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制造业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工业品的出口也不断地上升,为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中国的制造业的发展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面临着困境。下面我们就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生产过剩。这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重大问题。有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24个行业中21个产能过剩,其中纺织、服装、钢铁都是典型的产能过剩的行业。以钢铁业为例,据中钢协统计,2010年我国的炼钢产能8亿吨,2011年又投产炼钢产能8000万吨,2011年底粗钢产能在8.5亿吨左右。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给出的数据,2011年底,我国粗钢产能已达9亿吨左右。2012年全年,我国粗钢产量为6.83亿吨,国内钢铁产能严重过剩。
二, 制造成本不断提高。中国制造业的低成本主要体现在劳动
力和环保两个方面。从长远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转移的人数、适龄劳动力人口整体下降,使得劳动力成本呈显上升趋势。其次服装、机电、家电、化工、船舶、集装箱等的生产制造主要为代理品牌加工,附加价值低,能源消耗大、污染较为严重。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环保,导致企业的环保成本在不断升高。另外,土地成本等也在不断升高。所以制造的低成本已经不是一个优势,将丧失它的竞争力。
三,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我们没有自主创新能力,事实上不是制造强国,而是替人打工的制造大国。附加值低的外加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贴牌等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中国的大多数企业不注重科技的研发而是引进先进技术,过一段时间这会落后,然后又会
再引进,再落后,这样始终造成浪费和落后。始终没有做高附加值的产品的能力。
当然 ,制造业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是这些,为了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做出相应的对策,否则将走向更恶劣的窘迫之地。制造业要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改变,来增强整体实力。
首先,要构建比较完整的产业价值链,提高效率和利润。其一,企业不需要做大做强,需要认清行业现状,审视自己的加工能力,通过外协加工,并购,把自己企业和其他企业的核心产品做“精”,成为产业链中坚硬的环节。其二,中国的制造业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加大企业管理的投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同时应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企业之间互相学习,优化工艺,降低生产运营的浪费。
其次,加大制造业研发的投入,使中国制造的产品成为高附加值,有核心竞争力。企业税负沉重、成本上升、营销环境恶劣,就无暇顾及科技研发,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政府应该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鼓励技术研发与创新。应该从法律层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从基础抓起,从教育抓起,形成一种重视教育、重视科技研发的氛围。
再次,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高端人才的缺乏,人才整体素质不高,企业人员流动率高,生产效率低,这种种情况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因为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够重视,投入太少,缺乏人力资源规划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最后一点,中国也应当建立平等、公平、正义、民主、人道主义的工商文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中国的企业主由于缺少制度和道德的约束,可以最大限度地肆意攫取剩余利润。譬如,中国的工人没有罢工权,宪法里就没有这一条基本人权,劳动者不能与资方合理争夺利润分配,缺少利润索取权。这种制度导致的权利缺失是最不道德的,它使中国制造蒙上了巨大的阴影,也成为中国制造屡遭指责的一个重要原因。西方的商业文明也有一
个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残酷的资本主义文明,逐渐演变成民主法制和人道的商业文明。政府和企业行会需要发挥重要作用,推动这种文明的建立。
我们要对中国制造有信心,中国制造的产品有许多相当过硬的优质产品,水平有些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所以,决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的东西。中国制造的优势决不是靠掀起一股反华浪潮就可以阻止的,在这场是非争议中,中国企业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产品的品质和企业的实力说话,这才是最有说服力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