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的研究 , 李芳颂 ,刘晓华z,王锋z (1.黑龙江省计算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28;2.黑龙江省计算机软件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摘要】云计算技术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构建云服务平台已逐渐成为云计算技术的主要实现方式,本文基于构建云服务平台的关键技术进 行了较深入地探讨,对于促进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云计算;云服务;云服务平台;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222(2015)02—0007—02 服务。 1概述 云计算技术有力促进了云服务及云计算产品的发展.并 使传统IT产业格局在技术、商业模式及服务等方面得到明显 改变。云服务主要是指基于云计算的服务模式.由服务提供商 将信息技术服务提供给用户,也就是利用网络得到资源及服 务。云服务基于传统IT服务,并对其创新,关键在于持续改 进、融合商务模式及创新服务运营。 4.2平台即服务层关键技术 (1)分布式技术,主要是在多个软件中将信息共享的计算 方式,软件可运行于一台计算机中,也可运行于连接网络的多 台计算机。存储负荷将可扩展系统结构采用多台存储服务器 进行分担,结合存储信息在位置服务器中的定位.将传统系统 中的单存储服务器这一瓶颈问题妥善解决.并使系统提高可 用性、可靠性及扩展性。 2云服务 云服务主要分为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及软件即 (2)隔离与安全技术,运行不同云服务消费者的应用。并 结合需要操作相应资源,完整隔离数据分级隔离授权.是其应 用及数据安全得到保障。 服务三个层次,其部署形式有公有云、私有云及混合云服务三 种。基于互联网的公有云服务对社会开放.私有云服务提供服 务主要基于企业内网的互联网入口,不开放外部用户。私有云 将IT资源整合使企业IT成本降低,资源利用率有效提高.实 现企业运行效率的提升。混合云服务整合公有云与私有云,并 (3)数据处理技术,实现海量数据分析及存储功能。因其 在大规模硬件资源上部署,需对过程进行抽象处理。扩展其编 程模型,对底层细节屏蔽效果较好。 为内外部用户同时提供服务,通常采用VPN等技术打通公有 云与私有云环境,利用安全技术措施为云环境提供安全保障 4_3软件及服务层关键技术 (1)自动部署技术。利用对监控和脚本技术的应用进行自 混合云充分利用公有云与私有云优势,尤其是对外及对内业 务都存在的应用场合更为适合 动部署,采用元数据记录对配置参数进行存储.采用监控工具 对运行参数进行自动获取,自动配置应用实例并控制运行,实 现自动部署应用实例功能。 3云服务架构 云服务的服务模型主要形式还是多租户服务模式.服务 (2)元数据技术。云服务平台中的配置及行为数据等都是 范围涉及上述三个层次。不仅呈现出负载多样性,也对计算、 网络、存储及管理系统产生资源隔离、动态分配等不同需求。 云服务平台组件也较多。其构建主要采用宽带网络、存储、效 云数据,对其加强管理,为自动部署应用提供重要支撑,支持 数据应用隔离及数据保护 (3)多租户技术。租户利用云服务提供商建设的运算资源 用计算、并行计算等剁成先进的IT技术.并结合应用实际整 合技术,从而建立可交付的服务平台 与应用系统等.在相同环境下应用系统功能.多租户技术采用 不同方式对用户应用环境或数据进行切割.确保租户之间数 据安全性。 4云服务关键技术 4.1基础设施即服务层关键技术 (1)计算虚拟化技术。主要采用软硬件技术将操作系统独 占服务器硬件形态打破,形成虚拟机计算机。利用整合服务 器,确保虚拟化服务隔离的情况下,将利用数据中心服务器效 率提高,使用户拥有成本明显降低。 5总结 综上所述。云服务模式对于传统IT行业的革命性发展具 有重要推动作用,使其固有经营模式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人 类社会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发展,转向以服务为中心的经 济活动,将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趋势。IT行业的发展也是客观 存在的,云服务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及行业发展趋势相 符,必将引领IT行业产生重要变革 (2)网络虚拟化技术,包括物理机中虚拟化网络接入设 备,以及数据中心虚拟化交换网络,使多祖户隔离网络资源、 QoS等需求得到满足。虚拟化网络接入设备解决网络接入虚 拟机问题.虚拟机交换机技术是目前主流技术 利用混杂服务 器网卡模式将数据包接收,并实现虚拟交换机将其接入物理 网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云存储技术,主要将存储作为服务。利用多个存储设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发电设备制造服务与产业 链协作云服务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2012BAF12BI6)。 参考文献 [11王庆波,金津,何乐.虚拟化与云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备与服务器组成集合体,提供相应的数据访问服务 结合应用 软件与存储设备是核心.利用应用软件使存储设备转向存储 拇 浅谈GPON技术在烟台铁通的应用 刘 静(铁通烟台分公司,264000) 【摘要】GPON是新近推出的宽带无源光综合接入技术,具有覆盖面积广、效率高、高带宽、多用户接口等优势。本文对GPON技术以及其系统 构成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在铁通通信中的使用进行了论述,通过对相关方案的针对性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烟台铁通的进一 步发展。 【关键词]GPON技术;铁通通信;FTTx 【中图分类号】TN9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222(2015)02—0008—02 经过若干年的发展.铜缆连接是中国铁通主要的使用方 在实际的应用中.GPON系统同所有的PON系统一样,基 式,在我国通信市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发展成为当前我国家 庭、社会团体和机构单位普遍采用的方式。PON技术的发明, 本的系统结构都分为:①光网络单元ONU或光网络终端 ONT;( 光分配网络ODN;( 光线路终端OLT,另外还有网元 管理系统EMS。GPON类似于其他的PON系统.其也具备 ONU、0I|T、ODN等方面的系统。 该系统的一大优点就是.其采用了ODN以及ONU互连 对我国研究和发展新的接入网模式有着积极地借鉴意义。使 我国接入网的设计工作有了全新的思路。 1 GPON光接入技术 从20世纪末期以来.世界范围内网络接入方式一共经历 来实现PON的功能,并且巧妙的使用0LT来进行相关连接, 进而促使网络侧与核心网的对接。OLT的主要功能在于实时 了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三个发展阶段中:第一个阶段的业务范 围较窄,为窄带连接形式,主要是64K。第二个阶段是宽带接 监控、宽带分配、掌控ONU、管理维护PON系统等,它是PON 入时代(1990~2005年),以2M的DsL接入为主,可以传输语 系统的核心中枢 ONU的优点有很多,它不但实现了接入网 音、数据和视频。第三个阶段是2005年以后的F1TX宽带接 入时代,以光纤到楼到户为主,接入宽带可以达到百兆以上。 的各种业务能力.还能和ODN连接,使其具备了视频以及语 音等实用功能。1:16、l:32、1:64等分支比能够得到系统的支 采用GPON方式,可以通过波分复 可以提供极具竞争力的带宽.从长远发展看节省了投 撑。对于相同的网线而言,用的技术实现对数据信息的双向传送。并且为了进一步优化 资.大大促进了三网融合进程。 在1987年提出的PON即无源光网络是由英国的一位电 信研究员首次提出.当时是为了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 发挥出网络的灵活性而提出的。现今,依据不同的采用技术可 网络的生存能力.将基本的树型拓扑加装PON保护,这样可 以大幅度的提升该网络的使用寿命 2.2技术特点 (1)GPON技术具有高带宽、高传输效率的特点,上行速 率可达1.25Gbit/s,下行速率可达2.5Gbit/s,其自身具备的非 对称性特点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发展.也能更好的满足用 户对较大宽带网络的需求。 (2)简洁、便利的封装形式。这种高效的帧结构封装的提 将市场上的PON产品分成两类:( ̄)EPON;②GPON。GPON能 在不改变原本格式的前提下精准、高效地传送多张业务,因为 高比特速率正是其核心优势所在。除此之外,它的另一个长处 还在于它不但能达到ITU规定标准要求的各式上行速率.还 能保证最高高达2.488Gbit/s的下行速率 在传输距离上可达 都能够 到20km以上,可以满足各种接入服务的需求.在系统分路比 供者是GPON的GEM,不管是定长,还是其他的类型,得到GEM的支撑,从而实现对众多业务的映射.并且这种方 上具有1:16、1:32、1:64甚至是1:128的比例划分。 GP0N吉比特无源光网络采用最新一代基于ITU—TG. 式无须通过协议来协助转化.实现了费用低、操作简单的效 果,通过协议达到的封装率直达97%,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宽 带资源。 984.X的无源光综合接入标准,它的长处是效率高、带宽高、覆 盖范围大,不但能为用户提供多样接口,还能保证优质、可靠、 安全的三网合一(语音、数据、视频)业务接入,也为诸多运营 (3)采用单纤接入的方式.用光缆的单根纤芯就能够实现 用户的业务接入.此特点节省了干线光缆资源.可以解决运营 商早期光纤资源紧缺地区的业务改造问题。 商的接入网技术改造带来了福音,有助于实现接入网业务的 综合性与宽带性 2 GPON系统结构特点 2.1系统结构 (4)在OLT与ONU设备之间的光分配网,没有任何需要 供电的有源设备.而是采用无源分光器.因此网络减少了供电 条件的限制.同时使网络提高了可靠性和稳定性。 [2]张建勋.云计算研究进展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11. 【3】王德政,申山宏,周宁宁.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存储IJ].计算机技术 与发展,2013,8. 收稿日期:2015—1—9 作者简介:李芳颂(1962一),男,研究员,学士,研究领域为计算 机信息管理系统。 j镧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