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公需课

2020-07-06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板块二:新型城镇化与发展方式创新

(2014-06-27 21:46:57)

1.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制约因素中的制度制约因素是:一是户籍管理制度;二是土地管理制度;三是公共服务制度;四是城镇住房制度;五是生态保护制度。

2.新型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中,核心动力是: ①现代农业发展给新型城镇化提供基础动力; ②工业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动力;

③第三产业发展给新型城镇化以持久动力;

3.社会组织是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社会活动不可或缺的主体,主要包括:国家、政党、政府、企业、社团、社会中介组织、事业单位、群众组织 和志愿者队伍等等。 4.资源因素中,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交通资源等——直接影响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5.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制约因素中的资金因素有:一是资金总量的制约;二是资金结构的制约。

6.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制约因素的人口因素中,有这两个特点:一是农业户籍人口数量庞大;二是农业户籍人口素质偏低。

7.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制约因素的资源因素中,有这两个特点:一是自然资源日益稀缺,特别是土地资源总量减少;二是资源使用不当或技术水平落后,造成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甚至浪费的问题比较严重。

8.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制度制约因素有:一是户籍管理制度;二是土地管理制度;三是公共服务制度;四是城镇住房制度;五是生态保护制度。

9.新型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关系中,给新型城镇化提供基础动力的是现代农业发展产业。

10.新型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关系中,工业化产业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动力。

11.在我国城市产业体系存在的问题中,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12.长期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基本上走的是一条外延扩张的发展道路,属于一种典型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以高增长、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为基本特征 13 第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板块三: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城市发展

(2014-06-27 21:47:49)

1.广东传统城镇化道路的反思中提到民营经济

布局是遍地开花,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快”、“平”、“乱”、“低”。

2.当前阶段建设生态城市的重大意义:建设生态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 3.广东生态城市建设的第一个难点是城市开发强度过大,生态功能区域锐减。

4.广东传统城镇化道路的反思主体:乡镇、集体、民营经济。 5.建设生态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 6.生态城市是对应生态文明的一种城市形态。

7.广东传统城镇化道路的反思中提到: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是农村工业化,主体是乡镇、集体、民营经济布局是遍地开花,其特征二——平,以镇为中心,以村为点,星罗棋布地铺开。

8.广东传统城镇化道路的反思中主要动力是农村工业化。 9.库里蒂巴被称为生态之都。

板块三(珠三角辐射带动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机制)在线作业

(2014-06-27 21:44:06)

板块三(珠三角辐射带动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机制)在线作业

1、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机制中属于经济运行基础的是( )。

B、市场

2、珠三角辐射带动粤东西北地区机制建设中的通过产业转移园实现的是( )层面的合作。

A、经济

3、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提出两个底线是指( )和生态保护。

B、社会稳定

4、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机制中的宏观调控属于( )机制。

B、经济

5、区域合作发展机制中,( )机制是关键?

A、政府统筹机制

6、《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提出三大抓手是指( )、产业园区建设、做大做强地级市中心城区。

C、交通基础设施 行政上的 合作

板块二: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4-06-27 20:35:14)

标签: 教育

1.目前区域经济发展呈现的变化:2012年,21个市中人均GDP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0%以下的市有8个,比2000年多2个;而处于中游的地市,即人均GDP在全省平均水平上下25%区间内的市,2012年只有3个,比2000年减少2个,地区发展水平分布逐步向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变化。 2.2012年,广东人均GDP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倍,但粤东西北都没有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其中梅州、河源、汕尾、云浮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3.社会发展差距明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包括: 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 ②均等化程度低;

③高层次的民生需求正在日益凸显。

4.广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全面小康与总体小康的最重要区别在于广东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而全面小康与总体小康的最重要区别就是区域间实现协调发展,达到普遍小康。

5.属于全国海洋经济示范市、广东对接东盟的先行区,粤西地区中心城市、竞争力强的现代港口城市是湛江。 6.设计农业的高级层次是工厂化。

7.主导产业从质和量的方面来看,分别具有序列演替性和多层次性。

8.粤北地区自然资源方面的优势表现在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发展农业、矿产开发、海洋产业等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9.粤西地区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一个港是湛江港,湛江港是全国八大深水良港之一;粤西地区处于亚热带,是全国糖蔗、橡胶、剑麻等作物生产基地。

10.海洋资源是粤西地区亟待发掘的潜在优势,水产品产量居全国之首,其中湛江、阳江市水产品总产量占全省的26.9%。 11.粤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有利于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有利于发展生态旅游,适宜创业和人居。

12.粤北地区的劣势表现在:经济总体实力弱,财政力量不足;加快经济发展与构建广东生态屏障之间的矛盾突出;产业结构依然不合理。

13.主导产业主要指在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它是指那些产值占有一定比重,采用了先进技术,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它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

14.促进县域经济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重要抓手,引导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要素流向粤东西北县城,推动沿边县域跨省合作发展。

②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抓龙头、壮基地、带农户,构建各具特色的产业、产品和名牌。

③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吸引在外乡贤能人回乡投资创业。

④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和专业镇,打造特色园区和特色品牌。 ⑤大力发展配套经济,鼓励中小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和产业链配套生产,打造珠三角先进制造业的配套基地。

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完善促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与转移机制。

板块一(振兴发展粤东西北地区的理论认识与经验借鉴)在线作业

(2014-06-25 19:42:00)

1、“小城镇为节点,强调分散城市体系,推进城乡要素流动”是国际上欠发达地区振兴发展的模式中的(B )

A、城市化、工业化“双引擎”模式 B、小城镇群发展模式 C、农村综合发展模式

2、浙江山区经济发展模式创新中的以经济生态化推动生态经济化指的是“发展生态工业,打造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山区现代农业,打造绿色生态农业园区。提升产业结构,打造生态旅游业。” ( )

3、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以( B)为核心。

A、经济增长 B、满足人的需要 C、经济全球化

4、区域经济的特征中“区域是一个地域空间概念,是一个整体中的部分、局部的概念”指的是哪一方面的特征?( A)

A、地域性 B、开放性

C、发展的不平衡性

5、区域经济的特征中“既专业分工,又有协作,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指的是哪一方面的特征?(B )。

A、地域性 B、开放性

C、发展的不平衡性

6、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核心:强调人口、(B )、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协调,是一个长期性、整体性、渐进性和复杂性的过程

A、环保 B、资源 C、社会

7、区域经济既包含本身的经济系统及其子系统,也包含系统的运行、结构、组织以及增长与发展,同时还包含系统内外的( A)

A、经济联系 B、政治联系 C、市场联系

振兴发展粤东西北地区的理论认识与经验借鉴

(2014-06-25 19:40:39)

1.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核心是强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协调,是一个长期性、整体性、渐进性和复杂性的过程。

2.国际上欠发达地区振兴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包括: ①城市化、工业化“双引擎”模式(城市工业吸引农村劳动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②小城镇群发展模式(小城镇为节点,强调分散城市体系,推进城乡要素流动);

③农村综合发展模式 (韩国新农村、日本造村)。 3.区域经济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地域性。区域是一个地域空间概念,是一个整体中的部分、局部的概念。

②发展的不平衡性。自然、要素禀赋、社会、经济和人文等差异。

③开放性。既专业分工,又有协作,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4.区域协调理论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期以经济增长为核心。强调增长率和重工业、资本积累、计划调控。区域协调理论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期以满足人的需要发展为核心。增长是手段,发展是目的,传统发展损害农业、人力资本重要性、城镇小规模和产业分散化。

5.区域协调理论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期以满足人的需要发展为核心。增长是手段,发展是目的,传统发展损害农业、人力资本重要性、城镇小规模和产业分散化。 6.区域经济既包含本身的经济系统及其子系统,也包含系统的运行、结构、组织以及增长与发展,同时还包含系统内外的经济联系。

7.区域经济中的主要特征中的发展的不平衡性指的是“自然、要素禀赋、社会、经济和人文等差异”。

8.区域经济中的主要特征中的开放性指的是“既专业分工,又有协作,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区域经济中的主要特征中的地域性指的是“一个地域空间概念,是一个整体中的部分、局部的概念”。 9.区域经济中的主要特征中的地域性指的是“一个地域空间概念,是一个整体中的部分、局部的概念”。

10.区域经济中的基本定理中的“区域文化差异性定理”的具体内涵是“种族经济学,文化总是与特定的区域相联系,不同的地域,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都不同,对特定区域的经济主体行为产生深刻影响”。

11.区域经济中的基本定理中的“集聚经济效应定理”指的是“外部性理论和极化效应理论,有助于解释区域经济集聚效应的形成”。

12.江苏苏北振兴经验中“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具体内涵是指“以东龙海线产业带和沿海经济带为重点,实施梯度转移”。

13.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协调,是一个长期性、整体性、渐进性和复杂性的过程。 14.浙江山区经济发展模式创新中的以经济生态化推动生态经济化指的是“发展生态工业,打造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山区现代农业,打造绿色生态农业园区。提升产业结构,打造生态旅游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