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内蒙古赤峰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新人教版

2021-12-11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2014年赤峰市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学年末联考

本试卷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务必先将答案卡上及第II卷密封线内的相关内容涂好、填写清楚。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本卷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内外朝制

2. “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汉书.食货志》),通过这则材料可以说明统治阶级“重农”目的

A.防止田地荒芜,加强田间管理 B.控制农民人身自由

C.重视在田亩投入人力以提高产量 D.鼓励农民专心生产而不违法乱纪 3. 北宋蔡襄在《国论要目》中说:“今世用人,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 这说明北宋统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重文轻武 B.知人善任 C.宋朝官员都是文人 D.分化事权 4. 《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皇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内阁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政体形式为责任内阁制

5. 《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右图是康熙名画家重新绘制的,它也反映了清代的生产方式,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 A.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 B.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C.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D.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

6. “男女授受不亲”是中国各种传统礼教规范中的一个重要方面。20世纪初上海的竹枝词中说:“申江好,男女不妨嫌榻上横陈同倚枕,内不垂帘,任从观瞻\"\"客不分男女,可怜非常挤。\"这说明自古以来的\"男女之大防\"在近代被打开了一个缺口。打开这个突破口是: A.交通工具 B.社交场合 C.男女合校 D.男女合演

7.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这说明

A.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 B.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 C.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 D.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 8. 张謇就任农商总长后说:“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惟择一、

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这段材料表明张謇主张( )

A.停办官营工商企业 B.加强对民营企业控制 C.鼓励发展民营工商业 D.制订经济发展计划 9. 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

A.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 中国无产阶级无任何政治权利 D. 中国革命不能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 10. 1935年12月1日,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领导人张闻天的信中说:“富农可与贫农中农分得同等土地,过去分坏田的原则是不对的;但富农土地完全不动的原则,在苏区尤其是南方苏区也是不对的。对富农策略同对中农应该有一点区别。”中共对富农政策作出调整的目的是

A.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纠正苏区土地改革中的“左”倾错误 C.扩大全民族抗日的社会经济基础 D.巩固和发展苏维埃根据地的经济 11. 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会议在通过的宣言中指出:“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基础。”下列对此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不结盟运动主张以和平共处原则解决国际问题 B.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宗旨和原则 C.不结盟运动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D.不结盟运动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12.1979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指出:“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实行超产奖励。不许分田单干。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这反映了

A.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废除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中央肯定 C.对“包产到户”的认识有待突破 D.农村经济形势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

13.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公报传到日内瓦参加“中国恢复关贸总协定创始会员国谈判”会议的中国工作组,引起全场轰动,因为公报内容为中国“复关”又排除了一大障碍。其相关内容是 A.作出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决策 B.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C.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地位 D.确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企改革目标 14.《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人付清款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规定反映了

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古罗马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D.古罗马对商品交换活动的严格限制 15. 右侧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 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16. 钱乘旦先生认为,英国最符合“统一民族国家——建立专制王权——克服专制王权”这一进入现代化的常规路径,走得是最顺利的。英国在“克服专制王权”这一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一步是 A.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 B. “光荣革命”的胜利 C.《权利法案》的颁布 D. 两党制的形成

17. 主持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谈到民主政治时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

人性黑暗的承认”。“自由之于党争,如同空气之于火……因为自由孕育党争,所以它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企图因消除党争而消除自由,那就象灭绝空气一样荒唐”。这说明 A.两党制是美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有力保证 B.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 C.西方式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 D.政党政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

18.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到:“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愿望”应该是 A.实现共产主义 B.推翻沙皇专制

C.建立苏维埃共和 D.获得“面包”与“和平”

19. 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后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三者一致的表现在于 A.采取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

B.尽量避免国有化的形式而力图保持“自由企业制度” C. 集中全国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 D.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对经济进行直接干预 20.世界银行的有关协定规定:“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资源的开发”。根据材料判断世界银行的主要职能应是 A.维持汇率稳定 B.消除贸易壁垒 C.提供发展援助 D.促进自由贸易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21.(18分)国家是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的主要政权表现形式因时代不同而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以征服其他国家为职志,其所拟之消灭者仅是对方的王室与贵族,秦

王本身的重要卿相,却全属客籍,即统一天下之后亦然。秦之记录里看不出人民因原有国籍而受亲疏歧视的待遇。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

,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研究

材料三: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确实照搬过苏联模式,但在一些基本政治制度方面却从未照搬过苏联模式,恰恰强调要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如:在选举方式上,1953年选举法规定: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无记名投票与举手表决相结合,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几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等。正是这些灵活变通方式适应了当时国情下的民主选举之需。 ——蒲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避免 “因原有国籍而受亲疏歧视的待遇”秦采取的政治举措及其历史进步性(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谈谈你对中华民国的成立 “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方面的一大跃进”的理解。(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建国初期中国选举方式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国家政治制度建设的立足点。(2分)

2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中国的大门。此后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

“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为了制造“机”、“船”,修筑铁路,钢铁的生产也突出出来。 这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都是追赶时代的。可以说,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中国百年投资结构之联想》

材料二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资本的严重不足一是以传统农业为主而人口众多,积累非常有限(1949年美国中关关系白皮书甚至断言中共不能解决吃饭问题);二是人力资本也非常有限,大量的劳动力是文盲,科技人员和具有专业技术的产业工人严重不足。而资源的不足,一是表现在人均耕地的严重不足,同时也严重缺乏可以用来出口换汇的木材、石油、矿石等。在这种情况下,同时面临着国际环境的压力和大国的统一和安全,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就是苏联率先实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

材料三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l)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兴起的时代背景及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所提供的历史背景,说出当时我国在工业化道路探索上的实践活动及其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二、三,与建国初期相比,当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有何变化?(4分) 23.(16分)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经济全球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 ……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1)依据材料一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材料二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概括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并依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的趋势,出现了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

看法一: -------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 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看法二见漫画:

(3)你赞同哪种观点?根据材料概括其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余相信美国之政策端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二 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样做的人。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三1997年,大国高层会晤的广泛和频繁为多年所少见。今年秋江泽民访问美国同克林顿总统进行了会谈。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的发展目标和框架达成了共识,决定“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江泽民主席同叶利钦总统今年实现了互访,进一步肯定了中俄之间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摘自1997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战后初期外交政策及其具体体现(4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世界格局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 (5分)

(3)据材料三,指出21世纪大国之间致力于建立怎样的关系?有何意义?(3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