宗教的黑暗时期,希腊、罗马的古代典籍也被欧洲中世纪的焚书毁灭,欧洲从阿拉伯帝国保存的希腊、罗马古籍复兴了希腊、罗马文化的同时消化吸收了中华文明的科技与产业、体制与文艺等成就,从而诞生了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全球化地球文明。

从马可·波罗游记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与研究东方文明。从1643年牛顿诞生到1765年瓦特蒸汽机开启工业革命、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欧美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然而,1840年的中国却进入了鸦片战争时期。1840年前后,英国的机器化生产已基本取代手工业生产,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47年西门子-哈尔斯克电报机制造公司建立,开启了电气化时代。从马可·波罗的诞生到工业革命电气化的开始,欧洲经历了约600年的努力终于彻底超过了中国。

4、难题表述

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

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中国的政教分离现象、文官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流派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

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李约瑟难题的实质内容在于中国古代的经验科学领先世界一千年,但为何中国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这是关于两种科学研究范式的起源问题。

“为何科学发生在西方社会?”是李约瑟问题的反面。

5、表征意义

“李约瑟难题”很耐人寻味,它犹如科学王国一道复杂的“高次方程”摆在了世人面前。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0种之多。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文明的国度》一书中曾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然而,从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如同江河日下,跌入窘境。据有关资料,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骤降为只占0.4%。中国与西方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

个大起,拉开如此之大的距离,这就是李约瑟觉得不可思议,久久不得其解的难题。1

二 分析问题

(一)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高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是唯一个至今仍存在并闪耀着光辉的。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我们的科学技术有十分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在公元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比例一直在54%以上。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四大发明,这四大发明对于世界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也难怪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作《中国,发明的国度》一书中讲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疑问的全部属于中国人”。

中国古代科技水平较高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政治方面,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自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起,中国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强大的封建王朝在科技发明中起了相当重要的组织和支持作用,长期统一的局面为科技发明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也促进了科技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互相交流发展。

2、经济方面,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高度繁荣既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也对科技发展提出相应的社会需求,成为科技繁荣的推动力;资源因素。诚然,在古代中国人口不多,资源丰富,环境稳定。

3、文化传统方面,我国古代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

1

摘自百度百科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历史的文明古国,前代科技文化成就为后代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科技成果的继承创造了条件。

4、教育方面,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自孔子时代起,打破教育文化贵族垄断的局面,中国教育事业得到发展,培养了大批从事科技文化的人才;对外交往方面,频繁的对外交往,特别是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助于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推动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5、另外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为什么中国近代科技水平停滞

中国光辉灿烂的5000年文明造就了辉煌的成就,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曾造福于全世界,推动了全人类历史的前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里这样说,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前提,为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物质基础,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有利于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封建城堡,帮助资产阶级去战胜封建贵族;指南针的出现使得欧洲的航海家有可能发现美洲新大陆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奠定了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基础。 除此之外,中国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方面也取得过许多重大成就。而到了近代,西方在科学技术方面得成就远远超过了中国,三次科技革命区区一二百年,取得的成就却比历史上中国所有时间里取得的成就加起来还要多。在19世纪,中国只占了0.4%!这真是江河日下、大起大落的厉害呀!短短个多世纪的时间,反差竟是如此之大,中国这个几千年的“骆驼”一“瘦”,居然没“马”大!这也就是李约瑟不明白而提出的问题。

我认为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也是由多种因素影响的:

1、政治制度因素:中国在汉,唐到宋都取得了一系列值得称赞的成就,而到了元代之后,由于程朱理学的兴起,作八股、考进士成了知识分子进入上层社会的唯一途径,自然科学和技艺都受到了严重的贬斥。于是尊孔读经的人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名士”;而从事自然科学和技艺的人则成了只是会一点“雕虫小技”的“艺人”,他们的社会地位、生活待遇再也无法和“科举出生、八股取士”的进士们相比了。因此很快就导致了举国上下的知识分子都走八股取士之路,没有第一流的人才去研究自然科学了。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多崇尚儒教,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高抱负,想的是入朝为官,注重的是人际关系。未能做官的知识分子多钻研故纸,或归隐田园,或放荡不羁,除个别人外,都不去从事对自然界的了解和征服。此外,中国历史上战争不断,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没有一个连续的环境。

我国封建制度抑制了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强大的君主集权和专制官僚统治,使资本主义难以发生和发展。这种封建社会发展的停滞性,极大地限制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2、思想文化因素: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和政策制约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把儒学作为官方哲学,学校讲授四书五经,以培养科举人才为主要目的,自然科学一片空白,儒家从思想上就提倡和维护等级制度,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等学霸作风,东亚包括中国知识分子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既盲目追求“面子”、等级身份,不愿意承认学术错误,且又盲目崇信权威,缺乏反权威的意识,这就使得中国人在近代乃至现代科学技术上难以进步的根本原因。;特别是在18~19世纪,正是西方科技大发展的时候,腐朽的清政府却采取了愚蠢的闭关锁国政策,排斥和拒绝外来科学文化,严重地影响了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从文化竞争模型可以看到:冒险精神利于多元和创新,避险倾向利于稳定和赶超。中国的儒家、道家、法家流派的主导思想无不是规避风险、明哲保身。

3、社会文化传统因素,中国古代没有普遍设立科学技术方面独立的学院和研究机构,科学知识不能积累和系统化,并且上升为理论并广泛传播。科学知识如天文知识只为统治者服务,而诸多发明只是父子相传,不能形成社会共有的科学知识。社会不重视科技,认为是雕虫小技,不屑于学习。不仅科学知识不能普及,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也不能蔚然成风。何况,古代中国的许多发明创造只是技术成果,而不等于古代的中国社会具备了科学的环境,即具备主动调节和实现科学发明的健全机制与文化环境。一般地说,在古代中国作出某种技术创造只需专门科研人员对理论性知识的收集、分析与沉思,只需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积累;并且一种技术发明均由发明者个体即可完成,它是发明者将自己的经验与其相关的个体经验进行组合而成的结果。而欧洲却因新型学校的出现而形成了主要表现为数学化、逻辑化、理论化的环境。这种环境对科学的发展所具有的促进作用远远大于上述中国所特有的环境。另一方面,中国自古就没有产生像西方的科学的环境,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度进一步阻碍中国产生科学环境的机制。所以中国没有产生像欧氏几何学一样的严密的数学逻辑体系;阿基米德浮力定律一样规范数学化的自然定律;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一样严格实证推理的物理体系,等等,而近代科学传统就产生于这种环境。中国文化中心论视中国为世界的中心,中国文化为世界最高水准,没有迅速吸收外来先进科技和文化的要求。中国人一直都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不需要想国外所谓的蛮夷学习,甚至郑和下西洋也只是宣扬明朝皇帝的恩德。到了被列强的尖船利炮打怕了之后,又崇洋媚外,能够把国外得东西引进来,认为外国得东西就比国内的好,自己也就没有必要花精力去自己制造。2

4、社会因素:近代社会动荡也影响科技的发展。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尤其是清朝结束后中国长期陷入战乱之中,中国科技发展缺乏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科技的发展。

2

摘自百度百科

5地理因素:中国多山少地,半干旱气候的生态约束促使中国发展了节省能源、消耗劳力的农业技术,而非扩张资源、节省劳力的牧农技术,导致周期性的生态危机和治乱循环,阻碍了劳动分工的发展。劳动分工的发展,要求稳定的环境,现代科学和资本主义的出现不是单一文化的自身延展,而是多种文明冲突演化的结果。中国面临单一小农经济造成的生态危机的恶化,秦汉以来自然灾害的周期不断缩短,农民起义和外敌入侵不断,加上政府货币、财政政策的多变,都不利于劳动分工的保持。

6、中国传统科学存在的缺陷,比如我国古代的科学工作者,长期停留在靠个人经验、直观知识上,不能自觉地应用实验手段寻根究底,所以科学研究到一定地步就原地徘徊,难以深入和突破。

(三)为什么西方近代科技水平高速发展

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

2、经济因素:经济是根本,工业革命前,欧洲人开辟新航路,进行无情的资本掠夺(黄金和奴隶)和商品倾销,积累了大量财富,为科技发展奠定基础.除两次世界大战外,近代欧洲政局相对稳定(外国基本上是在打仗,要不然就是在改革),如果是成天乱哄哄的谁有心思搞研究阿.而且,两次世界大战也为欧洲科技发展提供动力,如果没有先进的武器和技术,怎莫能打赢仗.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

3、思想文化因素:从古希腊开始,欧洲人就有民主和人文思想,这对后来反对神学对科学的限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日心说就是反对天主教地心说的勇敢抗争.还有,从航海大冒险中欧洲人历练了不畏艰险勇于冒险的精神,这在科学研究中很重要. 由阿拉伯传入的

造纸术、印刷术和由蒙古西征带来的火药之后,欧洲迅速吸收外来东方文化。而且西方人的哲学思维是以理性思维为主,富有冒险精神,利于多元创新,他们敢于天马行空的想象,虽然在当时根本无法实现,但是他们永远没有放弃对世界本质、对真理的探索。科学技术是在否定之否定中进步的,这就是成人之所以区别于少儿的辩证逻辑思维过程。3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要进步,具有反权威的勇气与思想意识是最重要的。相比来说,中国是关心的地上、当下,而西方人是关心的天上、未来。所以,在这样的前瞻和现状条件下,西方的科技迅速赶了上来。

4、欧美领先时:各民族相互关联,欧美利用领先的技术先是赤裸裸的阻碍和掠夺其他民族,之后又规划了有利于欧美领先方的世界贸易制度,平和而冠冕堂皇的欺诈落后方的各方面资源。西方人自己的资源不够,就去掠夺别人的,而在其内部,也积极发展新能源,所以蒸汽机的发明,是偶然更是必然。,西方通过改进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效率。

(四)结论

中国没有成功地从前现代时期的科学跃升到现代科学的重要原因,理由是封建统治者通过科举考试将社会上几乎所有的优秀人才笼络在自己身边, 造成科技人才大量流失。我认为,科举制度本身并未制约中国科技的发展, 因为中国从隋唐就开始实行科举制度, 但是隋唐宋依然取得了一系列的科技成果, 历史事实是从元明清开始中国科技才开始停滞不前的。其实, 真正起阻碍作用的是程朱理学的兴起导致了科举制度的蜕化, 以及随之而来的“官本位”造成知识分子无心专注于科学研究。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 到明清发展成“八股取仕”, 程朱理学的兴起导致了科举制的蜕化和社会环境的恶化。程朱理学以“存天理, 灭人欲”的反动的禁欲主义思想束缚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扼杀了人们的创造性思维, 对我国近代科学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程朱理学兴起以后“尊孔读经, 八股取仕”

3

参考百度百科

成了知识分子唯一的追求, 这种“八股取仕”的模式将读书、应试和做官三者融为一体, 转变为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导致仁人志士、知识分子千军万马奔仕途, 读书就是为了做官, 很少有人愿意去攀登科学的殿堂; 而那些搞科学的人除极个别外, 大部分都是社会地位低微、出头无日, 甚至遭受政治迫害。这种制度大量埋没科技人才、严重摧残科技人才, 使大部分知识分子几乎完全失去了前人的创新和进取精神, 完全失去了对自然科学研究的任何兴趣。知识分子的强烈“官本位”情结不仅削弱了其专业献身精神,而且还限制了其批判创新能力和研究效果。不幸的是, 时至今日困扰着中国人的李约瑟难题还时时缠绕和牵绊着中国人前进的步伐, 君不见有多少风华正茂的青少年被困于没完没了的考试之中, 千军万马挤过高考的独木桥之后,“读书做官”仍然是莘莘学子们所向往的最好的归宿, “学而优则仕”与“官本位”思想至今还在阻碍着中国科技发展。4

三、现实意义

1、今天的中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已逐步成为正风, 但尊重官位、尊重权力的传统依然根深蒂, 中国目前尚缺乏完善的科研管理体制。在我国, 不少科技项目和方向却常常由非科技专家主要是行政官员凭兴趣来决定, 这就造成决策失误, 贻误科技创新。在现有科技经费分配体制下, 一些官员还直接参与具体科技课题的选择和评审, 其后果是人际因素常常代替了专业标准, 导致非学术因素、权力因素干预学术, 还阻碍了民间学术研究的发展。如果不解决这个根本体制问题, 中国科技将事倍功半。要克服现代“官本位”的价值观, 为科技人才的培养、使用和使更多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是高科技时代的呼唤和要求。

2、科技体制的优劣是影响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 要广泛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立足中国实际, 遵循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深化科技体制改

4

摘自《李约瑟难题之见解》

革。大力提倡科学文化、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有丰富的内涵, 但最基本的是求真精神和开放精神, 特别是开放精神能培养人博大的心胸, 突破传统价值观束缚, 启发人的心智, 开阔人的视野。

3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 工业经济社会创业所需的金融资本让位于知识资本,特定人才和技术的组合所拥有的创造力和这种能力的持久性成为聚集财富的最佳途径。

4、我国近代科学起步较晚, 至今总体科技水平不高、科技实力不强, 国家经济基础、财力仍然有限, 而基础研究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并耗费时日, 基于这种国情, 国家集中力量和资源率先考虑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技术性研究有一定现实性、合理性, 但我们应明确意识到这仅是权宜之计, 如果片面注重科学的工具价值,在综合国力持续增长的条件下仍然忽视基础理论研究, 必将导致我国科学的畸形发展, 最终妨碍科学的进步。

5、 中国基础科学研究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但基础科研的产出率仍然很低, 反映在每年发表的高质量、有影响力的研究论文数量很少。主要原因在于缺少高产出率的科学家, 并且中国对基础科研的经费投入仍然不足; 其次科研项目评审制度及分配经费的体系不尽理想, 这些都妨碍了中国科学家开展尖端性、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基础科学研究的薄弱将直接影响科技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从而进一步影响经济的增长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基础科学研究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因此, 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应避免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 重视基础研究, 加大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消除教育体制中影响科技创新的消极因素。

6目前知识型教育的弊端造成了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匮乏。中国要培养一大批有创新精神、高产出率的科学家, 首先需要改进高等院校的教学体制, 要培育下一代科学家、促进科

技创新, 更应该强调的观念是激励学生追求知识的热忱重于传授知识本身, 学生对教科书和教师也可以质疑,养成学生在讲堂内外提问的习惯; 对现有的证据、假设、概念提出的挑战, 无论是多么幼稚和薄弱, 都应该受到鼓励和严肃的对待。现在, 大多数的大学和研究生院仍然强调学生死记硬背、无保留地接受教师或教科书的观点, 而不是鼓励学生用创新思维、多提问题的方法来学习。中国需要提倡“吾爱吾师, 但更爱真理”的精神, 弘扬学生的个性和自主精神,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而切实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进一步加强创新教育。

7、加强学术交流。中国古代科学信息交流的匮乏使得科学知识无法积累、传播与跃升, 今天, 科学家之间缺少公开的、批评性的学术交流在中国依然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公开、坦诚的交流将使许多学术研讨会不仅仅是友谊性的聚会, 更是使人受益的学术活动, 对学术批评的正面态度将有助于建立这样一种科学文化, 即科学的真实性比“顾面子”重要得多,而且负面的评语不总被认为是人身攻击, 同事间批评性的坦诚建议对一个科学家的成长是极其重要的。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 知识具有无限供应性、无国界性、非独占性等特点, 因此, 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就必须改变科学研究的自然发展状态,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及时掌握科学研究的最新信息。我国应抓住机遇, 采取多种措施和多种形式, 强化中国科研人员同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科学家、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 从而逐步使我们在更大范围内、更多项目中挤身于世界科学的前沿领域, 掌握世界科研的走向和最新信息。

在21世纪的今天, 我们在为“神州5号、6号”等科技成就自豪的同时, 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尤其是造成李约瑟难题的许多因素还在制约着中国科技的早日腾飞, 克服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 更好地发展科学技术,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积极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就现代中国以扩展工商贸易为主而缺乏科学技术根基的经济发展模式来说,应当清醒的是:GDP的总量虽然是中国科技发展的经济基础,但这还不是国家昌盛的根本。国家民族昌盛的根本一在于民众的凝聚力、二在于技术的进步。其次再说说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可说是国家存在的另一个根本或者说是另一条发展的道路。那么,如何求得国家技术的进步呢?国家技术的进步,最重要是在于国民思想的开放,而国民思想的开放最重要的是在于政治制度的民主开放程度。。

21世纪,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较西方发达国家还较低,GDP确实需要进一步地推进发展,但我们知道现代人类的生活水平追根究底不过是来源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的GDP追究是要有走到头的一天,所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确实是一个真理。但要实现科学技术进步这一真理,推进国家的民主水平又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而要推进国家的民主程度,靠受耳濡目染、儒家思想文化透到骨子里的中国人是不行的,所以中国应从中国人的幼少时期就向他们灌输民主思想和文化习惯,特别是破除权威意识,但愿我们中国的下一代人或下下一代人有幸能迎来民族民主的复兴昌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