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让幼儿每人抽取一片彩色片,和同伴比一比,看看谁的宽、谁的窄。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幼儿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和感知。通过自由探索,幼儿很快发现了比较宽窄的方法:有的幼儿说把两片叠起来比比就知道了,有的说把两片彩色片“头碰头”就知道谁宽谁窄了。我协助幼儿小结说:你们说的非常好,但我有两个更好听的词叫做“叠放法和一端对齐法”。
在接下来“学习按宽窄排序”中,当我把10个“彩色片”故意凌乱的出示在黑板上时,有的孩子已经忍不住再嚷嚷:这个红色的最窄,那个土黄色的最宽。我说:老师的彩色片等一会儿大家一起来摆一摆,先请你们自己来摆一摆自己的彩色片。这时的幼儿已经是情绪高涨,兴趣盎然了。结果是可想而知,孩子们都操作的很好,全班只有几个孩子摆放错误的。
最后,我通过度组操作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巩固知识,提升比较的经验。我把幼儿分成了三组,第一组:用多种方法比较树叶的宽窄并排序;第二组:找找“宽手”。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分别找出小组里手掌最宽和最窄的人,再分别按手掌的宽窄排队。比一比两次排队的结果是否一样;第三组:玩“滚球”的游戏。6名幼儿一组,1名幼儿当“球门”(两腿分开即为球门),其余每名幼儿拿球离球门3米远,先目测球门的宽度,再将球滚进球门。当球门的幼儿,可任意调整两腿分开的距离。
这是一次“常态”下的数学活动,活动后留给我的思考有:1、数学活动中,无论本次活动学习的内容难易如何,都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探索、思考的空间,而不是空口的泛泛而谈,口耳相传的模式只能把幼儿的思维造就成机械思维,所以本次活动中让幼儿通过操作,自己发现比较宽窄的方法这个点,我认为还是不错的;2、以往不光是自己,还发现有很多老师,上课之前看看教案,然后上课时照本宣科,也不考虑这样做的教育效果如何,仅仅“任务观点”而已,所以说对现成的活动教案,,教师不应拿来就用,而应从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接受水准上再次斟酌,重新考量;3、本次活动时,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无论是师生互动还是生生互动都有了很好的表达,而且分组操作时不一样的操作内容更能吸引每个幼儿的注重,所以说在操作活动时,分组操作有利于因材施教及开发幼儿的潜力,这就是所谓的“活教育”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