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谈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2023-07-27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谈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摘要: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十分必要,这不仅是人实现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营造良好校园氛围的有效途径,还是完善高职院校自身建设的必要部分。但目前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强化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成为重要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按照1986年《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的规定,高等职业学校是以培养高等专科层次的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全日制在校学生通常在1000人以上的学校。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高职院校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高职教育中,除了讲授必要的专业课程之外,人文素质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高职院校在高职院校中比重颇大,此类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状况并不乐观,因此对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应给予更多关注。

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实行的教育是为学生就业做知识储备和技能强化的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目的。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高职教育的目的并不仅在于此,培养心智健全,道德高尚,具有人文素养的“完整的人”才是终极的目标。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十分必要。

第一,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人实现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必要条件。党的教育方针要求高职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技术应用性人才。如果一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那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机械化的人”。这种“人”显然不是成功的教育所培育出来的。合格的人才除了过硬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唯有此才能肩负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担,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得出了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P.56)因此,社会性是人内在的本质。人之所以有别于动物,在于其拥有严谨的理性和丰富的情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在于理性思維的培养、智力的开发、知识的灌输,更在于人情感的成熟、心灵的开化、道德的提升。大学阶段,正是人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学生具有很强可塑性,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无疑对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实现其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校园氛围的有效途径。

校园文化由于研究角度和表述方法也不尽相同,关于校园文化内涵、特征及功能的界定有很多种,简单的说,“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在大学社区中生活的每个成员所共同拥有的校园价值观和这些价值观在物质与精神上具体化的文化形态”[2](P.16)。校园文化表现形式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物质层面是指学校硬件建设,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精神层面则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其中包括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等,它集中反映了高职院校师生的精神风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物质层面的建设必不可少,但更要注重精神层面的建设,以此来提升学校的文化底蕴,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设哲学、文学、历史等文史类学科课程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增加音乐、舞蹈、绘画等文艺类课程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第三,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完善高职院校自身建设的必要部分。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文科学促进会发表的《挽救我们的遗产——高等学校人文学科报告书》中提到,促进高校改革的核心就是加强人文学科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强调高校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最好场所,是把人文教育与职业教育两种教育价值进行整合的最佳场所。高职院校的目的在于培养高等专科层次的专门人才,某些高职院校过于强调迎合市场,在学校建设中大力培植技术含量高、就业形势好的学科,而对于人文素质教育有所忽视,这种片面的培养模式不利于高职院校的发展。评判一个学校是否完善,重要的不是硬件设施的好坏,而是培养模式是否健全,因此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完善高职院校自身建设的必要部分。

二、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跟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发展尚为滞后,其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我们可以从学校与学生两个维度进行讨论: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学科建设不健全

高职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建设高职院校是教育业迎合经济发展,适应社会需求采取的必然举措。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组建时间尚短,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尚不成熟,因此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存在着校园文化底蕴不深、校园文化氛围淡薄等问题。同时,职业教育以社会需要为目标,针对不同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设置课程和教学计划,是一种典型的职前准备教育,这些知识的习得和技术的掌握都具备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用,创造直接经济价值的功能。高职院校以人才需求市场为导向,高频率、快节奏为社会培养一些特殊行业的急需人才是其区别普通高等教育的特色之一。人文素质教育则是终身教育过程,强调个体认识和内心体验,需要个体自己去体会、理解和认同,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及其完善过程,这个认识过程和深化过程将伴随人的一生,在短时间内很难见到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因此,

相当多的高职院校对于人文素质教育有所忽视,在很多情况下,校园的人文素质拓展仅依靠学生社团进行,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即便有些学校开设了一些人文社科类的课程,但往往只是作为选修课供学生选择而非必须参加的必修课,同时人文学科的建设也尚不健全,很难做到文、史、哲、艺术全面开花。

(二)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不足,积极主动性不高

受传统观念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对于技能知识的热情远高于对人文素质知识,由于技能知识可以作为日后找工作的资本,可以立竿见影的看到成效,所以他们往往把学习局限在过窄的专业之上,以获取专业知识、拿到毕业文凭和技能证书为目的。许多高职学生往往对一些技术性、工具性的学科,比如计算机、外语等非常重视,对于这些学科学校的投资也毫不吝啬。而一些人文学科,像哲学、文学等,由于其不能在短时间看到学习成果,而且不能很快的创造经济效益,因此不被许多学生忽视。这就造成了学生眼界狭隘、趣味低俗,只求眼前实利,有技术而缺乏人文素质。在校园内时常出现不文明现象,比如破坏公共设施、漠视公共卫生、每每遇到困难或挫折,便不知所措,甚至走向极端。当学生走出校门后,则因综合素质的低下,而使应用能力大打折扣,出现独立生活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低,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及应变能力缺乏等现象,造成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能适应工作环境。许多学生在自己的专业技术领域以外知之甚少,轻视乃至忽视自身修养,学生变成只是受过良好培训、技术熟练的“匠人”,而非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品德高尚的“全人”。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不足,积极主动性不高,导致人文素质教育开展遇到困难。

三、强化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

针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寻求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势在必行。如何强化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应从学校管理和学生自身两个方面考虑。

(一)改变教育理念,提升人文素质教育师资队伍水平

学校领导部门肩负学校规划建设的重任,因此在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何强化人文素质教育,首要因素是学校领导层的重视度,学校领导层应改变传统的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把人文素质教育列入议事日程之内,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支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条件。人文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院校领导层树立了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理

念后,还必须把这种理念灌输给广大教职员工,让他们在教学、管理、服务的过程中树立人文教育意识。

同时,应提升人文素质教育师资队伍水平。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灵魂工程师”,其人格力量在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所树立的榜样作用比口头传授的抽象知识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如果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水平低下,缺乏人格魅力,学生就很难在他的教学活动中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人文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高职院校提升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人文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二)以人为本,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主动性

当代的教育应提倡以人为本,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学生专业技能的社会活动,更应该是全面提升学生素养,使其成为具有良好内在品性以及生活态度的过程。人文素质教育是由外而内的过程,并最终将由内而外的体现教育成果,即人文素质教育首先通过外在的灌输与影响把人文理念传达给学生,并由学生感知接纳内化为自身精神世界的一部分,而后通过个人言行体现出这种教育的成果。这个外在过程是由社会和学校共同完成,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与校园文化十分重要。但人文素质教育更强调的是学生积极主动的领悟与学习,把所学到的东西内化。这是一个具有主观性、内在性、主动性、非强制性的教育过程。因此,要注意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给予学生合理的教育。要注重发挥广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势利导,使广大学生在课堂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质教育需要长期的培养和熏陶,其教育本身又于贯穿于大学生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因此,人文素质教育不是一门课程,而是一项工程,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积极参与。同时,更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傅进军.大学校园文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