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2年部编版语文七下《最苦与最乐》教案(表格版)

2020-04-20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15 最苦与最乐

课题 课时分配 最苦与最乐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1.积累字词,了解本文作者。 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2.理清文章层次,理解文章内容,学习作者取材于日常生活琐事的艺术手法。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论点及各种论证方法的运用。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责任意识,勇担责任,从中获得超越小我的大快乐。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进主义者、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进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痛苦课 前 预 习 写作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背景 多深刻的思考。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写下此文,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 议论文 (1)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是:文体知识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局部。提出问题就是引出论述中心,提出论点;分析问题就是摆出论据来证明论点;解决问题就是得出结论。 论证的常见结构形式有:并列式,段落层次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层进式,各局部之间是层进关系,即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总分式,论证的层次间是总论和分论的关系,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 驳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是:摆靶子——摆实质——论危害——作结论(正面论点)。 (2)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照论证、比喻论证。在驳论中,往往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引申,引出荒唐的结论,从而驳倒对方论点的“归谬法〞。 读准字音 辨清字形 如释重负:好似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无入而不自得: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 理解词语 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众说纷纭:各种各样的说法层出不穷。 心直口快:性情直爽,有话就说,也说心直嘴快。变化莫测:变化多端,难以预测。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新课导入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刚,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先引导学生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到良心的责备,而且无处逃躲。 2.责任有多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精读第3段,领会“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这新课展句话的含义和在整段中的作用。 这句话是对上文中“最苦〞与“最乐〞的深层的分析,点明了三者的关系:苦中有乐,苦乐循环。同时又是下文中“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开 时时快乐〞这一论断的前提和根底。 4.参看书下注释,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名言,你能说说它们的含义吗?这些引用说明了什么?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说明了“人生当勇于负责〞。 5.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6.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没尽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7.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那么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论证严谨,思路清晰。 纵观全文,作者始终围绕着“责任〞来谈,从“负责任〞〔未尽责任〕和“尽责任〞这两个对立面写起,说明人生最苦与最乐之事,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文写作方法运章论证有力,结构严谨。 2.凝重的语言风格。 首先,本文所谈论的话题是关于人生的问题,谈论起来自然多了一份审慎,多了一份深思熟虑,于是就形成了本文所特有的凝重风格。其次,作为近代颇有影响的大学者、大思想家,梁启超深厚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远见卓识以及他忧国忧民、以用 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也对本文凝重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3.巧妙地运用排比。 本文屡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文章自然流畅。本文中作者对于排比的运用,不仅多,而且用得巧妙灵活:不强求句式的外表整齐,而是从表达思想的需要出发,灵活地调整句式。 教学板书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本钱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很多同学的父母每天等在校门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我想他们把这种等待化为了一种责任;晚上放学回家,他们必然会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这是把对孩子的效劳当成了一种责任;每天早上,他们又把洗净的衣服放在孩子的床头,这是把对孩子的关爱当成了一种责任。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实表达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了吗?

1.责任是一丝不苟地完成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责任是每节课上回应着老师的指导积极地思考,责任还是每一次考试考出满意的分数。

2.责任是早晨离开家时给父母一个平安的承诺,责任是每天回到家给父母一个感谢的微笑,责任还是懂得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

方法指导:

词语指代的内容

首先了解代词的用法,如“这〞“这个〞“这些〞是近指;“那〞“那个〞“那些〞是远指。指示代词是起指示和称代作用的词。所谓指示,即指明上下文或语境中存在的人或者事物。所谓称代,即用指示代词来代替上下文或语境存在的人或事物。指示代词起指示作用,都是作定语或状语;起称代作用那么可以作定语、主语、谓语、宾语或补语。 素材积累:

梁启超重视儿童教育

梁启超极为重视儿童教育,认为“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所以,在《论幼学》中,他详细地阐述了儿童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问题。他对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所实行的先进的儿童教育方法充满了赞美之情,认为循序渐进符合儿童身心开展的规律,而中国当时的未尝识字即先授经,未尝辨训、造句即要作文的儿童教育程序无疑是本末倒置。正是痛感于当时的儿童教育方法对儿童的戕害,梁启超为八岁至十二岁的儿童拟定了一个功课表。

写 作

1.理解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论据类型。

2.学会做到言之有据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

议论不仅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言之有据,才能让人信服。什么是有据? 有据就是要有论据,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才能做到言之有据。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一)明确“言之有据〞的概念。 1.什么是言之有据?

明确:言之有据就是要有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这些材料就是论据。它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2.什么是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明确:(1)事实论据指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它包括举事例和列数据两个方面;(2)道理论据包括经典性著作中的理论,名人名言,科学上的公理、原理、定义、法那么、定律、格言、俗语、成语、谚语,以及众人皆知并为人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理等。

(二)怎样使用好议论文中的论据?

明确:,首先要确保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列举的事例或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都要真实准确。在写作时,先确认事例是否真实可靠,然后再使用;引用名言警句,要注意核对原文,保证引述准确。

2.使用材料时,还应保证材料与观点的一致。大家也许都积累了不少名言警句和事例素材,但是有些并不能与你的观点相对应,如果选择它们来做材料,就起不到支撑观点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事实论据时,不需要详细记叙事件本身,而要通过概括表达和对论据的分析,建立起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

3.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所用材料的数量和种类可以丰富、多样一些,比方可以用历史故事、生活事例、统计数据等做事实论据,用名言警句、民间谚语、精辟的理论等做道理论据,还可以将两者交替使用。

目标导学二:结合例文,指导技法 1.明确内容 《论语·为政》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请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2.提出要求

(1)关于“诚信〞,可说的角度很多,要深入思考,多方开掘,选定一个角度,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

(2)关于“诚信〞的材料很多,注意围绕自己确定的观点,选取恰当的材料。 3.例文导航

谈诚信

老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老实守信的品质。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不但为老实守信的美德大唱颂歌,而且努力地身体力行。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老实。在学习中,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他认为这才是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

曾子也是个非常老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秦朝末年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重诺言,讲信用。人们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还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最终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老实有信,自然能获得大家的信任与尊重。

旧时中国店铺的门口,一般都写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八个大字。自古在商品买卖中,就提倡公平交易、老实待客、不欺诈、不作假的行业道德。

在当代中国,老实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发扬光大。这种美德表现在工作和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认真踏实,实事求是;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就是真诚待人,互相信赖;表现在对待国家和集体的态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诚老实。

【名师点评】

作者选取了两个事例作为事实论据,引用名言警句做道理论据,充分阐释了“诚信〞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可行性。能围绕自己的观点,选取恰当的材料。有理有据,行文流畅。

4.限时当堂作文。

目标导学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1.佳作推荐。 2.美文共赏。 (1)作者朗读。

(2)小组评:推荐组说出推荐理由。 (3)自由评:听众点评。 (4)自评。

(5)老师评:如果学生点评不到位,老师补充。 3.反复锤炼,达成目标。

修改自己的本次习作并做成电子稿,然后将各组推荐的佳作打印出来在班级作文园地展览,其余同学把电子稿传到班级QQ群,供大家欣赏交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