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研究

2023-12-13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研究

杨妍懿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融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解决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加速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还不是比较成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风险,因此,如何通过采取相应措施控制风险,保证其安全、平稳的运行,成为当下商业银行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阐述了供应链金融基本理论,商业银行融资模式发展的现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发现该模式存在的风险,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 0绪论

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化脚步不断加快,许多大型企业也将战略眼光投向海外市场。以降低劳动力和生产原材料成本为目的,引进了MRP、ERP和JustIn Time等系统模式,构建一条集信息流和物流层面的“产一供—销”形式的供应链。20世纪末,研究者发现全球性外包虽然在资金上节省了不少,但在运输方面效率低、运费高仍是我们需要解决的,这也冲击了全球化的低成本效益。各国企业纷纷开始寻求更加合适的供应链财务解决方案。由此供应链金融也脱颖而出。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将着重研究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方面的问题。

1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1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概述

近年来,一些金融机构借助客户供应链中信息流和资金流信息,打破了原有的发放贷款的做法,向国外跨国银行学习,结合工作实际,推出了适合业务发展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积极向核心企业、供应商、分销商、销售商等上下游企业客户群延伸。该模式不再拘泥于传统信贷业务中要求企业提供足额担保、抵押物、信用评级等要求,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这种链条式融资模式涉及环节长、参与主体多、操作复杂,而且各个环节之间环环紧扣、互相关联,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风险,都会涉及其他环节,从而对整个业务的运行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形态和风险管理方式有别于传统的信贷模式。 2.2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所面临的主要风险 2.2.1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不完善或者是有缺陷的内部控制、个人、系统及外部公

司带来的风险,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内部和外部的欺诈、劳动合同和工作状态的风险事件,有形资产损失、业务中断,系统错误,交易过程风险的管理活动。

操作风险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中突出表现在:第一,授信调查阶段中,与传统的融资模式相比专业要求比较高、流动贷款的差别大,人为因素成为了主要的操作风险;第二,在操作模式的设计阶段,可能会因为合同和协议签订、操作流程等方面的不完善、不适用给欺诈行为留下漏洞,所以在可操作的基础上必须严格检查。

操作风险在处理方面一直都很难衡量,商业银行衡量以提供方身份对借款企业资金方面进行控制,授信操作模式的设计,实现风險控制的目的。 2.2.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给商业银行的收益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利率风险、股市风险、汇率风险和价格风险都属于市场风险的范畴。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水平变化而引起的商业银行利息收入波动,从而使商业银行资产收益减少或者负债成本增加的风险,是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利率市场如果发生变化,银行方面不能及时的做出调整,在调整时期上的延误将会给银行融资带来风险。

汇率风险是由于汇率的波动使商业银行在净收益和长期市值等方面出现下降的风险。汇率风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汇率敞口的存在,汇率敞口是银行资产负债的币种结构不匹配造成的。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涉及国际贸易方面单一的进出口业务或是背对背信用证交易,都会因为汇率变动引发风险。

价格风险是指中小企业将原材料、半成品、存货等抵押给银行因贬值而导致的损失。一方面,国家的经济是受全球经济的影响,而全球经济的动荡会造成抵押品的贬值,甚至贷款企业的破产,使银行被动接受损失;另一方面,银行不会特别了解抵押品的质量、市场价值,可能会通过评估机构来进行评估,但如果中小企业故意作假或贿赂评估机构和第三方物流企业,这就可能导致存货的不合格或大量贬值,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 2.2.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的含义是企业在贷款或交易过程完成后由于一些原因产生的违约导致银行方面承受损失的现象。供应链金融模式对于中小企业因信用评价差出现的融资难问题上有很大帮助,所以信用风险对于供应链金融出现的风险是无法回避的。

传统的授信业务中,银行担保方式包括:抵质押授信,信用授信,担保授信保证。担保授信是在第三方担保的情况下进行的,信用授信需要更高要求的资产保障、完善的生产规模和基

本的盈利水平,中小企业达到以上条件还有很大的距离,信息不完全公开,成本收益不划算,中小企业违约风险高等原因都导致传统的授信方式不能完全解决风险管理问题,而供应链融资主要考虑的则是信用支持和企业融资的需求,以流动资金担保的信用支持能够更好的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2.3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3.1社会信用体系支撑力度不足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信息透明、信息公开是应对操作风险的最佳手段。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人民银行负责管理征信业,推动建立全国信用体系。在人民银行的大力推动下,目前我国企业信贷登记系统(企业征信系统)已较为完善,并初具规模。但供应链条上一些非银行信贷客户信用信息登记系统仍属空白领域。同时,除信贷信息外,涉及工商、税务、司法、公共服务产品(水、电、气等)缴费等相关信息仍分散在政府各个相关部门,所有信息尚未联网,也难以查询。从商业银行工作实际看,就具体操作环节而言,所有工作都无法实现可视化、全程化监控。由于信息的大量缺失,操作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也很难形成定量分析。 2.3.2部分制度设计过于理想化,缺乏可操作性endprint

在商业银行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和应收账款池融资产品制度中,规定‘噪用《应收账款全部质押(转让)确认函》通知买方的,应要求卖方在订立的商务合同中明确回款账户为我行回款专用账户,并将回款专用账户在出具给买方的每张发票上注明”。理论上看,该规定对于降低应收账款人池的误操作风险能起到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银行对卖方业务经营不具有强约束力,根本无法控制卖方在每张发票上注明账户。调查中,有多位工作人员反映该项规定‘不接地气”。

2.3.3形式主义严重,没有具体落实到行动中

对于供应链金融业务,大部分商业银行还局限于考察与讨论阶段,实质性的行动还没有提上日程;有的银行虽然也开展了供应链金融业务,但是对于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并没有落实行之有效的措施,不能够及时规避风险。

3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对策及建议 3.1建立严格的准人原则

商业银行在进行供应链金融模式时,应严格筛选交易对象。对于核心企业应进行信用调查,选取交易信用度高,规模完善,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对于中小企业信用差的问题,应建立完善的法律体制和管理体制,规范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倡导核心企业对中小企业融资做担

保,核心企业信誉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商業银行在贷款时存在的风险。 3.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规范供应链金融模式存在的问题,做到有据可查,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证融资的正常进行减少风险的存在,还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信誉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使贷款手续更简洁,大大减少了风险的存在。 3.3加强风险管理的基础建设

内部控制体系是加强风险管理建设的关键,借鉴国内外完善的风险管理方案,理念和技术,完善风险管理结构框架,搭建风险管理平台,推行风险经理制,建立“风险库”和“风险控制工具库”,确定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 3.4建立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一个完善可靠的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可以降低风险的发生,提前预防能够为后续供应链金融的运行解决后顾之忧,从源头处抑制风险发展,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消耗。 4结论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起步较晚,但是在产品方面所做的探索还是比较深入的,应收账款类产品、预付款类产品和存货类产品均有涉及,但产品再好也是不够的,如何能够很好处理和控制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才是重中之重,这也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endprint -全文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