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文摘 2015年第3期 教育思想与理论 大众教育背景下精英人才培养的效果及其评价 徐娜,张雨佳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222 《中国轻工教育}2015年第1期,约9000字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并不是一个目标理论,而 是揭示变化的一种理论,它是对已经发生的高等教 育现象进行的一种描述,反映了“量变带动质变”的 基本逻辑,所以大众化教育从来不排斥精英教育的 存在。精英教育存在的哲学基础源于它的三方面属 性:本源属性、社会属性和人本属性。本源属性源自 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多处强调 要“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如果说国家仅仅是 在政策层面做出引导,那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 则最能反映当下对人才的现实诉求了。 从调查结果看,企业对于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非 常大,但是很明显,大众教育模式下对大学生的专业 素质培养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探索与创新精神 等特殊素质还需要对人才的精英化培养才能实现。 在大众教育背景下对精英教育模式的追求和探 索,一方面是高等院校追求真知灼见、自我完善以及 服务社会的哲学诉求,另一方面则是企业、社会对于 于高等教育系统自我更新和完善的内在需求,探索 高深知识、探求未知事物、追求真知灼见是自我认识 本性的需求。正如十九世纪法国作家圣伯夫把大学 形象的比作“象牙塔”那样,大学是建立在自身对深 奥知识“闲适的好奇”基础之上的,精英教育是大学 学术事业的应然追求、自主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 社会属性源自于高等教育系统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 外在需求,服务社会、培养国家、社会所需人才是外 精英人才的迫切需求所引致。于是乎,“实验班”热 潮席卷全国。北京大学有“元培班”;清华大学有数 理基科班;浙江大学有“竺可桢”学院;中山大学开 在社会本位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经济愈 是发展,对精英人才的需求就愈会升级,所以说精英 教育不仅不会随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进程而 消失,反而愈会显示其重要的社会地位。人本属性 办了“逸仙班”和“博雅班”;南开大学开办了工商管 理特色班;重庆大学“弘深学院”招收特色实验班; 天津大学设立“求是学部”;201 1年8月起天津科技 大学也开始面向大~人学新生开班纳贤,组建“行 源自于高等教育系统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和不断完善 的需求,精英教育随着人的自我满足需要的不断升 级而得以发展壮大。综上,精英教育存在的哲学基 础揭示了其会一直与大众教育并存互补的客观现 实,并是高等教育日益多元化发展、满足不同社会经 济需求的客观产物,只是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 精英教育都会有新的内涵和新的诉求。 国家在“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 业卓越人才实验班”,培养卓越创新人才。然而针 对各式各样的热遍大江南北的“实验班”,这种卓越 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效果如何,又该如何评价的问题 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虽然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投入大量精力进行教 育教学改革,也确有一些高校在精英人才培养方面 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培养效 果。但是,总体来说还处于“散兵游勇”的状态,各 了“人才强国战略”。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 考核和才能评估,深入了解学生对于相关学科研究 的情感态度等,英才教育关乎社会高端人才的培养, 对于培养各领域的高精尖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我 们追求社会公平,但是不能因此否定英才教育。数 高校设立的“实验班”不少,但效果很好并具有推广 学大师陈省身生前希望21世纪的中国早日从数学 大国变成数学强国,包括数学在内的各个学科领域 要实现这种从大国到强国的转变,实施英才教育刻 不容缓。 ・20・ 教育科学文摘 2015年第3期 教育思想与理论 示范效应的案例却很少。特别是缺乏科学规范的培 养标准作为指导,也缺少科学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 从而使得我们的精英人才培养仍旧很难满足社会、 企业以及自我发展的需要。基于我们的调查分析结 果,对于大众教育模式下的精英人才培养问题提出 以下几点建议。 3.打造学科、科研、教学三位一体的师资团队 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可能都有过科研工作 和教学工作冲突矛盾的感受和抱怨,而主管学科建 设工作的基层领导又往往会经历“巧妇难为无米之 炊”的窘境,这些问题的出现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 学科建设、科研和教学三者分离,使得教师分别在为 这三件事疲于奔命,三者之间无法形成合力。因此, 我们强调打造学科、科研、教学三位一体的师资团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标准 管理大师德鲁克几十年前就在向大家传递“做 正确的事”的理念。所谓“做正确的事”就是要确定 正确的目标,只有看清了方向,才可能指导人们“正 确地做事”。同样,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是如此,只有 先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科学地制定出人才培养标 准,才能使我们的人才培养有据可依,有法可循。精 英教育需要培养的是“学习人”、“社会人”、“经济 人”的集合体。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 备怎样的素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呢?这就是具 体的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标准一般可由素质、 知识和能力三个层面的表述构成,每个层面都可细 化成具体的标准,并可分解为知识能力大纲落实到 每一门具体的课程和每一个具体的教学实践环节 中。有了这些目标和标准,接下来就可以行动起来, “正确地做事”了。 2.构建素质、知识、能力三维立体课程体系 当前的高等教育一般都是较为注重知识的传 授,具有较为明确的通识知识以及专业知识的课程 教学大纲,然而对于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课程较少 或者是缺乏明确的教学大纲,从而使得当下的高等 教育普遍存在重视知识传授,忽视素质能力培养;重 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反映在具体的教学活 动中就会出现只见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见学生的实 践与实验;只见学生的考试成绩,不见学生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构建素质、知识、能力三维 立体课程体系,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 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面试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 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队,形成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同时促进学 科建设和发展的良性循环。在这方面有一些高校已 经走在了前面,他们的教师带着重大的科研项目走 进本科教学的第一线,一方面促进了本科教学的内 涵式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得自己的科研工作有了实 验田。当然,这样的师资团队的打造不是依靠一个 学院或某个职能部门的一己之力就能实现,它需要 教学部门、科研部门、人事部门的协力工作以及学校 建立相关政策机制的支持。 4.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从小学就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由于有高考这道 门限实行的并不怎么顺利,到了大学阶段真的是有 条件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了,可我们的学生却进人了 一个“没兴趣、没动力”的学习怪圈。究其原因,至 少有一方面的原因是我们的大学教育仍太注重知识 的传递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了。在这里,我们提 出“核心能力”的概念。所谓核心能力即为实现“学 习人”、“社会人”、“经济人”的培养目标,学生所需 掌握的核心竞争能力。究竟学生该具备怎样的核心 能力,这可能没有一个固定或标准的答案,因不同的 条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而异。根据我们的问 卷调查显示,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沟 通能力等都是被选频次较高的选项。因此我们的课 程设置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保 护学生自由探索的热情,培养学生竞争协作的能力, 形成具备多元化知识结构和复合型能力结构的培养 体系,强化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