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抗日战争教材分析

2021-08-17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高中新课改教材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6课 《抗日战争<人教版>》教材分析及研讨

伊宁三中历史教研组 三种版本《抗日战争》这一课比较

1、 岳麓版《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义革命》 第21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共七个子目) 本课标题为《国共合作抗日》 (为第五个子目) 知识点:<1>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开始,日军的残暴统治,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2>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

和敌后战场(重大战役);

<3>相持阶段中的敌后战场,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反共方针及先后掀起的三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及中共坚持的方针;

<4>抗日战争的胜利及伟大历史意义.

2、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一册 人类政治领域的活动,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共三个子目)

本课标题为:三、伟大的抗日战争 (为第三

子目)

日军的军事侵略 (原因,过程,暴行) 知识点:<1>侵华日军的罪行 南京大屠杀

日军的血腥统治 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文化方面 <2>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关外的抗日

关内的救亡 (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

<3>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原因,过程及其表现)

(1) 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的标志

(2) 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正式建立 四大会战 国民党正面战场:重大战役 台儿庄战役

(3) 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栆宜会战 平型关大捷及中共的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4>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 世界背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

(2) 敌后战场局部反攻及中共七大 美国: 投放原子弹

(3) 抗战胜利 苏联: 出兵东北

中国: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反攻 (4) 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3、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共八课 从第10至17课)

《抗日战争》为第16课

本课为三个子目

第一子目: 全民族抗战

<1> 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加深

<2> 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全国抗日战争开始 <3> 国共第二次合作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4> 中共抗战和平型关大捷,中共制定全面抗战

路线及八路军、新四军开辟敌后战场

<5>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四大会战,台儿庄战役第二子目: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2>潘家峪惨案

<3>“七三一部队”罪行 第三子目:抗战的胜利

<1> 中共敌后战场抗战:百团大战

<2>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远征军及入缅作战 <3> 抗战胜利及日本投降

<4> 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影响

4、三种版本中本课的比较(异﹑同及优﹑劣) 同:都以模块形式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都有单元导语﹑学习建议﹑学习思考等.

异:人民版:资料、史料丰富,专题学习小结与测评,收获与质疑.

岳麓版:前后课联系紧密,交代清楚,史料丰富,

增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国共两党的摩擦斗争

人教版:学思之窗,探究学习总结. 总体而言:

人教版:条目少,线索事件单一,史料少,给老师的空间余地大.

岳麓版,人民版:条目多,事件线索多,史料丰富,但老师处理,整合教材难度大,自由空间小一

些.

三种版本各有所长,各有优劣,我们要善于学习比较,取长补短,为己所用.

二、 人教版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材分析 1. 专题教学总体设计思路

本专题主要叙述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列强的侵华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贯穿中国近代史的两条主线,列强的侵略是导致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根本原因.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政府官兵英勇抵抗和人民大众自发组织抗击外敌入侵,构成了19世纪中国军民捍卫民族尊严的画面;20世纪持续14年的全民族抗日战争谱写了其中最瑰丽的篇章.中国军民在维护国家主权中所形成的强大力量,汇聚成无坚不摧的民族凝聚力,推动中国历史向前发展.

教学过程中,怎样将中国近代史置身于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中,宏观把握历史发展脉络,是学习本专题的基础,注意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进入“历史隧道” 梳理基本史实,以问题驱动的方式探究历史.在探究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学习本专题的方法;注意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

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与时俱进,面向世界的人生态度,是学习本专题的目的所在. 2. 本课分析: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931年,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的生存再次受到严重威胁.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并从卢沟桥事变开始,发展为以国共合作抗日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显示了无坚不摧的民族凝聚力,终于在1945年8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维护了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赢得近代史上反抗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胜利.

3. 本课三个子目的内在逻辑联系 “日军侵华及反人道、反人类的暴行”是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原因,全民族的抗战,国共合作抗日,抗战的胜利共同构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画面,贯穿着抗日这一主线. 4. 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知识与能力] 在回忆初中所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材所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抗战期间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并通过分析,归纳,概括出其危害,它再次严重践踏了中国的主权,中华民族又一次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认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包括抗日救亡和全民族抗战两个阶段,理解抗日范围变化的原因及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总结出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其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过程与方法]

在抗日战争中,包括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日两方面的内容.学习这段历史,学生要将自己置身于抗日战争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中,去探究日本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日这两方面的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宏观和微观的关系,积极发现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兼听他人意见,从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中国军民团结抗日史实的学习,

深刻理解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

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通过学习,加深对历史以人为本,善待生

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根据新课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本课将借丰富的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分层设置问题,促进师生互动学习,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对所学知识的思考、理解、运用.

[重点]

1. 了解日军的侵华罪行和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

2. 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阐述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难点]

1. 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2. 通过对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及其历史教

训的探讨,获得启示,理性的认识抗日战争,体会民族精神的宝贵和不可或缺,知道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的重要性.

2008年5月20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