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诗歌鉴赏一直是高考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命题角度来看,大体集中在三个方面:诗歌词句的理解、思想感情的理解和表达技巧的分析。答好这些题首先要读懂诗,如果我们能够对诗歌的主题有所了解,那么在做题的时候就会“事半功倍”了。近些年高考中所选的诗歌从诗的常见思想主题来看,写景抒情诗诗的入选率高,别的如赠别诗、咏史诗、感怀诗也考过,而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羁旅行役诗等则较少涉及。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古典诗歌常见思想主题。解读诗歌重点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在把握诗歌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对诗歌进行理解和背诵。
诗歌鉴赏的几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6年全国卷2)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5年全国卷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诗歌的种类
1、 咏物诗
咏物寄兴,自喻自况,状物抒情,“述”感言“志”。 特征(意象):松、竹、梅、菊、蝉、石灰等。 特点:托物言志,以中心物象的本质特征,寄寓诗人的情怀。如;陆游《卜算子·咏梅》
2、 咏史怀古诗
特征(意象):古迹、古人、荒草、废台。 具体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并不自己置身于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的《题乌江亭》。
第二种情况是史实和现实联系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有的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有的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的《从军行》;有的抒写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有的抒发山河沦丧的痛苦,如:姜夔的《扬州慢》;有的慨叹年华易逝、壮志难酬,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物逝人非,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一个影子,故意借题发挥。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借古讽今,咏史述怀。或追慕、评价古人,或感慨物逝人非,或自伤身世,抒发胸怀、抱负;或在昔盛今衰的对比中抒发国家之悲,世事无常的感慨。 手法:虚实相生
3、 写景诗(山水田园诗)
隐逸田园,寄情山水。或纯写景,描摹、赞美山川景物或借景抒情。
特征(意象):高山、流水、清风、明月、农家生活、田园风光、山间胜景等。 表现要点: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等。
表现仕途失意、纵情山水的情怀,传达洁身自好,远祸避灾的愿望,体现山水田园之美,恬淡闲适的隐居情怀等。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描写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青春易逝的感伤的,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常用术语:宁静、闲适、恬淡自然、怡然自得、归隐田园、消极避世、寄情山水。 4、 赠别诗
表现恋友之情,惜别之意。表达离愁别绪、物逝人非之感。或壮别,或伤别。 特征(意象):文题(送、赠、别等),柳、歌、酒、南浦、灞桥、船、长短亭。 有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有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有的表达朋友的情深意长,如:李白的《赠汪伦》。 5、 边塞诗
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大漠、黑山、北风、孤烟、风霜、雨雪、角鸣。
表现要点:边塞征战、边塞风光,抒发戍守边疆、保家卫国的豪情;抒发戍边之苦、思乡之痛;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同情批驳。
如:边塞风光,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如王之涣《凉州词》;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如:王昌龄《出塞》,王维《使至塞上》。 6、 政治讽刺诗
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反映民生疾苦。
忧国伤时。有的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的《过华清宫》;有的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有的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的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忧国忧民),如杜甫的《登高》。 7、 羁旅怀人诗
特征(意象):驿道、马、船(舟)、杜鹃、鸿雁、客、浮萍、飞蓬等。 羁旅行役,思“远”怀“亲”。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思念亲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表现要点:旅途艰辛、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游子思乡思亲。
8、 爱情诗
特征(意象):青鸟、鸿雁、鸳鸯、桃花、红豆等。
表现要点:绵绵思念,如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款款深情,如: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脉脉的相思,如: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李商隐《无题》;离情别恨,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闺怨诗)抒发闺中妇人的思念之情或离愁别绪。如:王昌龄的《闺怨》 9、 感怀诗(哲理诗)
谈禅论理,认知世情。多为人生感悟、闲情逸致、诗友酬答之作。如:表达哲理,本质现象,苏轼《题西林壁》;人生感悟,如朱熹《观书有感》。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一)古诗词答题概要 (1)明题干
通过对题干的推敲明确答题方向、内容、顺序等,免答非所问。 (2)审题目
题目中往往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感、目的等重要信息。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3)想作者
尤其是熟悉的作者,在弄清楚该作者生平经历、常写内容、一般风格、思想倾向的基础上,再有针对性地拟写答案会更为稳妥。但是要注意一些作家的特殊作品。例如李清照的豪放词《《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读作品
包括品语言,析形象,挖情感,明技巧。其中,品语言的环节需要通过译诗句,抓意向,品炼字等技巧实现目标,还应当懂得古诗词语序颠倒,成分省略等特殊句式。品炼字要注意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数量、叠词、虚词等。 (4)看注释
古诗词鉴赏题,经常会出现注释,注解诗词的写作背景,解释是词中的词语、典故等。这些注释往往是解题的触媒。 (5)精作答
所谓精作答,一是要求扣问作答,二是要求格式规范,三是要巧用术语。 (二)题型分类和答题模式 1.字词品鉴题 (1)设题形式: ①品味词语的妙处。
②找出最能传情达意的词语(诗眼)并分析。 ③比较不同版本用词的优劣。 (2)答题模式:
①解释该词在诗句中的含义。 ②指出所用艺术手法。(并非必答内容) ③联想想象,将该词放入原句,描述景象。
④点明作用:突出何内容、抒发何感情、渲染何气氛、营造何意境。 即:释词+手法+描述+作用
注意:如果释词有困难,可不予解释,免得出错,但要在释句时把有关意思表达出来
举例讲解
咏物诗: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